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爱得太多的女人

时间:2024-01-02 20:57:51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故事3

如果你需要我,我就爱你

口述人/怡洁 29岁 已婚 记者

我是个地道的北京妞,但从未爱过北京男人。好多人说我不虚荣、不嫌弃外地人,可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只爱需要我的人。

小时候,我从没觉得被需要过。4岁时父母就离婚了,两个月后父亲再婚,一年后弟弟出生。过节时我被大表哥带到奶奶家,看见弟弟备受娇纵,回家后大哭不止,妈妈却骂我“没出息”。我妈爱我,也恨我。爱的时候,她抱着我亲来亲去,恨的时候就说:“看见你那么像你爸就不顺眼,添堵。”我妈经常说:“如果没有你,我早跟你爸离婚了。”我10岁时,母亲突然再婚。继父的儿子总打我,还偷偷钻进我的被窝摸我的胸。妈妈为了面子,从不为我出头。3年后,她在婚姻再次失败时说:“如果没有你,我不会跟他结婚。好多男人都喜欢我,但他们嫌弃我有个女儿。”从小到大我都觉得,如果没有我就好了。如果没有我,妈妈就会幸福。

小时候,我经常幻想自己和流浪汉或黑道大哥谈恋爱,我是他们唯一的心灵港湾。初三时,我喜欢上班里孤独的转学生。他家不富裕,我就买很多参考资料送给他;他有烦恼,我就放弃复习时间陪他。我从没觉得自己如此被需要,只有我对他好、只有我肯陪他、只有我能帮他。

高中时,我喜欢全年级人品最差的男生。他告诉我他是被打大的,经常被他爸用刀追着砍。知道这些之后,我有种强烈的感觉:我能懂他的痛苦,我想让他高兴。放学后,他经常约我去附近公园倾诉。一次,他被父亲扇了几个大耳光后约我去他家,一进门他就开始放色情VCD,然后把我按在沙发上。恶心的感觉不断袭来,但我没有拒绝。就在此时他爸突然回来了,看见我们立刻抄起菜刀,用极难听的话骂我。我脸涨得通红,却一心要保护他!我毫不畏惧地指责他爸爸不是个好父亲,直到被打出门。

大学时,我也和一个外地男生谈恋爱。工作后,我爱上了朋友介绍的男人,他聪明幽默,家在农村,父亲早逝,母亲有病。我觉得没钱没房不要紧,和我在一起就不用当房奴了;他妈有病没关系,我家在医院有熟人。不到一个月,他就说:“你是世界上最懂我的人。”这句话让我兴奋不已。我每天关注他的QQ签名,时刻想给他发短信,但又怕他在忙,显得我“不懂事儿”。极度兴奋的一个月过后,他突然告诉我:他从初中时就暗恋一个女生,到现在还没有放下。我心里生疼,又觉得他可怜:父亲早逝,或许他执著是因为他害怕失去。我放下尊严,哭着求他别走,努力跟他分析他为什么如此割舍不下、应该怎么做。

在我变成他的“心理医生”之后,这件事被我糊弄过去了。我表面开朗幽默,但忍不住疑神疑鬼:那次他突然走出去接电话,是她吗?他一条一条地发短信,是给她吗?一个月后,我主动和他上床了。结合的刹那我无比踏实,认定他需要的是我。刚认识3个月,我就以女朋友的身份去了他家,在他亲人面前表示“不在乎他没房子”、“我爸对他工作有帮助”。不久,我们就闪婚了。

结婚后我才知道,他电脑里有很多情书,记录着他和前女友的点点滴滴;他经常和她短信聊天,“不忍心不理她”;她买房钱不够,他不和我商量就拿出10万块钱借给她。我忍不住和他吵,他没说什么,但明显不高兴。看他板着脸我就怕了,又是做饭又是说笑话,这件事就过去了。

但我内心的惊恐无法消失。我开始经常折磨他:半夜时把他摇醒,让他抱我;摆出一副大度的姿态,逼他说曾经的恋爱细节;他要准备重要的考试,我却不让他复习,想尽办法让他陪我。很快他开始烦我,经常借口加班,深更半夜才回来。他不回来,我就不睡;他回来后我就委屈地哭:“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每次他都一脸不耐烦地说:“求你让我睡吧。”

