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从熙公祠

时间:2024-01-11 12:57:44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2016年6月10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潮安县从熙公祠,与我市另外两处文物景点韩文公祠和道韵楼同时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潮安县目前唯一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2016年6月10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潮安县从熙公祠,与我市另外两处文物景点韩文公祠和道韵楼同时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潮安县目前唯一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从熙公祠位于桑浦山麓东面,梅林湖的北端的彩塘镇金砂村斜角头,是一座府第式祠堂。从熙公祠是由旅居马来西亚著名侨领陈旭年耗巨资,于清同治九年(1870)开始兴建,光绪九年(1884)竣工,经时14年,建筑规模宏大。祠座东向西,面宽 31.22米,深42.25米,为两进四厅的院落布局。前厅与后厅中间为天井。后厅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祠堂两边配有火巷和走廊。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格局,屋顶为斗拱抬梁式木结构,厅地面为规格的大理石砖,祠内屋架抱厦及所有梁、桁、均装饰木雕和石刻,飞禽走兽、花鸟树木,形象生动,富丽堂皇,尽显潮州木雕石刻之精华,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也充满潮州地域特色。

从熙公祠最具代表性是祠堂石门楼肚的石雕群,整个门楼全部由石雕组成,大门前面是一对顾首相望的石狮,正门两边有两个圆滑细润的大石鼓,门上端是遒劲有力的“从熙公祠”石牌匾,石桁上双面镂刻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鱼虫花鸟石雕。尤其是镶嵌于门楼肚四面的四幅仕农工商、鱼樵耕读、百鸟朝凤和花鸟鱼虫四幅石雕,利用“之”字型的构图,采用空雕、通雕、镂雕等雕刻手法,把人物、山水、花鸟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角冲击力。特别是“鱼樵耕读”这幅石刻,共由23个人物和一牛二马构成,且每个人物都神情各异。该图最上层为“读”,一公子与书童一同进见监考官,上右是三个老人在安闲地下棋。中间以阶梯与“樵”相连,出现樵夫砍柴、绑柴、担柴的场景。下方是“耕”和“渔”,骑着水牛的牧童,赶着水牛的牛夫,与站在桥上扛着锄头的农夫,站在岸上的两个人一同看着水中渔夫撒网捕鱼。还有两小儿赤身捞鱼,怀抱鲤鱼不肯放手。工艺上,渔夫手中的渔网修细,网眼细密,镂空雕刻,难度极大。尤其是牧童坐在牛背上手牵石牛索,牛背的牧童手牵细如火柴的镂空的石牛绳,更是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堪称石雕艺术的一绝。

相传这条石牛绳,当时曾难倒不少能工巧匠。据陈旭年直系四代后人陈炳正老人介绍:当时为了打造这些精美的石雕,陈旭年专门请来宫廷匠师,共三代五个人。每天供其好茶好烟,在其精神旺盛时便雕琢二个小时,但是这样打了三年,仍是以失败而告终。可是,陈旭年不但没有就此放弃,反而以更大的诚意把石匠请回,加倍招待,并为其在家乡建屋置业。这样经过匠师们呕心沥血,最后才将这条堪称一绝的石牛绳打造出来。可惜,这条匠师们苦心打造的牛绳,在抗日战争时期,却给人观看着不慎给拉断。后来,陈老的后代多次请人修补,虽恢复目前的形状,但与原貌还是相去其远。从熙公祠北面是养源书斋,其中有花园亭阁,园林假山和书院,是读书、娱乐的地方。这个建筑群以资政第为中心。按辈分顺序围绕祠堂而建,从熙公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具有强烈的宗族观念。

祠堂是祭拜祖先的重要场所,祠堂也是潮州传统建筑的艺术殿堂。传世经典的祠第建筑,自然少不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从熙公祠作为潮州一座具代表性的祠第建筑,其建造者为何要花整整14年的时间,将潮州民间的金漆木雕、石刻、嵌瓷、壁画、灰塑等多种工艺融集于一祠之中,这与其建造者陈旭年的远见和传奇经历无不息息相关。

