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remdesivir

时间:2023-12-30 22:50:17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瑞德西韦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抗新冠肺炎药物之一,然而其工业化生产仍是挑战,与瑞德西韦的合成密切相关的文献共58篇,其中文献15篇,其余均为专利。Schinco对瑞德西韦的合成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共五千余字,授权EOC全文发布。本调研报告的PDF全文所有数据(各砌块的scifinder调研资料、专利、文献)皆可通过文末的网盘链接获取,希望对正在研究瑞德西韦合成的朋友有所帮助,本文内容仅供参考。责任声明:本公众号仅为信息传递渠道,文章的内容代表作者观点,相关法律责任也由作者承担。读者下载和使用本文提供的内容和信息,需自行判断法律风险,所造成的后果与本公众号无关。如本文内容构成了任何权益侵害,请联系本公众号或作者,以便及时处理。
概述瑞德西韦,通用名remdesivir,由Gilead Science Inc.(以下简称Gilead)开发,内部编号为GS-5734,针对埃博拉病毒的应用尚处于三期临床。其分子结构如下:

(为表述方便,文中多处使用了代码和简称,其解释详见PDF文末的“代码与简称释义表”。)

IP问题Gilead公司于2010-7-22递交了瑞德西韦及其类似物的PCT申请[7],要求保护的适应症为“副粘病毒科病毒感染”。该公司于2011-07-22在中国递交了相同的申请(两个分案申请),已获得授权。

2016-09-16,Gilead公司在中国递交了瑞德西韦另两个适应症的申请(CN108348526A,优先权号US201562219302P,优先权日2015-09-16,同族PCT申请参见[36]),独立权利要求1及其从属权利要求申请保护的适应症为“沙粒病毒科病毒感染”, 独立权利要求39 及其从属权利要求申请保护的适应症为“冠状病毒科病毒感染”,该申请自2018-08-24进入实审状态,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另外,Gilead还有其他一些周边专利,如晶型专利[1]、制剂专利[2]等。

合成难度瑞德西韦分子结构中,糖分子的“异头碳”是一个类似季碳的手性碳原子,处于吡咯环的α位(类似苄位),此类手性中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一般都颇具挑战性。目前公开的方法中,都是用碳正离子氰化的办法构建这个手性中心,这种方法一般只能依靠底物自身的特性实现立体选择性。学术方面,有一个相似度比较高的反应模型可以参考,具体见参考文献[3]。从该参考文献的数据来看,此氰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应该是非常乐观的(98:2或更高)。

另外,在瑞德西韦分子中,还存在一个含手性磷原子的磷酰胺基团,该基团的存在也给合成和分离带来了极大挑战,从文献来看,磷原子构型不同的两组异构体的分离似乎还是比较麻烦的。目前公开的磷酰化方法,其反应历程似乎都需要经过一个磷酰化能力很强的活性物种(下图框内),该活性物种或为平面态。

这样的话,产物中磷原子的构型比例将主要依赖于底物自身的特性、反应介质、金属离子的类型等。在瑞德西韦的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母核的保护基来调整底物自身的特性,从而诱导磷原子的构型取向。这是一个大课题,目前只有少量的公开数据,典型比例为1:0.4,详见后续讨论。

文献概述

与瑞德西韦的合成密切相关的文献共58篇,其中文献15篇,其余均为专利(可能极少数同族专利存在重复计数的问题)。

这些文献和专利大多与Gilead有关,部分砌块的合成和BMS、MSD等公司的专利有关。这些专利中,公开了大量相关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并且按照其习惯,申请人基本上都没有要求保护这些制备工艺和方法。

文献合成方法公开的合成路线归纳如下(注意:本文中,很多原辅料和中间体的立体异构体是没有经过仔细比对的,因此可能会存在弄反的情形,但不影响大致的判断):

这些公开合成路线看上去问题很多,因为后期步骤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工艺条件,似乎很不合理。根据这些文献方法,梳理出主要可能用到的砌块如下:


文献详情第一部分 瑞德西韦

合成路线图示:

工艺条件汇总(时间有限,只列举了大部分工艺条件,下同):

