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
又称“十二正经”,是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是有规律和次序的,手三阴经从胸腹走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到胸腹。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其流注顺序起于手太阴肺经,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循环灌注的流注系统。
一: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的起始经脉,经脉的循行与肺脏相连,并向下与大肠相联络。所以,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脏腑。
肺脏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呈圆锥形,其叶下垂,很像战国时期马车的伞盖,因此有“五脏六腑之华盖”之称。
二: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下齿、鼻,属大肠,络肺,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大肠经对淋巴系统有自然保护功能,经常刺激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淋巴结核病的生成,因此它可说是人体淋巴系统的保护神。
三: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脾,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胃是气血生成的地方,而气血是人体最基本的保障,所以,胃经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想健康长寿,想通体康泰,就不要忘了打通胃经,让它时时保持通畅旺盛。
四: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相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络脉从本经分出,走向足阳明经,进入腹腔,联络肠胃。
脾气旺盛的人,面色红润,肌肉丰满,精力充沛。另外,脾主统血,它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关注的统血大经,对于女性来说,更是无上的健康守护神。
五: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与足太阴脾经的支脉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系、食管、目系,属心,络小肠,在手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心经,顾名思义属于心,它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人就会感到心烦意乱、胁痛等,故称“心为君主之官”。对于心脏疾病,心经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六: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在手小指与手少阴心经相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食管、横膈、胃、心、小肠、耳、目内外眦,在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如果心脏有问题,小肠经就先有征兆,所以,手太阳小肠经是反映心脏能力的镜子。
七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鼻、脑,属膀胱,络肾,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不论是眼部疾病,还是腿部疾病,抑或是后背脊椎问题,都可以找膀胱经上的大穴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