我的婚姻全面失控。每天我都感到深深的恐惧,觉得他不再需要我。

专家观点

她们为何“爱”得太多

《爱得太多的女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被剥夺情感需要的童年

每个“爱”得太多的女人,童年时都被父母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了情感的需要。她们有的被父母遗弃、忽视,感受不到爱与关注;有的被贬低、否认,父母从不承认她的想法和感受,永远觉得她做得不对;有的明明感觉到家庭裂痕,父母却欺骗她“我们很幸福”。

这些都让她们觉得:自己的感受都是不对的。在亲密关系中变得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她们无比渴望爱,却不知道怎样相信爱或接受爱。在她们心里,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重复童年的痛苦

小女孩缺乏爱和关注时,往往会摇晃、安慰布娃娃。她觉得自己就像这个布娃娃,正在被关注和安慰。她们长大后依然如此,容易被那些需要关爱的、不靠谱的、有性格缺陷的人吸引,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期望自己能缓解他们的痛苦。这样,她们自己的痛苦也能随之缓解。

当家庭“生病”时,孩子会非常内疚:“父母变成这样,都是因为我不够好。”长大后,她会下意识地追求和童年类似的痛苦,并期望:我长大了,现在我可以战胜这个痛苦。

故事一中的小叶被自私的爸爸当成“东西”。成年后,她会不由自主地迷恋“自私、沉默、和别人难相处”的男人,不惜代价地征服他们,因为她仍在希望自私的父亲会爱她。

故事二中的昭苏被父亲无情对待,哭泣和让自己陷入痛苦是她解决问题的方式。长大后,她执著于许波“宠她”的感觉,因为她渴望父亲能这样对她。但当宠溺的感觉破碎后,她仍然用哭泣和痛苦的付出来“对付”许波,让许波被内疚感纠缠,以致离她越来越远。

故事三中的怡洁感受不到自己的任何价值。于是,她喜欢不如她的、需要她的人:你需要我,所以你不能对我不好。

但她们都失败了。因为她们自以为无私的爱、付出和拯救,都是她们控制对方的手段。

拯救还是控制

没错,这是控制,不是爱。

当这些女人还是孩子时,家是失控的,自己是痛苦无助的。她会不遗余力地回避痛苦,不想感受自己的羞愧、恐惧、无助、恐慌、绝望、可怜、愤怒和恶心。于是,她需要控制身边的人和事,试图为自己营造一种安全感:

她会否认事实,不承认问题的严重;努力学习,当个好孩子;忽视自己的感受,学会讨好和取悦别人;变得叛逆,让父母操心;让自己生病,使父母担心;说谎、编故事,让别人更喜欢她……这些都是她控制生活的手段。一旦这些手段生效,让她暂时忘记痛苦,她就会一遍遍地运用。

长大后,她用这些手段控制男人。但她发现,越控制,越希望改变男人,他就变得越叛逆、怨恨、挑剔,想要逃离。一旦陷入这样的境地,她会更加绝望:如果连大家认为“不靠谱”的男人,都没法让他爱上自己,怎么能期望得到一个更好的男人呢?越失败,她就越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这只是幻觉,不是真爱

每个“爱”得太多的“包子女”都觉得自己像琼瑶剧的女主角,痛苦地付出着自以为是的“真爱”。

但其实,她眼中的每一个他,都是一个人,都是童年想要改造的那个人的幻象。她的眼中只有自己的需求:改变童年的痛苦。她看不到真实的对方,也不接纳真正的自己,就像故事一的小叶所说:“要是别人知道我是什么样的,那谁都不会爱上我。”她们隐藏真实的自己,通过付出爱、耐心和照顾,通过受苦和牺牲,通过提供刺激的性爱或美妙的饭菜等,来努力“挣”回爱。

真爱是认清并接受一个人的全部,不试图通过鼓励、操控或强迫来改变对方。在真爱中,彼此充分信任和尊重,诚实地看待自己,诚实地看待对方,幸福的源头在自己手中。而“包子女”们却这样认为:只要他改变了,我就会幸福。

她们必须学会承认自己、珍惜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同时放弃控制和改造,接纳别人本来的样子,一切才会发生改变。

链接

更多“包子女”的童年

Shierly:

“从小到大,我妈总说我不如别人,只配过卑微的生活:不化妆、穿得很土、有个稳定但收入低的工作、找个有缺陷的男人。一旦有不错的男人追我,我妈就说:‘他不可能看上你,人家根本不会对你认真!’如果我打扮得漂亮点,她就生气。其实我长相学历都不差,但我很自卑,觉得别人喜欢我是天大的恩赐,我受点苦是应该的。”