如今,走进从熙公祠中厅,可以看到正堂中间挂有一幅威严十足的人物头像,其便是从熙公祠的建筑者陈旭年。陈旭年原名陈敏宜,1827年生于潮安县彩塘镇金砂村,年幼家境贫寒,胸怀大志,因其叔陈源慎无子而过继,以挑担下乡卖油为生。为谋图发展,17岁时,身无分元的陈旭年便冒险逃进开往马来半岛的红头船,只身来到柔佛国(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先是以劳工度日,饱尝人间艰辛,因其魄力过人,为人耿直,而备受好评;后以贩布为业,生意公道,而广结良友。在新加坡陈旭年不仅结识当时柔佛长驻新加坡的全权代表天猛公(官衔)依布拉欣及儿子阿布哈卡,还与阿布哈卡结拜为兄弟,并娶其堂妹为妻。1864年,依布拉欣回新山荣登为柔佛苏丹,陈旭年也移居新山,并获得了柔佛境内第一至第十条港的管辖权。同时还在沿港一带种植胡椒和甘密。39岁时,陈旭年已成为当时柔佛最大的港主。 1870年,阿布哈卡接任苏丹后,封陈旭年为华侨侨长,特受宰相衔,使其地位显赫达到极点。陈旭年在柔佛因行政管理有贡献,如今在新山还有“陈旭年街”纪念他功绩。

陈旭年除了在柔佛享有广泛的特权,其在新加坡声望也很高,而且也有不少的房地产。在水仙门和皇家山(现新加坡中央公园)附近有广丰、宜丰、宜隆和谦丰四间店号,经营胡椒和甘密,获利巨大。当年,陈旭年除了在家乡潮安建资政第从熙公祠外。1885年,他还在新加坡的槟榔路与登路的交界处,建了一座外观与家乡相仿的资政第。1900年,因铁路局在资政第后面铺设铁路,年事已高的陈旭年嫌火车经过时太吵,便将豪宅售卖给政府,回潮州家乡终老。据近年新加坡媒体报道:陈旭年当年在新加坡建造的这座资政第,在沉寂了一百多年后,因美国芝加哥大学商科研究学院,在这座中国式百年豪宅设立分校,使其重又引起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说,新加坡后来还专门把资政第的外观印制成邮票。

陈旭年虽然从小离开家乡,但却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有较强的爱国爱乡的情结。在其创业得志后,看到外国列强大肆入侵中国,便毅然出巨资捐助当时北洋水师的建设。据陈旭年直系四代的陈炳正老人介绍:当时,由于陈旭年与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有过往来。加之向清政府捐巨资救济灾民有功,故受到清政府的褒奖。其次子睿(三点水加彤)还被提拔为江西南康府正堂。赴任时还带大量的银元救济当地的灾民,不幸的是:其次子睿(三点水加彤)在江西南康府只主事了99天,便因痢疾而去逝。如今,在从熙公祠南面是陈旭年的次子江西南康知府陈鼎新的睿彤公祠,刻有《南康太守祠堂记》一文,其门楼书法雕刻是清末浙江钱塘(今杭州)书法家毛承基所作。在门楼石壁上还留有当时南康府送来的挽联,上联:民贫土瘠,市面萧条,数十载见此好官,正喜地方有幸。下联:政简刑轻,关防严肃,一百日疾及君子,何其天道无知。

从熙公祠嵌瓷、木雕、石刻

《从熙公祠与陈旭年》是本人于2006年8月30日,发表于《潮州日报》的一篇文章,至今已整整过去十年。最近,潮州正在大力倡导“红头船”和“一根牛绳”精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要谱写“凤凰传奇”,实现“凤凰腾飞”,以此来弘扬潮人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我觉得这想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因为,潮州人多地少,过去为了发展,许多潮人都要背井离乡,乘坐“红头船”外出谋生。乘坐红头船外出谋生,存在很大的风险,成功几率也非常渺茫;但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潮人都冒着生命危险,前仆后继,奔赴希望。这便是潮州人不畏艰难,敢于打拼的“红头船”精神,这也是潮州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头船”是记录潮人发展的足迹,也是联结海内外潮人的一种精神纽带。许多乘坐“红头船”外出创业的潮人,在事业成功之后,他们总是不忘故土,不忘回报家乡。从熙公祠的建筑者陈旭年,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其事业成功之后,卓有远见的建造“从熙公祠”,在百年之后,便为潮州增添了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不正是潮州“红头船”和“一根年绳”精神的最好见证?(摄影:陈秋晓)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