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名《终南别业》,“终南”:【即“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化”、“财神文化”的发祥圣地,“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终南山”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周至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别业”:【别业一词是与“旧业”或“第宅”相对而言,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另营别墅,称为“别业”。】我们知道王维的“辋川别业”就在终南山东端的蓝田地区,那么王维为什么在诗名中强调“终南”二字呢?我们前面看了终南山的介绍就明白了,终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乃至“寿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发祥地。好,我们来感受原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字词典故“中岁”:【中年。南北朝 何逊 《赠江长史别诗》“中岁多乖违。由来难具叙。”】“颇”:【很;相当地。】“好hao4”:【喜爱,喜好。】“道”:【道教或道士;佛教或佛教徒。《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总谓之僧。”】“晚”:【靠后的一段时间,特指人的晚年。】“南山”:【即“终南山”。】“陲”:【靠边界的地方。本义:高耸的山崖。《广韵》“陲,边也。”】
赏析王维说,中年以后,我颇好修道。把晚年的家安在了终南山的边上。
王维出生于701年,“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因而此诗当写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也就是王维四五十岁的时候。他得宠于皇上,官场基本顺利,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所以也有能力在“辋川”置办别业,作为自己以后养老的家。像很多现代中年男子一样,唐朝的王维步入中年后也开始信佛信道,那么他信的到底是佛还是道呢?也许兼而有之吧。总之他在中年保健,修身养性吧。那么他修行得怎么样呢?: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字词典故“兴xing4”:【兴致,兴趣。】“胜事”:【美好之事。】
赏析王维说,兴致一来,每每独自前往;遇见美好之事,往往空自知晓。
王维确实享受着隐者之乐,正如孟浩然所言:“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隐者往往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因一时的感悟,才有所行动。这种时候往往也就自己一个人,带着某种兴致,走去欣赏和感受某种佳境,此情此景,唯有自己一人知,哪里还有同赏之人。虽然很多时候,很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朋友,可惜那时没有微信朋友圈,呵呵。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王维之后很多人在诗中使用“胜事”这个词,而在王维之前,却只在一个人的诗中看到,谁呢?又是“孟浩然”!孟浩然写过一首《寻裴处士》:
“涉水更登陆,所向皆清贞。
寒草不藏径,灵峰知有人。
悠哉炼金客,独与烟霞亲。
曾是欲轻举,谁言空隐沦。
远心寄白日,华发回青春。
对此钦胜事,胡为劳我身。”
在诗中,孟浩然去寻找一位“裴处士”,既涉水,又登山。一路看到的皆是清澈洁净之物。寒天的枯草不再掩藏小路,灵性的山峰知道有人来了。悠哉的炼金客,独自与烟霞亲近。那可是曾经几乎要成仙的人啊,谁说他是在被埋没。遥远的心寄托在白色的太阳上,花白的头发又重回了青春。对于这样的好事奇景,我实在钦佩,倒是是什么缠劳着我的身体,让我不能也来此一般。
孟浩然这首诗里就出现了“胜事”,那么什么是“胜事”呢?是他那位修道的朋友正在享受的生活:“清贞”、“灵峰”、“烟霞”、“轻举”、“远心寄白日”、“华发回青春”。特别注意“轻举”这个词,它是成仙时轻飘飘飞起来的那个样子,诗仙李白就挺喜欢用这个词。显然,孟浩然对王维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那么王维是否也有修道成仙的想法,他自己又有什么样的胜事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赏析王维说,我时常逆着那泉水,行走到水流穷尽的地方;于那高高的山崖上坐了下来,看着云雾的升起。此处,此时,正是我胜事之所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很多读者联系自己的人生路,感悟其中的道理,而使之成为千古名句。然而,此时的王维并非人生有什么重大挫折,走投无路才写出这样的诗句。他其实是带着一种修道的心态,在孟浩然曾给予他的指引,追溯水源直到穷处,于高崖之上,享受着“轻举”成仙的感觉。当然,也许这一路的思索与感悟,让他悟出了“穷”与“起”的辩证哲理,于是顺理成章地念出了这样的名句。类似这样的感悟与胜事是很多的,可是如果找不到人来分享,总不免有些遗憾。于是他提到了一位山间偶遇的老者: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字词典故“偶然”:【间或,有时候。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值”:【遇到,碰上。南北朝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叟sou3”:【老的男人。也用作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列子·汤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谈笑”:【又说又笑。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
“还huan2期”:【回返的时间。南北朝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傥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
赏析王维说,偶然遇上林中的老者,便要谈笑一番,常常忘记了归家之时。
这个“值”字是很特别的,我们固然是翻译成“遇到”,但它更隐含着一份“值得”,这样的相遇是非常值得的。这“林叟”恐怕不是一般的林中老头,能够在这种地方遇到的老者,八成都像是“神仙”级的人物了,至少是得道之人吧,所以王维才会和他谈笑风生,忘记了归期。
在研究王维的这几首辋川诗时,我们似乎总也无法绕过孟浩然,就像“偶然”、“谈笑”这些字眼,在孟浩然的诗句里都能找到,而且颇有深意。像“偶然”,孟浩然写的是:“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确实写得很好,酒是喝到“达”才有趣的,而琴上面的是“偶然”的音?那不就是说,知音是很难得的吗?所以说,王维这里的“偶然”确实是很值得的,很幸运的,因为有这样的“林叟”堪称知音。他前面不还在偶尔叹息“胜事空自知”,这下好了,遇到了可以彼此分享“胜事”的知音了。
还有这“谈笑”,感觉很平常的一个词,不过就是那么巧,出现在了孟浩然题写在终南山“翠微寺”的诗里。诗中,孟浩然造访了一位“空上人”,其中四句也颇有意味:“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这样的描写,不也非常契合王维与这位林间老者的相遇场景吗?也只有像这样“云林颇同调”“两心相喜得”的修道老者,才能与王维同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胜事。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