天天:

“小时候爹妈每天吵个不停,一不顺心就拿我出气。我从小练就了察言观色的绝技,为了不挨打、为了能多得到一点关注、为了让他们更喜欢我,我努力地说笑话,仿佛每天都很高兴。长大后我最擅长隐藏自己的感受,讨好取悦对方。我总想面面俱到,让大家都开心,再难受我都能假装没事地说笑话。”

崔真:

“小学时爸爸出轨,妈妈变得很暴躁。只有成绩好、又能照顾妹妹时,她才会夸我。于是我拼命学习,每天给妹妹做饭洗衣。妈妈说妹妹比我漂亮,我心里难受,但还是强装笑脸到处说:‘我妹妹比我漂亮!’从小我就觉得:如果想得到爱,就必须拼命付出。长大后,妹妹的学费我出,春节我会给妈妈和婆婆塞很多钱,还给婆家每个亲戚买礼物。老公说没必要这样,但不这样做我心里就不踏实。”

筱珊:

“我爸妈感情很冷淡,但他们不离婚,还在外人面前装恩爱。小时候我问妈妈:‘你们幸福吗?’我妈总是说:‘当然!’可家里的气氛永远是冷的。很早我就叛逆:早恋、不学习、打扮、离家出走。我发现我一叛逆,父母就会结成联盟,一起操心我。慢慢的,我觉得我就应该不靠谱,工作不好,嫁得不好,这样他们就会一直一起为我操心。我牺牲自己,就能成全他们。”

Coco:

“我妈很强势,喜欢为我做一切决定。从小,一旦我自己有主意,她就拼命否定我。后来我逐渐没有了主意,她又说我:‘这么大了连个主意都没有。’长大后,不管是前途还是感情,我都犹犹豫豫,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又怕被骂,于是匆忙做个决定。我很看不起自己,潜意识里觉得我做什么都不对,我不配被人喜欢。只有我牺牲、隐忍,别人留在我旁边,我才心安理得。”

见证

当我不那么“好”时,婚姻却变好了

口述人/孟滢 38岁 已婚 翻译

因为是女孩,我生下来就注定不被爱。

认识崔浩之前,我陷入一段噩梦般的感情。那之后我开始看心理医生,参加互助小组,重新认识自己。两年里我逐步改变。

结婚时我信心满满,但很快发现,很多东西在亲密关系面前仍会本能地跳出来,战胜理智。我依然下意识地讨好他,害怕他不高兴。崔浩想一个人静一会儿,我却拼命逗他、劝他;一旦有一点儿小矛盾,我都一定要“说清楚”。我觉得我的沟通很理智,但崔浩觉得我不是在“自伤自怜”,就是在“大讲道理”。儿子4岁时的一天,矛盾终于爆发了。他说这些年最烦我说两句话,一句是“儿子左盼右盼你都不回来,他都伤心死了”,另一句是“你从来都不跟我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依然在“控制”他,不是扮演受害者,就是扮演批判者,这让他压力巨大,下意识地想逃离。

我必须改变自己。我和崔浩约定,当他想一个人待会儿时明确告诉我:“我只想静一静。”我会告诉自己:“他没有生气,他只是需要空间。”我尝试只对他说:“我不打扰你,但你知道,我在陪着你。”当崔浩“出关”时,会拥抱我一下当作暗示。

曾经,崔浩晚回家时,习惯第一句话先对我解释。以前,我会诉说担心,然后指责他。但现在,我尝试在他解释前先说:“哦,回来了,辛苦了,快睡吧。”前两次,说完后我躺在床上,根本睡不着,心里有种想吐又必须硬憋着的痛苦,很想像原来一样把他弄起来折腾一番。这时我会不停跟自己说:“你只是想控制他,明天再说效果会更好。”

同时,我更关注于创造自己的世界。我约朋友晚上去做美容、按摩;参加社区“妈妈团”,带孩子们一起出游;每天写一条微博,记录自己的进步。

当我更爱自己时,我发现自己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崔浩身上。我不再只看到他的缺点,不再总觉得他在伤害我,不再话中有话,我们的对话变得平和。比起原来,崔浩更愿意待在家里。

当我不再一心讨好对方,不再想尽办法向对方证明自己最好时,我的婚姻反而变好了。学会善待自己,爱才会露出它真诚而温暖的脸庞。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