个人习惯记法,物料名称后括号内数字表示投料量相对于底物的倍数,后续字母E表示“当量”或“摩尔当量”,M表示“摩尔”倍数,V表示“体积/重量”倍数,W表示“重量/重量”倍数。因习惯问题,E和M可能有混淆,大多数人平时也并不会特别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

第二部分 砌块B:碱基

合成路线图示:

工艺条件汇总:


第三部分 砌块C:核糖此砌块的合成十分简单,纯化应该也不是很难,暂略吧。第四部分 砌块P:磷酰化试剂合成路线图示:

工艺条件汇总:


评价与意见总体上来看,虽然公开路线前面的几个步骤是汇聚式的,但是,由于砌块拼接之后的工艺步骤很多,而且每一步的收率都比较低,所以整个路线实际上大致是线性的。这个整体不足目前基本上没法改变,因为对于碱基、核糖、侧链这三个砌块的拼接,暂时没有合适的方法能实现汇聚式合成。

对于其他一些主要问题,总结和评价如下:

1.碱基砌块的金属化步骤需要过渡保护,公开方案中的TMS保护似乎不太合适,因为由于位阻的原因,此方法应该很难实现氮原子上的第二个活泼氢的完全掩蔽。公开方案中,还有一个环状硅烷BM2E的保护方法,该法理论上会好一些。文献上的条件看似合理,但报道的实际收率却仍然是惨不忍睹,说明该方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n-BuLi对Si原子的直接进攻。

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有研究人员碰到类似问题时用trityl类保护基来保护,这样理论上可以降低1当量的n-BuLi用量,还可以大幅增加氨基的位阻。但是理论上这种体系中金属试剂的聚集度会降低,意味着体系的碱性可能是非常强的,将受到糖砌块2’-位β-H酸性的制约。

欲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能更换碱基砌块,将其更换为不带氨基但后续方便引入氨基的砌块。这个策略应该不难实现,比如以下几个砌块,后续引入氨基应该都比较方便,完全可以尝试。

2.糖砌块2’-位β-H的酸性比较强,这在与金属化试剂加成时也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Gilead公开了一种常规思路的解决方案,采用镧系金属来转金属化,增强金属试剂的亲氧能力[13],以便实现更高比例的羰基加成,但效果如何无法得知,因为最终的详细数据Gilead并没有公开。对于这个糖砌块,可变的基团只有保护基,保护基的改变对酸性的影响不会太大。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降低碱基金属化后的碱性来入手。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参考Paul Knochel贡献的一系列运用MAA(Mixed AggregAte)的方法。大致看了一下,很不幸,这样的手段其实很有限,因为元素周期表不是“无级变速”的。3.氰化步骤需要使用大大过量的TMSOTf,其作用是用来产生异头碳的碳正离子。另外,还需要用大大过量的TMSCN,其作用是充当碳正离子陷阱。这个方法可行,但这是一种遭人痛恨的暴力工艺,无论是成本还是三废处理,都能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为了避免极端工艺条件,可以尝试用生成糖苷键的方法来氰化,增强糖基供体自身形成碳正离子的能力。具体思路可参考Mikael Bols提出的“armed-disarmed”相关理论。另外,如果考虑用其他碳源来增碳,似乎只有一氧化碳可以选择了,这将导致后续转化更加繁琐,因为就算合成羧酸中间体时的立体选择性没有问题,后续将羧酸中间体继续转化成氰基时,也可能会涉及到氨基的保护与脱保护的问题。4.脱保护问题:由于在通常的氢化脱苄条件下氰基难保,而且由于异头碳正好处于吡咯的α位(相当于苄位),对于氢化条件也比较敏感(氢化开环),脱苄基保护成为一个伤脑筋的问题。公开方法使用三氯化硼法脱掉苄基,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化学计量的三氯化硼,后处理时还需要使用大量的碱中和。这个脱苄条件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改进空间,还可以尝试一下氧化法脱苄,但是,该法需要强碱性条件,底物其他部分是否可以存活是个大问题。5. 磷原子构型控制问题:目前公开的方法中只有两个数据可以参考
方法1的产物中,磷原子构型的典型比例为1:0.4[16]。关于方法2的产物中磷原子的构型比例,未发现公开的直接描述。但是从收率数据70%来看[12],其典型比例应该大于1:0.42。Gilead还公开了另一个方法(下图)[13],但是没有公布任何与磷原子构型相关的数据。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