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现占地面积12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寺内现存建筑大都为元、明、清时期重建、重修,其上下二塔为元塔,塔建于唐初,风雨剥蚀,元至正初(1341年)下塔倾圮殊甚,僧自悟捐资重建上、下两塔,凡九年修毕。故与上塔并称“元塔”。纵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山门、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藏经楼由南而北递次升高,共分四进院落,附属建筑左右对称配立,拥有殿堂楼阁、轩院杂室666间(旧说)。寺之东西各有一塔,均为元至正年间重建的仿楼阁式、砖木结构的元塔。寺内现存较有价值的碑碣石刻、匾额、楹联为数不少,其中不乏精品的有唐范的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苏轼书“宸奎阁碑铭”、宋张九成书“妙喜泉铭”等。大雄宝殿前屋檐下有清乾隆御笔“觉行俱圆”,舍利殿前上方有宋孝宗御题“妙胜之殿”,殿内栋上有宋高宗的“佛顶光明之塔”。殿后壁嵌有四块元代石雕“风、调、雨、顺”四天王,极为珍贵。法堂左右壁上嵌有清乾隆御题诗并新定法号及位次的十六尊者石刻。藏经楼上藏有清雍正版本《龙藏》7247卷、《碛砂版大藏经》等等,均为难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