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各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例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在斋月里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有些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某些国家如印度,印尼,马里,阿拉伯国家等,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在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头顶;天主教徒忌讳十三这个数字。尤其是十三日星期五,遇上这种日子,一般不举行宴请活动;使用筷子进食的东方国家,用餐时不可用一双筷子来回传递,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中间;东南亚一些国家忌讳坐着跷大腿;伊朗称好不伸大拇指;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称赞,点头表示不同意,等等。阿拉伯国家妇女比较守旧,到人家家里作客不要问女主人身体如何;对日本人送礼要注意花式,绿色被视为不吉祥,荷花是祭奠用的,礼品上不要有狐狸的图案,因为这种动物狡猾,贪婪。不要把菜汤和饭拌在一起吃,因为这是喂猫的方式。在婚礼上忌用离开、重复、多次等字眼,在喜庆场合忌用去、旧、坏了、完了等字眼。……
搜集整理:
亚洲国家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日本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到日本人家里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日本人设宴时,传统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札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韩国
韩国人很注重礼仪。想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时必须电话先通知,带的礼物最好是包装好的,男的比较喜欢送领带,打火机,等等,酒是送给韩国男人最好的礼物,女性比较喜欢提包,化妆品,围巾和厨房调料等。进门要拖鞋不能赤脚,用餐是男女是分开的,主人没带你参观房子的全貌,自己不能到处走,这是很不礼貌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抽烟,敬酒的时候,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低,然后鞠躬,而且一连三杯。
元旦1月1日
春节 正月初一
上元节 正月十五
端午节农历5月五
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
光复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开天节 10月3日
新加坡
“华裔之国”——新加坡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上海和海南等地。华人从事的职业无所不包,但一般都继承了祖先的传统,经营饮食业、酿酒业的多是广东籍华人,从事贸易业的多为福建籍华人,而广东潮州集团和海南省籍华人,则以从事工厂劳务或厨师等职业的居多。
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新加坡人把一种名叫“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即兰花)作为国花,有卓越锦绣、万代不朽之意”。胡姬花就是兰花,东南亚人民通称兰花为胡姬花。“卓锦·万代兰”是由一位侨居新加坡的西班牙人,名叫爱尼丝·卓锦女士,于1890年在自己的花园里培植而成的。1893年新加坡植物园为了纪念她,把这种花命名为Vandal Miss Joaguim,意即卓锦女士之兰花。新加坡每年都有大量兰花运往西欧、日本、香港、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换取大量外汇。
泰国
泰国素以包容和好客著称,他们对每个人都示以微笑和谦逊的态度。一般旅客都很容易适应本地的风俗习惯。不过以下是一些特别值得提示的:
君主体制
传统以来,泰国人对皇室成员怀有深厚的敬仰之情。到访游客应对泰皇,泰后及其儿女表示尊重。比如:每天上午08:00 和下午18:00,在公共场所,国歌奏响时,您应当站立。若参与皇室成员出席的公开场合,最佳的做法就是观察及仿效在场人士的礼仪。
宗教微观
泰国的法律有很多章节阐述对宗教违法的行径,当中包括信众最多的佛教和其他信仰。所有的佛像不论大小完好或残破,都奉为神圣之物。请别攀爬佛像!一般的要求是对佛像不做出“有欠尊重”的行为。参拜佛寺,衣着需整齐--- 不要裸露上身,或穿短裤,或无袖的衬衫。供奉佛像之寺堂内,不应穿着鞋子进入。请放心脱鞋吧,寺堂内的地板,一般是干净的。佛教的僧侣均被禁止与女士接触,如果希望把东西交给僧侣,则应先把东西交予一位男士由他代劳。一件长袖的罩衫扣至脖颈,并且披上发巾。
社会习俗
当泰国人打招呼时,是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泰国人称“Wai”。一般来说,年有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合十。
泰国人认为头是身体的最高的部分,他们是不容许拍任何人的头部,纵使是友善的表现。如果你偶然摸某人的头,您要很快地向他道歉。
