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中国愤青

时间:2024-01-07 21:29:46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愤青不是好斗的公鸡

愤青的本意是愤世嫉俗的青年,也就是愤恨、憎恶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陈规陋习、黑暗丑恶现象的正义感青年。而“愤世嫉俗”一词,则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崔山君传》一文。

文中有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意思是:据我观察,做事情时能够发挥人性而不是象畜生似的、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而他们又往往愤世嫉俗、隐居避世。

这是愤青的本意。根据这个本意,年父自以为是、整理了一个中国史上最著名的十个愤青名单(含老愤青),大家看看是不是有几分道理。

第一名、屈原(战国)

众醉独醒的愤青

屈原画像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上文出自《楚辞》之《渔父》。屈原晚年对于国破家亡之痛、民离失散之苦,表现得出离愤慨,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奇崛愤激、凄凉幽冷的情绪。

第二名、庄子(战国)

避世绝俗的愤青

庄周梦蝶

庄子也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比孟子的年龄略小。他曾做过蒙邑的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是一个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庄子亲睹诸侯相伐、君臣相轧、同室相煎,强以凌弱、大以侵小等“礼崩乐坏”的黑暗、混乱的社会现实,内心深处充满着了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针对这种现状,庄子痛心疾首地说: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出自《庄子·外篇·缮性》)

老庄之道给人的印象中教人豁达处世的,但庄子却是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退隐;因为知道黄雀在后,所以他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强调率性。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才恨的彻底。在庄子的一些句子里,有意无意地就流露出这些真实的愤青情怀。

像今天的愤青一样,庄子也对所谓的“圣贤”不感冒,照今天的话说,就是反对精英政治。其名句“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名、郑板桥(清朝)

难得糊涂的愤青

郑板桥画像

郑板桥生活在清朝的康乾年间,他的传世名言“难得糊涂”家喻户晓,可他本人实际一点儿也不糊涂。有一天,郑板桥在书斋中读书,偶有所悟;联想到当时社会上佛教风行、儒学不昌,很多和尚借佛的名目偷盗奸淫,十分气愤。于是就写了封信给四弟、说,当下的和尚根本不懂佛法,他们是一群披着和尚皮的俗人。“削去头发便是他,留起头发还是我”。甚至有些和尚根本就是借着佛法的名义攫取财富、淫欲享乐。

他怒骂:“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无复守先待后之意。”一句话骂遍了儒佛两家,活脱脱就一愤青。

第四名、杜甫(唐朝)

体恤民情的愤青

杜甫画像

杜甫一生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期间,一生不得志,很多诗词里都满溢着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等。

杜甫还有首《醉时歌》,满满都是愤青情怀: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第五名、陆游(南宋)

生不得志的愤青

陆游画像

陆游生活在南宋年间。幼年时,看到父亲和朋友相会聚谈,每讲到国家覆亡之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成年后,淮河以北那片从未谋面的山河让他一直梦牵魂绕。尽管心存报国之志,无奈南宋政权无意北图。

由此,导致陆放翁的愤青情怀一生不可释放。《三月二十七日夜醉中作》为证: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直到临死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北定中原”,对自己的孩子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六名、辛弃疾(南宋)

报国无门的愤青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也是生活在南宋时期。22岁时,他聚集2000多人抗金,后编入耿京队伍。得知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后,辛弃疾率部下50人直闯敌营、五万人中生擒叛徒!

如此勇烈之人竟然报国无门,为南宋统治集团所不容。在其脍炙人口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就隐隐地看到一个愤青的影子。

而下面这首词,一个愤青就直接呼之欲出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他的另一首《破阵子》,则写出了一个愤青的无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第七名、谭嗣同(清朝)

坦然就死的愤青

谭嗣同照片

谭嗣同在幼时就对传统的八股文等教育机制非常反感,曾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几个字。成年后致力于宣传维新,抨击旧政;清政府签订卖国的“马关条约”时,他对满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

后来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面对清政府的抓捕,他视死如归,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在狱中,他更是写下了“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千古绝唱。临刑前,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个十全十美、一丝不苟、纯粹无暇的100%的真愤青!

第八名、白居易(唐朝)

忧国忧民的愤青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年少时曾看遍天下创痍的伤痕,因而愤世嫉俗。后来任左拾遗时,身怀兼济天下的热情,频繁上书言事,写了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补察时政,更敢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令唐宪宗感到不快。

白居易的愤青情绪常常自然流露,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带来了很大风险。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第九名、李贽(明朝)

离经叛道的愤青

李贽画像

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成年后,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成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比如,他在点评论语中的“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时,直接说“从来君子不如野人。”

最终,因他揭露和批判的对象不是一朝一官,是儒家、乃至整个封建统治和礼教,所以被统治阶级视为狂诞悖戾、离经叛道,而遭到政治迫害。之后,李贽不甘受辱,趁狱吏替自己剃发之际,夺过剃刀自刎。

李贽在生前就已经预知自己的著作不容于世,将来只有被焚毁的宿命,所以就给自己写的书起了一个名字,叫《焚书》。结果也正如他预言的那样,明清两朝一直禁止李贽的著作并多次焚烧。但即使如此,民间对他的书还是反复刻印并广为流传。

第十名、汲黯(汉代)

仗义直谏的愤青

汲黯画像:汲黯见武帝

愤青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妥协、不包容。汲黯这一点就很突出。司马迁这样说他:“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

汲黯不容人到什么程度?汉武帝的错都不容!史料记载,汉武帝有时接见下属不太讲究,比如曾经坐在床边见大将军卫青,不戴帽子就见丞相公孙弘。但是,如果是汲黯进见的话,汉武帝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的。

曾经有一次,汉武帝坐在威严的帷帐中、正在处理公务时,忽然看到汲黯前来启奏。汉武帝忽然意识到自己没有戴帽子,连忙躲帷帐内,让近侍代为批准奏议。一代愤青莫过于此,九五之尊亦畏避其锋芒!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