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最强大脑 dr 魏

时间:2024-01-10 01:46:07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文 | 卢俊 编辑 | 云雀儿

来源 | 布谷听听(iBookgood)

现在的父母们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网络上流行的育儿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多。可是这些知识虽然非常丰富,却鱼龙混杂。其中的一大问题就是不够科学。

相信各位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发现:不同的育儿文章中,观点都在相互打架。今天这个文章说学外语越早越好,明天又有所谓的专家反驳,说不能让孩子学外语那么早。说实话,我们普通家长很难辨别到底哪些是真科学,哪些是伪科学。

市面上好多的育儿机构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为了商业目的,宣扬错误的、过时的理念。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获得的育儿经是不够系统的。像刚才说的,各种观点之间在相互矛盾,而且缺乏体系感。

所以今天,我们就请资深出版人卢俊老师来为大家介绍一套系统又科学的育儿方法,这些理论出自于Dr.魏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Dr.魏的“五脑”理念

大家如果看过《最强大脑》这个节目,那一定会知道Dr.魏。节目里面他给选手打分,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

所以他被观众称为“科学男神”。他的主业是北大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教授,专门研究脑科学,平常大部分时间都在教书或者是泡在实验室里面。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一个“科学男神”怎么会来研究育儿呢?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两个女儿的爸爸。

他发现,在科学领域都被批判N年的东西,竟然还有那么多家长相信。他觉得这不但是让家长花冤枉钱,更是浪费了孩子成长的时间和机遇,甚至可以说是浪费孩子的生命。

比如说右脑开发,这个传播相当广的理念其实是不对的。这是对脑科学的误读,大脑的确是有分工,但不代表我们左右脑需要刻意地开发,大脑的工作都是经过左右脑协同的。然而,很多商家机构、书籍、幼教机构依然都打着右脑开发的幌子来招生。

所以,他提出了这套“五脑”理念,来帮助家长们系统地育儿。

关于“五脑”。首先我们来明确两个理念:第一个理念,教育是需要面向未来的;第二个理念就是,教育是大脑的重塑,应该符合人脑发育的规律。

正是从这两个理念出发,Dr.魏把孩子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也是家长最应该重视的方面概括为五个方面——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和创意脑。

当然,“五脑”体系并不是说把大脑物理上分为五个区。严格说起来,大脑分为很多子网络,但是这样的说法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听了依旧不知道怎么做。所以Dr.魏为了便于大家能够理解和应用,划分为“五脑”体系。

这五大体系涵盖了智力、注意力、记忆力、情绪、社交能力、阅读、语言能力、创造能力等未来至关重要的软实力。

一、智力脑

我们先来讲第一部分——智力脑。开发孩子的智力脑,就是利用神经的可塑性,给孩子提供丰富有效的刺激,提升孩子智力的第一个重要能力。

1 孩子的大脑是怎样塑造的?

首先提一下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神经的可塑性。

人脑中有几百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叫做突触。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突触的数目是非常少的,到了1岁的时候,在信息的刺激作用下,孩子大脑的神经元会以每秒700到1000个的惊人速度建立着新的连接。

到了2岁的时候神经元已经非常的密集,3岁左右,连接的数目就达到了峰值,甚至超出了成人。但是之后,这个突触会逐渐减少。

一旦某一个突触成功参与到大脑某个功能的运作,它就会受到强化。相反,没有用到的突触就会变弱,最终被裁减掉。

就像我们走的路,经常走的路踩着踩着就成了一条路,那些不经常走的路慢慢就没了。可以说,神经元连接和修剪的过程,就是我们塑造孩子大脑的过程,也是一个修桥搭路的过程。

2如何提升孩子的智力?