同样脚被认为身体的最低的部分。别使用你的脚指向人或对象。别与你的脚摸任何人。别把你的交放在桌子或椅子上休息。别跨过人的身体,请从附近绕过或礼貌地要求他们移动。当在地板上坐时,也应使您的脚不指向任何人。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国(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简称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的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因此,有“沙漠之国”之称。沙特阿拉伯以丰富的石油资源闻名世界,有“石油王国”、“沙漠超级富国”之称。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蕴藏量世界第一,产量也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约占当年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沙特人不用阳历,而是用伊斯兰教的太阳历。
沙特阿拉伯人打招呼的礼仪很讲究,见面时首先互相问候,说:“撒拉姆,阿拉库姆”(你好),然后握手并说“凯伊夫·哈拉克”(身体好)。有的沙特人会伸出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并吻你的双颊。当阿拉伯人拉着你的手在路上走时,你不要把手抽回来,和你拉手是友好的表示。
沙特人很大方。你不要老盯着看他的手表、衬衫链扣或其他东西,否则他会当场摘下来送给你。如果你拒绝的话,就会得罪他。沙特阿拉伯没有夜总会和电影院,饭馆也非常少。
沙特阿拉伯各地由于人文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他们的风俗习惯有许多共同之处。该国严格实行政教合一,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是法律的依据,没有成文法和立法机构,王室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伊斯兰教的一些习俗与规定,例如,如向该国出口冻鸡,不能用机械宰杀,更不能有血迹,有可能被退货。其原因不是货不好,而是卖方对鸡的加工法违反了古兰经的规定:只能人工宰杀,不可用机器。只许男人屠宰,不准女人动手。鸡体及包装不得有一点血污,否则就认为是不吉利。
沙特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纯洁)、绿色(生命),而忌用黄色(死亡)。国王身着土黄色长袍,象征神圣和尊贵。一般人不能“皇袍加身”。沙特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1946年采用的这面国旗,是一面长方形的绿色旗。绿色对穆斯林国家来说是吉详的颜色。旗面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书写伊斯兰教的一句格言:“世界除真主外,别无神祗,穆罕默德是先知、真主的使者”。在阿拉伯文句下面有一宝剑的图案,象征着圣战和武力。各种设计忌用猪和类似猪的熊猫、十字架、六角星等作图案。
欧洲国家
——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除无人定居的南极洲外,人口增长速度最缓慢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居各大洲首位的,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英国
英国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矜持。一般不主动人与攀谈,感情不外露,也很少有激动的时候。说话声音很轻,能克制自己。了解一个英国人比较难,他们从不讲个人的事情。但是,英国人并不缺乏人情味。英国人很谦虚,也很幽默。
礼仪习俗
见面:英国人彼此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热恋中的男女,步行时一般人都不手拉手。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
当你去访问一个英国人时,得先在门口敲门,一直等到他说“请进”,才能进去。先生们进屋脱帽,而女士们则不必在室内脱帽。
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天气,往往也是第一个话题。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送礼和给小费:在英国,仅限于给侍者和出租车司机小费,在饭钱和车费之外多付1/10或1/8的钱。旅店的侍从或铁路搬运工为你服务之后,您也要付少量小费。
禁 忌
不能加塞。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德国
德国人多属日尔曼族,爱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费量达66千克,居世界首位。德国人均面包消费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面包。德国人爱喝啤酒,德国是世界上啤酒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德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啤酒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和各式酿制方法,还有专属的庆典和舞蹈。慕尼黑一公认的“啤酒之都”。每年秋季都会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啤酒节——十月庆典。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而来,涌向慕尼黑,一品“巴伐利亚啤酒”,并亲身体验德国人民欢庆这个节日的热闹和喜悦。
