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一个女人的史诗结局

时间:2024-01-11 14:03:37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厨房

电影《克莱默夫妇》中有一个场景,被视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创作,这是一个发生在厨房的场景。

克莱默是个电影演员,他沉醉于自己的事业,从来没想过每天的早餐有多么不容易,也没想过让孩子乖乖坐在餐桌边吃饭是什么难题——

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家中有个贤妻良母式的女人。

他妻子乔安娜尽职尽责,做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她任劳任怨,甚至很多时候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女人……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了除了孩子和丈夫之外,她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她爆发了——提出要离家出走,不再把自己捆绑在一间小小的厨房里。

妻子离家出走,对于克莱默好像不是什么大事,也许她只是耍耍女人的小脾气,过两天她就自己回来了。

当然他也觉得挺委屈的——逢年过节,他也会给她买鲜花;每天早晨出门时,他也会抱着孩子亲吻;他辛辛苦苦挣钱养家,本来就是在尽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的责任。

既然你要离家出走,我也没法子……好吧,他对儿子说:乖儿子,那就让咱们父子俩一起来过一天试试吧?

他心里充满了对妻子的恼火:离了你这个胡萝卜,咱还不能做一桌席?

这天早晨,他妻子离家出走,他得和孩子一起来吃一顿早餐——于是厨房的经典场景发生了。

妈妈出走了,儿子哭闹不已,克莱默把儿子安抚下来:你乖乖坐在餐桌边,妈妈只是出门去了,她会回来的,现在看你爹给你做早餐好吗,就像我们野餐时那样。儿子终于擦干眼泪,相信了爸爸。

克莱默其实对厨房一点都不了解。但为了在儿子面前当个好爸爸,他穿上围裙,抄起家伙,武装成一个法国大厨的样子,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厨房里的战争:

他先把儿子安顿在餐桌边,问儿子想要吃什么。儿子说想要法式烤面包。他鼓起勇气,拉出一个大煎锅,把锅放到炉子上,拧开了煤气炉点燃了火焰。他这才想起法式面包需要鸡蛋牛奶,他赶忙去冰箱取出鸡蛋,但是他忘了用什么东西打鸡蛋……最后他找到了一个咖啡杯,把鸡蛋打进杯子里。

《克莱默夫妇》剧照:父子俩在厨房

儿子在旁边提醒他:妈妈打鸡蛋用的不是杯子。他对儿子说,杯子也可以用的。他把鸡蛋敲在杯子里,结果蛋清蛋黄飞溅,洒到了杯子外边。

这时候锅里的油已经烧爆开了,刺啦啦乱响,克莱默开始慌神了。一急之下他忘了关上煤气灶,却疯狂地跑去拿打了鸡蛋的杯子,从冰箱里拿出来一桶牛奶,倒进杯子里,结果牛奶溢出来很多。他找来一把黄油刀,胡乱把鸡蛋和牛奶搅动起来,桌子上到处洒的是鸡蛋牛奶。

儿子看他手忙脚乱,感觉今儿跟往天根本不一样:这气氛让这个三岁的男孩紧张又恐慌,他又哭闹起来。

这时候锅里的油已经烧得冒烟了。

克莱默也感觉到恐慌:在儿子的哭闹中,他更加焦躁。他赶忙拿起一根面包,想要塞进装牛奶鸡蛋的杯子里,却发现不能把这条面包完全塞进杯子里,他拉出面包,灶台上已经是个乱摊子了:飞溅的牛奶,沾满了蛋清蛋黄的面包,黏糊糊的汁液……

锅里的油快燃起来了,他疯狂地把面包扔进锅里,结果飞溅出来的热油,把他自己烫着了,还把儿子也烫着了。他赶忙把煎锅从煤气灶上拿下来,结果……他把自己的手也烫伤了!

最后,这顿早餐终于完蛋了。他把儿子拉起来,推开门,气急败坏地对流着眼泪的儿子说:走吧,我们去饭馆吧。

这个生动火爆的场景,没有任何人与人的冲突,没有任何心灵的搏斗,它是一个男人和一间厨房的战争——

结局:男人惨败于厨房。

我也迷恋于这个经典的电影场景:它把厨房变成了一个男人的精彩舞台,让他在这个舞台上出够了洋相,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最后充满了怒火和沮丧——还彻底把自己毁掉了,毁掉了儿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形象。

《克莱默夫妇》并没有说女权,说对女人的不公平,但它用厨房为女人写出了一曲赞歌,为她们喊了一声不平,也为她们争了一点儿公道。

这是在一个以事业以功业以成就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厨房是一个最不具有价值标志的地方:所有的贤妻良母,都是在厨房里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她们的功业,只有孩子能记得;她们的事业,连她们的丈夫也不会在意。难怪,克莱默的妻子乔安娜要用一次反叛来表达抗议。

厨房,多么具有象征意义啊!