根据孩子大脑的特点,家长在孩子0-6岁的时候,也就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应该给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刺激,包括环境刺激、行为刺激,帮孩子建立一个有效的神经元连接,形成强大的大脑神经网络。

只有大脑里面的网络四通八达,孩子才能更灵活、更聪明,这是有效提升孩子智力的最基本的方法。

说到科学思维,很多父母都是对学科学习又爱又恨,既希望培养孩子各科学习的均衡发展能力,但又会回想起自己上学考试的时候,经历过的各种噩梦。

有些妈妈就会问:我数学不好,怎么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呢?

其实孩子天生就爱学习,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他们天生就是小小的科学家,天生就对数字有直觉,他们会不断地观察世界,探索各种规律,估量认知世界。

所以家长平时就要多给孩子观察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要知道培养思维能力比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3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实际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为大脑中负责注意力的区域,发展的还不成熟,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并不是孩子自身有什么问题。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专注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帮助他:

一个是尽可能的减少对他的干扰。

二是诱发他们关心这个事情的动机。如果他对这个事情没有兴趣,你要让他专注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非常发散,如果说我们不停地干扰他,孩子们就会被打乱。

二、情绪脑

情绪脑就是让孩子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11

10孩子为什么会乱发脾气?

孩子经常乱发脾气、情绪失控、大哭大闹,应该是很多妈妈头疼的事情,不过大家要知道,99%的家长都会有这个麻烦,你绝对不会孤单。

其实人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孩子的情绪脑是发育比较快的,很小就会有喜怒哀乐的系统,但是智力脑要到20岁以后才能成熟。这也是小孩为什么动不动就哭闹的原因。

当孩子情绪上来的时候,他的理智完全管不住情绪脑,没法跟自己的情绪脑讲道理,也就没法抑制自己的冲动,容易发怒。

所以知道了这一点,孩子再哭闹的时候,你应该提醒自己,这是大脑发育的正常现象,不是他故意的,自己也要相对更加平和地接纳他。

2 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

既然孩子的理智发育不是很完全,就要由你来充当他的情绪脑。使用“三步情绪分析法”,可以帮助家长有效地管理孩子的情绪。

第一步,引导孩子描述情绪,让他慢慢说出来。现在是很伤心、很生气、很懊恼、还是很后悔;

第二步就是分析他的情绪,比如孩子玩具坏了后“哇哇”大哭,你要慢慢让他描述情绪之后,再试着问他原因,为什么这么伤心啊!可能是他觉得这个玩具再也不能玩了很伤心,也可能是被谁弄坏的,所以很生气。家长要知道原因在哪儿;

第三步是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情绪,反思刚才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知道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开始,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了。让他知道自己哪有问题,然后慢慢地表达出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压制他。如果只是压制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就会大哭大闹。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用语言描述情绪这一步,因为大脑负责语言功能的那一部分正好是你的理性思考的脑区。一旦你开始用语言描述出来,你的理性就开始上线了,这也有利于安抚孩子安静下来。

当然,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反馈,如果孩子跟你说:“我很伤心、我很难过。”你直接来一句说:“这有什么好伤心的,不就是一个玩具嘛,再买一个就行了。”那孩子肯定会更加崩溃。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孩子伤心的理由,找到问题的正解,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

3 怎样对孩子表扬?

说到对孩子的反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表扬。不要直接夸一句“你真棒”就了事了。这里面其实大有学问,不恰当的表扬反而是对孩子有害的。

比如说孩子拼好了一个拼图,我们经常脱口而出:“哎呀,孩子你真聪明啊。”但是实际上,这有一个大坑在里面。

表扬孩子聪明,就等于说你做得好是因为你聪明,这无形中就给孩子一种暗示,我受表扬是因为我聪明、有天赋。所以我再想得到什么表扬,就需要表现出更聪明的样子。那怎么办?当然我就选择一个更加容易的任务,再次漂亮地完成,然后就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

所以更好的夸奖方式就是夸孩子努力的过程。如果夸孩子说“哇,你真的很努力地做到了这件事”,孩子会觉得你看中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他有多大天赋。如果想继续得到认可,他就需要继续努力,继续认真去做事儿,他就会愿意选择更困难的任务。

