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貂属

时间:2024-01-10 19:44:32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今天起床就填坑,夸我棒棒哒就行!

上次说了三种貂,最最著名的紫貂——皮草界天花板,松貂——帮助英国打败入侵物种灰松鼠的功臣,日本貂——雪地里白色肥嘟嘟,要补课的戳这里:萌兽大本营——八种可爱的貂,都来认识一下(上)

还有五种貂,本文一口气都说完吧!

貂属(学名 Martes)是食肉目鼬科动物中的一属。貂属动物分布于欧亚与北美地区,生活环境很多样化,以松鼠等啮齿动物为主食,亦会捕食各种的鸟类、鸟蛋和鱼类。

逮到一只偷面包皮的貂

上次说了松貂的标志就是胸前有一块“围脖”,下面这种貂的“围脖”就更大了,快变成背心了!

格氏貂(Martes gwatkinsii)

英文名:Nilgiri marten

是唯一生活在南印度的貂,它们分布在尼尔吉里丘陵及西高止山脉,所以得此英文名。

格氏貂与黄喉貂相似,但体型较大,其前额亦明显凹陷。它们背部深色,喉咙呈黄色至橙色。它们体长55-65厘米,尾巴长40-45厘米,重2.1公斤。

人类对于格氏貂的习性所知很少。它们是日间活动的,栖于树上,有时也会落到地下,它们吃鸟类、细小的哺乳动物及昆虫。

这种貂只在印度南部发现,濒临灭绝,它是一种稀有而害羞的动物,因此很少被人类观察到。

该物种于1851 年由美国博物学家Thomas Horsfield (1773-1859) 首次描述。

另一种和格氏貂长得很像的,却没有灭绝危险的是黄喉貂

黄喉貂(学名:Martes flavigula),又名喜玛拉雅貂、青鼬

英文名:Yellow-throated marten

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及俄罗斯外东北地区。它在IUCN中被列为无危,其分布广泛,族群众多,缺乏庞大的威胁。

黄喉貂是旧世界最大的貂,尾巴占其长度的一半以上。它的皮毛颜色鲜艳,由黑色、白色、金黄色和棕色的独特混合组成。它是杂食动物,食物来源从水果和花蜜到小鹿。

黄喉貂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动物,几乎没有天敌,因为它强壮的体格,其鲜艳的颜色和难闻的气味。它对人类或狗表现出很少的恐惧,并且很容易被驯服。

虽然在某些方面与较小的石貂相似,但其独特的颜色和骨节的结构与其他貂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可能是最古老的貂,其地理分布和非典型颜色表明可能起源于上新世,。

对西方世界,黄喉貂的第一次书面描述是托马斯 彭南特在他的《四足动物史》(1781)中给出的,他将其命名为“白颊鼬鼠”。许多动物学家都认为黄喉貂的存在是可疑的,直到 1824 年Thomas Hardwicke向东印度公司博物馆赠送了一张皮。

石貂(学名:Martes foina)

英文名:Beech marten

分布于欧亚大陆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青海、内蒙古、云南、甘肃、河北、山西、西藏、新疆、宁夏、辽宁、四川等地,主要生活于多栖息于干寒高原及山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德国。

英国动物学家乔治·罗尔斯顿推论说,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家猫”实际上是石貂,虽然石貂的毛皮也有价值,但质量不如不如松貂和紫貂,苏联毛皮市场上的石貂皮仅占松貂皮市场占有率的10-12%。

石貂的饮食比松貂和紫貂有更多的植物性食物:包括樱桃、苹果、梨、李子、黑茄、西红柿、葡萄、覆盆子等。大鼠、老鼠和鸡也在菜单上,在鸟类中,麻雀状的鸟类占主导地位,但雪鹂和鹧鸪也可能被捕获。

这个毛茸茸的小可爱,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为:二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渐危

渔貂(学名:Pekania pennanti),又名食鱼貂

英文名索性就叫:Fisher 钓鱼者

不是钓鱼吗?树上可没有鱼!

成年渔貂身长可达到75公分-120公分,是少数能猎杀豪猪的动物。虽命名为渔貂,但比起鱼类,渔貂更喜欢猎食一些小型哺乳类动物更胜过以鱼类为食......这名字真的起得莫名其妙了!

冬天时候圆头圆脑的

渔貂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小型肉食性哺乳动物,是一种生活在森林中的生物,其活动范围覆盖了加拿大到美国北部的大部分北方森林。

属于单特异性属 Pekania。它有时被误导为渔猫,尽管它不是猫。

除了人类,渔貂几乎没有天敌,自18世纪以来,它们就因毛皮而被抓捕。对它们的毛皮需求量很大,以至于它们在20世纪初期在美国的几个地方被灭绝了。

后来的保护措施使该物种得以反弹,但它们目前的活动范围仍低于其历史极限。在1920年代,当毛皮价格居高不下时,一些养殖者试图养渔貂,然而,它们不寻常的延迟繁殖使养殖变得困难。当毛皮价格在1940年代后期下跌时,大多数养殖结束了。虽然渔貂通常避免与人类接触,但对森林栖息地的侵占导致了一些冲突。

雄性渔貂要比雌性大一倍,它们的毛发在冬天变得更浓密、更有光泽。在夏季,随着毛皮经历换羽周期,颜色变得更加斑驳。渔民更喜欢在茂密的森林中捕猎。虽然是敏捷的攀爬者,但它大部分时间都在森林地面上度过。

作为杂食动物,渔民以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为食,偶尔也以水果和蘑菇为食。

最后一种貂是:美洲貂

美洲貂(Martes americana),又称美洲松貂。

英文名:American marten

是北美哺乳动物的一种,它遍布加拿大、阿拉斯加和美国北部的部分地区。它是一种细长的貂,皮毛从淡黄色到棕色到接近黑色。它有时可能与渔貂混淆,但美洲貂的颜色较浅且体型较小,也有着松貂特有的浅黄色围兜。

美洲貂的饮食是杂食性的,随季节变化,主要依赖于田鼠等小型哺乳动物。除了仲夏繁殖季节外,它们都是独居的。不过,貂类繁殖很特别,夏季交配之后,卵子要到冬天才植入,所以,次年春天会产出一窝 1-5 只幼兽。

幼崽与母亲一起在一个建造的巢穴中待到秋天,到一岁时达到性成熟。

在北美毛皮贸易的鼎盛时期,它们像紫貂一样的皮毛使它们成为一个彻底被困的物种。不过在世纪之交,皮草交易高峰期结束,种群数量有所回升,被 IUCN 视为最不关心的物种。不过,它们仍然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灭绝,在 7 个亚种中,一个受到威胁。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