德国人的国民性格
(一)讲究秩序
在德国大到空间、地、建筑物,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
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时关门。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二)严肃沉稳、不尚浮夸
德国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直。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德国人具有强烈的“实事求是”的意识,注重实际、不尚浮夸。
(三)勤劳整洁的德国人
德国人具有勤劳整洁的生活习惯,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
(四) 遵纪守法的民族
“在半夜12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
俄罗斯
公共场所不许吸烟,不许随地吐痰。在很空旷的大街上,离人家很远抽烟,也会有人走过来“关照你”。俄罗斯人这方面公德意识是很强的。
俄罗斯人有“泡澡塘”的习惯。他们的澡堂很独特——蒸汽澡堂,澡堂里有炉子、有烧热的石头,把水泼到石头上,立即出现蒸气,然后用白桦树条编成的扫帚拍打身子。
俄罗斯人相当讲究称呼,不过如果你和他们只是一般打打交道,就不用清楚所有的章法了。
在大街、商店、公共汽车等平常场合,你可称对方“您”(威),或“同志”(达瓦里西)。
如果进一步交谈,你可以按对方性别年龄,分别称“先生”(嘎斯巴季尼)、“小姐”“捷乌什嘎”、“女士”(达姆)、“朋友”(得路克)、“小伙子”(马拉多依)。
与俄罗斯人在一个较正式的场合互相认识和交谈,要努力记住对方的全名,既要称呼他的名字还要加上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气,而且记住:称“您”不称“你”。
交谈禁忌
谈话时请看着对方,不插话,以示尊敬。
上厕所的代语是“对不起,请等一下”或说“对不起,我去打个电话,请等一等”。
握手时要脱手套,不摇对方的手,一般的关系,轻轻地握;关系很好时可用力。
对年长者的妇女,别先伸手。对初见面的妇女,可先鞠躬。
还有,对他人不得用手指指点点,交谈时不要大声嚷嚷。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要么不说话,要么低声交谈,很文明。
非洲国家
——世界上国家数最多的洲,世界上海岸线最为简单的大洲。
农业尚待发展
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如果抱着无中餐不欢的心情去非洲,肯定「无啥好食」。虽则首都城市大都会有中国餐馆,但贵而无味。反之,不讲究口味,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去闯荡,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非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阳光充沛,雨水充足,本应是农耕的好地方,但土人缺乏科技、知识与资本,政府也不积极鼓励,普遍来说农业发展是一个问题。沙漠、森林、沼泽及干旱地区,粮食依赖进口,实在是个悲惨的现象。
木薯滋味
非洲人生性乐观,注重短暂效益,对于稻麦等精耕作业,无能力、无耐性及无心意去办,所以他们的粮食以经济作物为主。米饭与面包并非绝迹,但局限于部份地区和大城市,马达加斯加和马拉維便是产米的表表者。木薯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能抗旱虫害,在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生长。然而,木薯含卡路里颇高,蛋白质却不多,且含带毒性的氢氰酸的害处在阻碍人体吸收碘质,导玫甲状腺肿胀。非洲是世界木薯的主要生产地,产量占全球的一半,行走非洲,尤其是在偏僻落后的村落,鲜有人不接触木薯者。木薯的制法除了煮、烤、炸、熷、炆多种,还可以把它晒干,然后压成粉。非洲人不流行用磨,宁愿用桩捶打。压成的木薯粉,加水加热,可以煮成稀糊、粉团,然后加上汁液和佐料拌食。联合国有关部门曾教导土人以木薯粉烤制面包和饼干。
玉米大蕉当饭吃
木薯,芭蕉甚流行,非洲人食大蕉并非当作水果,而是以此充饥,烹饪离不开、煮、炖。第三种多人食的杂粮是玉米,非洲人喜欢烧玉米,街头巷尾小贩摆卖,香喷喷的气味引人馋口,新鲜的香甜甘美,时间一久,硬了便会梗胃。
非洲或的生果
此外,木瓜、柑、橙、芒果、菠萝、椰子、奶油果、红杮、西瓜、甘蔗、荔枝、大树菠萝等水果非常丰富。沙漠的绿洲出产椰枣,干燥地流行一种紫红色的果实,入口苦涩,嘴嚼一番甘凉解渴。地中海沿岸盛产无花果和橄榄,南非的开普敦有葡萄、苹果和梨出售。一般禽畜和鱼类不算缺乏,但肉类是否新鲜,要因地区和情况而家。病从口入,非洲冷藏设备不普及,购买肉类要小心谨慎。由于一些国家信奉伊斯兰教,猪肉显得矜贵,一般来说,牛肉和羊肉最受人欢迎。
野味品种闻所未闻
非洲的野味非常丰富,不但品种众多,有些更是闻所未闻。穿山甲、猴子、野猪、果子狸、山龟是等闲之物,大象、长颈鹿、斑马、河马、狮子、骆驼、鸵鸟等肉也有出售,部份是非法的,部份领有牌照专卖。不寻常的也有,例如蚂蚁、蜗牛、虫、鳄鱼、蟋蟀、蝉、虫蛋等。西非人流行食一种石状的矿物,入口成粉末,据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东北非的伊斯兰教徒,选用一种仿似鸦片的麻醉叶 - 堆草,以替代酒精。西北非的牧民,在沙漠的丛林里选用带苦味的幼技,先行嘴嚼解渴,之后作牙擦用来洁齿。