心理学上对这有一个理论,叫成长型心智VS固定型心智。这是所有人都应该了解的一个概念,这两个思维方式有点像先天和后天的区别。

4 成长型心智和固定型心智

固定思维的人觉得你擅长一件事儿取决于你的天赋,因为那个是真实的你;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在任何领域里面都可能取得成功,因为你的能力取决于你的能力、行动和努力。

固定型思维是最普遍的思维,同时伤害也是最大的。所以家长值得深入理解和思考它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

固型思维中,我们会坚定他是一个天生的歌手,或者是我就是不擅长跳舞;而在成长型思维中,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和熟能生巧,只要我刻意练习,好好练,我就能练成。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觉得麻烦就是灾难,要么觉得自己天生就伟大,要么就永远不会变得伟大。当这样的人遇到麻烦的时候,就不禁会想:看到了吧,你永远都不会成功的,现在就放弃吧;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麻烦,就会觉得学习过程是重要的反馈,我要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成长为我想要成为的样子。

所以表扬孩子的时候要表扬他努力而不是表扬天赋,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让孩子知道你在乎的不是他一时的表现,而是他能够养成从错误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那些才是真正关系到他一生成长的关键。

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智永远是情绪的奴才”,其实很多人做决定都是因为情绪失控了,导致了错误的决定,而不是说他们当时就是有多么的不理智,只是情绪控制了理智。

所以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生中获得成功的关键,这也是有时候情商比智商重要的一个原因。

三、运动脑

运动脑是帮助孩子发展运动能力的一个脑区,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1 运动的范围

运动其实是被很多家长经常忽视的。很多人觉得给孩子报个足球班,报个体操班,报个游泳班,这就叫培养运动能力了。

其实运动不单单是指运动场上进行的那些狭义的运动,还有那些无意识的运动、不受大脑支配的广义的运动。

而且运动涉及的不仅仅是身体,它对智力、情绪、语言都有影响。有神经科学的证据表明,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会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2 各类运动的特点

精细的动作是指那些比较小的肌肉做的动作。比如说手抓握一些东西、穿袜子、扣扣子、撕纸,还有一些小的手指上的小动作。

撕纸就是典型的精细运动。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撕纸,把家里的卫生纸撕的满屋子都是,或者是在地上拿小的积木,撒的满屋子都是,让大人觉得很郁闷。

但是别小看这个动作,早期的运动发展可能对孩子未来的认知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仅不要禁止孩子撕纸,反而应该引导他做相似的运动能力的训练。

粗大的动作是指用手臂、脚、腿、腰进行的动作,比如说爬、走、站、跑。

有氧运动则是比较刺激、比较激烈的运动,让孩子的心跳和呼吸都会加速,给大脑提供更多的血液和氧气,也会促进大脑的毛细血管的生长。

家长们要多去训练自己的孩子,运动脑发展得足够健全,孩子才能按照健康的路径去成长。

四、语言脑

语言脑这部分最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抓住敏感期,孩子的语言学习晚一点不如早一点。

1 语言的敏感期

敏感期这个概念是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孩子在某个时间里面,会表现出对某些方面的事情有异常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是学习某种技术和技能的非常好的入门时期。

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孩子再入门的话,他花的经历和时间都会多很多。

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孩子的各种学习敏感期,语言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语言的发展也有很多的争议,比如说学习外语是不是不好,会不会让孩子混淆?

实际上越早学不同的语言,越不容易互相干扰。在双语环境里的孩子,两种语言会在他的大脑中网状交织在一起,孩子们能够自由的切换,而且不会遗忘任何一种。

2 怎样带孩子学习语言

语言学习的重点就是互动和反馈,所以你只给孩子放英语听是没有什么用的,一定要有互动,要在真实的场景里面学习。

比如说你指着一个苹果说:“This is an apple.”让他看到这个东西,听到这个声音,然后在大脑里面把这个发音和这个东西关联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是有效的。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去阅读,家里面也买了一堆书,可孩子们好像就是不喜欢读。其实就是因为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的方式并不是很正确。