由于具有了象征味儿,厨房变得很有文艺色彩和哲学味儿。

很多人都读过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厨房是一个人最小的伊甸园。还有好些电影把厨房作为主题,厨房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梵高的《吃土豆的人》也画的是厨房和餐桌,厨房是与生活与苦难搏斗的地方。

厨房的美学

无论富贵豪门还是贫穷小民,都需要一个厨房,因为民以食为天。《红楼梦》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见识了贾府的锦衣玉食,上了一道菜,吃这道菜让这个农村老妇人尴尬至极:用象牙筷子夹鹌鹑蛋。这也是餐桌上的一幕笑料,幕后却是厨房里的万般奢华。但在刘姥姥自家的厨房里,她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也是贾府里文雅的太太小姐们所不能想象的。

厨房里边不会发生革命,但很多革命是从厨房开始的:某一天克莱默的妻子扔下抹布和围裙,决定当一次自己,而不是丈夫和孩子的附属物;某一天,刘姥姥走进贾府的大厨房,顿时真切感觉到这世道太不公平;某一天,梵高走进农民的厨房里,发现他们一家人在默默吃土豆……这时候,革命总是无声的——就好比厨房不动声色地打败了信心满满的克莱默。

厨房经常让我们想起母亲,想起家,想起亲人——这算是人类的一种文化遗传信息。

说起来,很多最古老的发明创造跟厨房有关,有的甚至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在遥远的母系时代,女人们是养家糊口的主力军——她们不但要维系族群的保全,还要维护家庭和家族的传承,她们每天忙忙碌碌,不过是要为这大一堆人找口吃的。

她们采集粮食和蔬菜水果的时候,学会了种植。她们寻找肉食的时候,学会了养殖。甚至很有可能是她们先学会了营造房屋,布置家居,美化环境。

可以说是女人们从厨房开始,改变了整个世界。

而世界似乎并没有记住她们的功劳。

相反,男人们为了占有女人,开始学会了战争和屠杀。男人们为了掌握世界,奋力进行权力争夺。

当男人们完成了功业之后,他们从来没想起过厨房——这最初开始的地方。他们往往把女人们捆绑在厨房里边,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每一个男孩儿都会在一生记得自己母亲的厨艺,会时常想念童年的滋味儿,但每一个男孩长大了之后,都不会再回到母亲的厨房——哪怕只是看上一眼。他们并不在乎这个。

厨房与爱情

最后,当我们进入后工业时代,我们甚至不需要厨房了——我们用外卖,来替代厨房里的劳作;我们用超市的商品而不是厨房里的作品,来占据我们的餐桌……我们不再守护我们的厨房,只因为这里太过于耗费时间,而且经常弄得我们油腻。

当人类不再看重厨房之后,事情的结局是不堪想象的:你试着想一想,没有了厨房之后,我们人类是不是很像我们的老祖宗——那一群才脱了毛的猴子,他们乱糟糟地挤成一团,为了抢几个果子而大打出手。

我们也不过就是:在饭馆里坐得整整齐齐,狼吞虎咽吃着按标准化作业制作出来的饭菜。孩子们将不会再有妈妈从厨房里带出来的——那一缕永远难忘的气息。

这一曲女人的史诗,终于只留下了一点点余音:我们也许还保留个厨房,但都是统一定制的,跟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工业品一样,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女人热情洋溢的舞台。

我的厨艺不精,我也跟克莱默差不多,经常被厨房打得惨败,但是我还是喜欢厨房。

逛商店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买一些餐具和厨具,我对筷子和勺子、碗和碟子,甚至切菜的刀、菜板,都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手里抚摸的中国瓷器,可能是一只盘子,会让我感觉到一种古老的气息,经久不散,那是厨房的气息。

我喜欢从厨房里端出来一碗热腾腾的米饭,一盘清炒的冒着热气的蔬菜:一个女人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结果就是这些,放上餐桌,一会儿就下了我们的肚子。

这个女人,她们被称为妻子或者母亲,她们都是世界上最无名的英雄——

只有这间小小的、满是油烟调料味儿的厨房,是她们的史诗。


-The End-

图文注明外全部为丁小村原创,丁小村(dxcn916) | 有趣、有味;文艺的、思想的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