有钱饮啤酒,无钱喝土炮
一般来说,非洲人嗜酒,有钱时买啤酒,无钱时光顾「土炮」,私人酿酒之风有乡村甚流行。啤酒以外,汽水也十分畅销。非洲的电力不足,通常汽水啤酒以暖饮为多,而以冰化解的雪水则时有出售。
非洲人的「茶道」
非洲是咖啡的重要产地,但黑人舍咖啡而饮茶,尤其是北非的阿拉伯人为然,招待客人例必要茶侍奉。他们喜欢在茶里放进三分之一的糖,差不多糖味掩盖了茶香,一些人在茶里更放进香叶芬芳。
茹毛饮血在今时今日的非洲甚少出现,然而饮新鲜奶的情况仍然存在,最通常的是牛奶和羊奶,其次是骆驼奶。路过沙漠,遇到非洲的牧民,勿忘索取一口新鲜即榨的骆驼奶。大部份初生的黑人婴儿,较其它先进国家的孩子幸褔,因为他们有美味而富营养的人奶抚养。
牛王国的牛肉婚宴
讲到牛,不能不提到于非洲南部,有「牛王国」之称的博茨瓦纳。当地人民的生活处处与牛有关连,没有牛的青年休想有美女垂青。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牛作彩礼;出嫁时,女方要送一些牛作嫁妆。结婚那天,男方要宰牛设宴,被邀请的人也要牵一头牛去祝贺,称之为「牛肉婚宴」。一些盛大而隆重的庆典,政府要宰杀一百头牛,称之为「百牛宴」,情况之热闹可想而知。
不准吃猪唯有吃羊
北非多数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以羊为主要的肉类来源。其中最名贵隆重的要算烤全羊,通常用来招待贵宾或庆祝节日。
北美洲国家
——世界上岛屿面积最大的洲。
加拿大
1.加拿大人生性活泼,谦逊友善,乐于助人凡与加拿大人打过交道,尤其是在加居住过的人,一般都对加拿大人有较好印象。加拿大人说话也非常风趣、幽默。
2.加拿大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愿意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驾车外出,向当地人打听去某处的路线,他们都会热情地给你指路。要是他们觉得你还是不明白,甚至会主动驾着自己的车在前面为你引路,将你带到应该去的地方。这样的事不仅会发生在民风纯朴的乡村,而且在繁华的都市也会碰到。
3.加拿大人对夏日的阳光和户外活动情有独钟在烈日下,男士们喜欢赤膊,女士们喜欢身着泳装躺在草地上尽情地晒太阳。他们特别爱种花草,很愿意把业余时间花在剪枝割草上,每家房前的草坪看上之像地毯一样平整。
4.加拿大人比较讲实惠,与朋友相处和来往时,不讲究过多的礼仪。给别人送礼时,一般都以小纪念品相赠,并经过精美包装,不考虑是否"拿得出手"的问题。他们在受礼时,都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包装,对礼品给予赞扬。加拿大人初到朋友家作客时,一般带一瓶酒或给女主人一束鲜花。中国人首次去加拿大人家作客,可带一点具有中国特点的小礼品,如手工艺品。绣花台布、漂亮的纱巾会倍受女主人的欢迎。
5.加拿大人重视晚餐,也喜欢中国菜。加拿大人平时在厨房里度过的时间远比中国人短,因此,他们有较多的业余时间从事其它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一日三餐中最重视晚餐,全家人聚在一起,气氛轻松。一般先喝汤,其次是主菜,如鱼、牛肉、蛋或鸡中任何一种,再配以蔬菜或土豆等,还有面包,最后是甜点或水果、冰淇凌。爱喝酒的人可尽情享用啤洒或葡萄洒等。如家中请客,客人刚到时,主人会邀客人们喝一点杜松子酒、威士忌或马提尼酒等,并配以小吃。一般的加拿大人都喜欢中国菜,尤其酷爱川菜和粤菜。每隔一段时间,在周未,加拿大家庭往往带着孩子去中餐馆用餐。如果你去加拿大朋友家中作客,愿小试厨技,不但会给参加聚会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会给聚会增色不少。在与加拿大人共餐时要顺其自然不要劝酒,加拿大人没有劝酒的习惯。
6.在加拿大,绝大多数公共场所,包括办公室都是禁止吸烟的在公共汽车上更是如此。中国人集中的地方往往烟雾燎绕,但在与加拿大人会谈或谈生意时,如实在想抽烟,最好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去加拿大人家作客时,未得到主人允许,不应抽烟。
说到加拿大,不得不介绍一下因纽特人,因纽特人也称爱斯基摩人,意为“真正的人”。他们主要居住在北极地区即包括北冰洋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和北冰洋中的许多岛屿上。约6000年前,居住在西伯利亚的因纽特人横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他们制造了皮艇、鱼钩、鱼叉等工具捕捉鱼、海豹、海象甚至鲸鱼,使用石制弓箭、刀、刮刀,吃食驯鹿、鹿牛、巨象、鸟类等,用海生动物油点灯,用针在脸上刺花纹。另外一些人则沿阿拉斯加北岸东行至格陵兰,发展了独立的多尔赛特文化,此文化在公元前1200~1000年较繁荣。居住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将近20万,其中约有6万来自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在欧洲有19个不同部族分别住在俄罗斯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以饲养驯鹿、捕鱼为主。居住在加拿大及格陵兰的则多以狗拉雪橇为运输工具。生活在内陆者以狩猎为生,近海者以捕猎海兽、鱼类为主。他们都有匀称、结实的矮小身躯和类似的风俗习惯。寒冷的气候塑造了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富于革新的精神,同时热情好客,过群居生活,婚姻基本为一夫一妻制。现代生活正逐渐渗入因纽特人社会,新旧社会意识、思想、生活方式开始发生了碰撞。