阅读最好的方法就是互动的阅读,尤其是低龄孩子的阅读。互动的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只是你在讲故事给他听,而是要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跟你互动,问你各种问题。

所以好的绘本会提供可以和孩子互动的空间,而不是只是这个故事讲完了孩子听得很开心。要留下很多孩子提问的空间,家长也有很大的回答空间,这才是很好的绘本。

3 怎样和孩子在阅读中互动起来

互动式的阅读也是一种浸入式的语言学习,这个时候给孩子讲的不仅仅是书上的知识,还有让孩子听到你的语音、语调。他们能看到图片和文字对应,还能沉浸到书中语言表达出来的想象空间。

孩子收听这个故事,相当于在大脑中把故事情节重新演绎了一次,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真实的世界。

具体怎么来互动呢?讲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按照时间顺序、文字顺序讲,讲一点就问几个问题,跟孩子互动起来。

问他:这里面小兔子为什么耳朵一个长一个短呢?为什么这个乌龟有四个爪子?为什么你觉得它的颜色是黑色的?为什么它是红色的?为什么它这么高?为什么它走的那么快?为什么它掉到水里了?

这就是用绘本帮孩子发现世界的方式,这样讲的过程就是跟着孩子的兴趣走,而且不要让他依着你的方向去走,你必须要根据孩子问的方向和兴趣再引导他,把阅读变成一种互动游戏。

这种互动游戏是孩子和家长思维交互的过程,也是跟书交互的一个过程。

五、创意脑

最后我们要说的创意脑,是家长引导孩子们创造未来世界的第一步。

1 家长对创造力常见的误解

人们对孩子的创造力常常有误解:认为孩子越小,创造力越丰富;认为创造力不需要教,回到小时候就是有创造力;小时候想象力很丰富,长大了想象力就没有了,只需要保护。

的确,孩子天生很好奇,有创造的潜力。但是真正的创造力也需要引导,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创造是因为信息的交互而产生,如果大脑里面一片空空如也,他只有原始的创作的冲动,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意。

2 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创造力通俗来说,就是把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信息联系起来。两个信息交叉起来产生新的信息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在孩子发呆、出神的时候,仍然还有很多脑区都在忙碌,你看他在那边呆着,其实他的大脑里面经常在翻滚着各种知识,因为他的大脑是默认的神经网络。

大脑会对已有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其中有些组合就是很有实用价值的,把这些组合的能力激发出来,就能让孩子展现出创造力。

3 激发创造力的游戏

乔布斯也说:创造力其实就是把东西连接起来。所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就是玩发散性思维的游戏,还有联想方法的思维游戏。

发散性思维的游戏随处都可以玩,比如说日常生活中你可以问:“一个可乐瓶子除了装可乐还能做什么呢?”“一个面团除了做面条之外还能做什么呢?”“一个面包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干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帮孩子通往更多的想象空间。

发散思维的游戏可以跟想象力结合起来,孩子想象的时候,其实是在锻炼思考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说你可以带孩子编故事,给他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词,让他想象一个故事。比如说“大楼”和“鼻子”有什么关系啊!

大家可以举一反三,通过日常教育过程中的例子,跟孩子们多展开创造思维的训练,孩子就能逐渐变得有创造力。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现在学校看中的技能,而是未来世界需要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为未来做储备。

我们需要的不是给孩子灌输某种知识和技能,那些特定的专业技能其实不是没有用,而是它们并不足以面向未来。

基于孩子大脑发展的基本规律,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从智力、情绪、语言、运动、创意这五大方面全方位的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才是未来生存的基本基石。

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绝好机会。当你看着孩子长大的过程,你才会发现你自己是怎么长大的。

Dr.魏也一直在强调,其实育儿就是育己。比如说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都很头疼,这个时候其实也是我们让自己真正进步的好时期。

我们要学会育儿又育己的方法,我们爱学习,才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所以为了孩子,我们也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