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齐白石画画

时间:2024-01-11 19:49:29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齐白石(1863-1957)是我国妇孺皆知的老画家,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与其他文人画家不同,他是木匠出身的。在青少年时期,学习雕刻木器花纹时,见到《芥子园画谱》,非常喜爱,反复临摹多次,从此爱上了绘画。到二十七岁,才得到机会从师学习作诗和绘画。他能画山水人物,尤以擅长画肖像闻名于家乡湖南湘潭。中年以后,又学会了治印。为了扩展眼界,加强对生活直接感受和提高艺术素养,他在四十岁以后五次出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定居北京后,他听从画家陈师曾的劝告,改变了过去作品中的冷逸风格,实行了画风的大转变,这就是他自称的“衰年变法”。

当一个画家风格成熟,并取得较高成就之时,还能勇于突破自己已往的艺术成就,迈向新的高峰,这是只有创造性很强的大艺术家才可能做到的。齐白石在实行“变法”之时,估计到可能遭到的非议,他决心很大,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已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他的绘画艺术到晚年达到高峰。全国解放后,他已是八十八岁(实八十六岁)高龄。他画了《祝融朝日图》、《祖国万岁》等作品,表达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心意。1935年,文化部授予他荣誉奖状,给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的艺术家”“在美术上有特异的贡献”的评价。

齐白石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他在绘画上的造诣,得力于全面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独到的观察与感受。齐白石一生留下上万件作品,其中以花卉、动物最为脍炙人口,那些游动的虾、横行的蟹、弹跳的蛙、毛茸茸的小鸡、蹒跚的水牛……都深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他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的,主要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它能给人以很多的启发。

齐白石作画很重视写生,常常是反复观察对象,掌握住其生活规律,才动手画。但是他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所理解的形神关系,是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认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得象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游、会跳动。但是如果和真虾相比,就可以看出,虾的头、须和足等细部都曾经过画家的提炼和取舍。画家是根据自己的长期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不离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齐白石非常尊重前人的艺术创造,经常在自己的诗中表达对徐渭、石涛、八大、吴昌硕等人的仰慕之情,但是他决不摹仿、因袭别人的艺术面貌,认为那样做是艺术创作上的一种窃盗行为。他说:“古之画家有能有识者,敢删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方不为古大雅所羞”“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他也反对别人依样画葫芦去摹仿他的作品,他告诫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一生对待艺术极其严肃,无论是学画、治印、写字、作诗,都是下过大功夫、苦功夫,从不取巧。他常在自己的画上盖下这样的印章:“天无功”、“要知天道酬勤”。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