美国
了解美国人的风俗习惯,要在日常生活点滴积累,尤其要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下就美国的社交风俗习惯作简单介绍。
问候礼貌:礼貌代表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但各种文化表达礼貌的方式有所不同。比较而言,美国人很注重问候礼貌,也就是嘴很“甜”。无论认识不认识,美国人见面一定会问好,道早安、午安、晚安,口口声声说谢谢、对不起等。即使丈夫给太太拿件东西,太太也会说谢谢。不过,美国人与陌生人打招呼,说谢谢,不见得是想交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也不见得会成知心之交。
社交礼仪:在美国学习与生活,自然要了解美国人的社交礼仪。见人要面带微笑,碰到认识的人时,一定要主动问候对方,别人问候你时,也要反问对方,表示关心;见面介绍时,一般是将卑介绍尊,男介绍女,幼介绍长;介绍后握手要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对方如是女性时,可等女方先伸手,以免失礼;与人说话时,语气要诚恳,态度要大方,当别人问候你时,回答尽量简洁;要尽量多赞美对方,有好的地方一定要赞美,不好的则要用婉转地回答;到别人家作客,更要赞不绝口,如说饭很好吃,点心做得好;外出要注意仪容整洁,千万不要邋遢,身体或口腔有异味将令人很不愉快;有美国人在场的公共场合,切忌老与中国人聚一起,或当着美国人面用中国话交谈,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朋友约会:美国男女之间交往比较开放,与异性热络交往并不算失礼,与异性朋友外出看电影、吃饭非常普遍。男女约会有时也不具其他含义,不表示必将成为特殊伴侣。所以,如你想和某人见面谈谈或看电影、吃饭,以增进双方友谊,共度愉快时光,尽可能主动大方提出,男女双方均可主动邀约。当然,在美国男女约会还是有些规则的,尤其在开始阶段。邀请时,通常还是男性较为主动。如想单独邀请一个美国女孩吃饭,一定要分请午饭和晚饭的不同含义。一般而言,午饭比较随便,易被接受;晚饭比较认真,饭后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所以第一次邀请,最好以吃午饭为易。中国女学生如被美国男同学邀请,同样要注意午饭与晚饭的不同。如你不想赴对方的约会或对方有令你不舒服的举动,可以客气但肯定地谢绝。在美国,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则,也是权利。
穿衣礼节:美国人平时不注意穿戴,但在重要场会却非常讲究穿戴。因此,参加重要活动,应注意请帖上有关的服装规定。如不确定服装要求,可先问问其他参加者,以免尴尬。若请帖上写着“便装”,并不意味可以穿牛仔裤;若写有“半正式装”,也不表示可不打领带,最好先问清楚。穿西装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也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西装背心最下一个扣通常不扣。深色西装应穿黑色皮鞋、深色袜子,切忌白袜黑鞋。正式场合或上班,女性以裙装为宜,男性应打领带穿深色西服,穿晚礼服裙应长及脚踝,并著高跟鞋。
餐桌礼节:在美国会经常参加一些宴会,参加较正式的宴会时,要注意餐巾是用来拭嘴,切忌用来擦手或餐具;要知道使用刀叉顺序以及叉勺性质,刀叉斜放在盘缘表示尚在用餐中,若完全放在盘中则表示已使用完毕;盐、胡椒瓶若离自己座位较远,不可直接伸手去取,应请隔座代劳递送;上甜点或咖啡时,主人一般开始致辞,客人亦可利用此时答谢。
行乘礼节:美国人行路和乘车也有一些讲究。行路时,一般以右边为尊。南女同行时,男士应走左边,出入应为女士开门。搭车时,车主驾车,前座为尊,余则以后座位右侧为尊。乘车时,主人应先为客人开车门,等其坐定后再上车启动。
南美洲国家
——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种族成分最为复杂的大洲。
巴西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
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比如握拳礼,贴面礼,沐浴礼。
二、服饰礼仪
在重要的政务、商务活动中,巴西人主张一定要穿西装或套群。在一般的共公场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衬衫、长西裤,女士则最好穿高领带袖的长裙。
三、餐饮礼仪
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欧式西餐。因为畜牧业发达,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类所占的比重较大。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产黑豆占有一席之地。巴西人喜欢饮咖啡、红茶和葡萄酒。
四、习俗禁忌
国花:卡特兰
吉祥象征:蝴蝶
适于谈论的话题:足球、笑话、趣文等等。
与巴西人打交道时,不宜向其赠送手帕或刀子。
阿根廷
阿根廷是南美第二大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总人口为3260万,其中白人占97%,他们中大多数为早期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移民。居民中87%的人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语是阿根廷的官方语言。
阿根廷是世界主要谷物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其中小麦种植居于首位,是世界七大小麦生产国之一。玉米是国内第二大粮食作物。该国是世界十大玉米生产国之一,产品大部分外销,出口比重高于小麦。此外高粱和大豆的生产也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农业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种植有大量水果,主要生产苹果、柑橘、犁、桃等,葡萄生产居世界第四位。阿根廷也是世界主要的肉类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素有“世界肉库”之称。其天然牧场和人工牧场占全国总面积的55%,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左右,全国牲畜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阿根廷也是世界主要羊毛出口国。此外以鸡鸭鹅为主的家禽业也不断发展,每年除满足国内消费外,还供大量出口。
每年的2月22日到3月9日为阿根廷的传统节日——葡萄节。每当节日来临之际,人们都身着节日服装、载歌载舞,随着彩车游行。葡萄节的最高潮是全国选美比赛,每年都有6万名漂亮姑娘参加选美。经过多次预选,最后选出葡萄女王皇冠的获得者。选美结束后还要举行西班牙绘画、雕塑等艺术展览及盛大的探戈舞表演。
此外,阿根廷人对牛、羊等牲畜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在一些牧区,如阿亚库乔区,1970年首创牧犊节后到现在,一直为全国牧犊节的中心。节日期间,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和骑术表演。晚上还要由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团体表演传统戏剧和歌舞,节日期间还要召开全国农业发展形势圆桌会议。
“探戈”是阿根廷的国舞,自1885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南的博加港诞生以来,广泛流传,风靡世界各大城市,从大众化的歌舞形式发展成登上大雅之堂的高雅艺术。探戈受黑人歌舞影响而形成音乐节奏明快,舞步华丽高雅而又热情奔放,深受人们的喜欢。
大洋洲国家
——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大洲,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洲:大洋洲。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城市都是现代化的城市,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种草和注意保护环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设得象花园一样。有些土著人不愿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宁愿住在肮脏不堪的木屋里。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著人的服饰也与西欧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很少洗,显得很脏。还有的土著人赤身裸体,或在腰间扎一块布遮盖。有的佩带臂环、项圈、前额箍和骨制鼻针。节日时,他们还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澳大利亚人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
澳大利亚人很讲究礼貌,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大声喧哗。在银行、邮局、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拥抱亲吻的情况罕见。澳大利亚社会上同英国一样有“妇女优先”的习惯;他们非常注重公共场所的仪表,男子大多数不留胡须,出席正式场合时西装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约会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最合适的礼物是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也可以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亚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
澳大利亚现有人口1733.6万,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后裔约占总人口的95%,官方语言为英语。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的占98%,少数人信奉犹太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的大小牧场遍布全国,山坡上一群群绵羊。其产量及出口量占世界首位。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待人既友好又庄重。
主要禁忌
澳大利亚人对兔子特别忌讳,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人们看到它都会感到倒霉。与他们交谈时,多谈旅行,体育运动及到澳大利亚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