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岗工作43年
从只有初中文化的小电工
一步步成长为电气设备维修方面的权威
先后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一大批省部级以上荣誉
获国家级各类发明专利10多项
成为中国铁路和内蒙古自治区
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
被誉为铁路系统的“蓝领专家”
今天带大家了解
呼铁精神谱系之
郭晋龙精神
——勇攀科技高峰
历史渊源
郭晋龙(退休),呼和浩特焊轨段高级工人技师。在岗工作43年,他凭着无数个夜晚的挑灯苦读,无数次的钻研攻关,无数次的处理难题,从只有初中文化的小电工一步步成长为电气设备维修方面的权威,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大型技术攻关,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先后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等一大批省部级以上荣誉,获国家级各类发明专利10多项。他组织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铁路和内蒙古自治区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被誉为铁路系统的“蓝领专家”。
▲郭晋龙检修钢轨焊接机液压控制阀
2011年,原铁道部党组、自治区总工会、呼铁局党政工团先后发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晋龙同志学习的决定》,多家中央媒体和省部级主流媒体对郭晋龙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编印了《蓝领专家郭晋龙》《一路攀登著华章》等人物故事集,创作微电影《白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精神内涵
报效祖国、奉献铁路的崇高信念。郭晋龙坚守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铁路现代化建设事业,主持研发多项技术成果在全国、全路广泛应用,多次参与重要技术革新和新工艺设计,为国家和企业节约资金数百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曾多次婉拒相关企业的高薪聘请,体现了对铁路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了报效祖国、奉献铁路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
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郭晋龙立志岗位成才,从“连一张简单电路图都看不懂”起步,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为铁路电气设备维修方面的工人专家,成为全国钢轨焊接领域的技术革新能手,多次参与进口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解决了许多外国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郭晋龙查阅技术资料
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郭晋龙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在钢轨焊接这个一直由外国人“当家”的领域,他从不气馁,从不盲从,通过自学英语、研究资料、摸索规律、反复实践,掌握并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电气设备维修技术,填补了一些外国专家都没能解决的技术空白。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郭晋龙为了团队的进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工友,并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编写专业教材。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徒弟都成为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为铁路科技创新积累宝贵的人才资源。
典型事迹
积跬步以行千里,累小技而成大器
1992年5月,段里从瑞士引进了进口设备GAAS80钢轨焊接机,可设备厂家迟迟没有派人来安装。想着外国人能办到的事情,中国人也能办到。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GAAS80钢轨焊接机的组装。外语不通,他一面谦虚向翻译请教,另一方面自己发明一套简易符号代表;原理太深,他动手反复试验论证,在无数次枯燥的分解、组装、测试中,掌握了要领,顺利完成了组装。一个月后,外国专家姗姗来迟,而新设备早已投入运用,对方惊呼“不可思议”。
▲郭晋龙科技攻关组成员进行焊机引风系统技术改进研究
2009年末,在钢轨焊接基地的建设中,郭晋龙在调试新引进的钢轨焊接机时,查找出13处设备故障,根据积累的经验制定了改进方案,却被瑞士厂派调试工程师直接否定了。不服输的郭晋龙用自制模拟试验电路安装在故障焊机上检查,13处故障一一浮现,终于以事实说服了瑞士专家答应改进设备。
登上国家级领奖台
正火工艺可以有效提高钢轨的耐磨度和硬度,延长钢轨的寿命,但钢轨低角温度正火不透彻的难题曾一直困扰着焊轨行业,也困扰着郭晋龙。
▲郭晋龙维修正火设备电路板
郭晋龙一边看生产过程,一边记录数据,等停机后再做空载试验,一组数据要反复论证好多次,直到准确无误后才记录下来。2005年,前期研究数据基本结束,他直奔北京工厂,试制双频电源柜,凭借不懈努力攻下一道道难关。2005年4月,设备通过了第一次空载试验。当年10月,新研发的双频电源柜安装到了车间机床上,标志着双频正火工艺改造成功。
▲“郭晋龙电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研讨交流正火小车技术难题
2006年6月,郭晋龙再次进行了改进,实现一键操作完成全部热处理工序。郭晋龙凭借此项技术改造,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全国铁路和内蒙古技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
为中国工人争光
因为工作关系,多年来,郭晋龙陆续接触过德国、瑞士、瑞典、法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焊机专家,每次都以不服输的气慨和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艺赢得了“洋专家”的赞誉。
▲郭晋龙科技攻关小组成员对长钢轨集控组吊进行设备改进研究
一次,他应西北某铁路焊轨厂邀请,协助验收长轨焊接列车。该焊接列车是原铁道部投资7000多万元从法国购进的,也是亚洲唯一的长轨焊接列车。初次看到这样先进的设备,他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的结构和性能。可是负责调试的瑞典专家技术垄断意识非常强,不许他靠近焊机,更不许接近他们在焊机车厢上的休息区。通过一周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外国专家一直为焊机不能正常启动,寻求解决办法。有心的他,白天在焊接车厢门口观察,晚上就翻出随身携带的学习笔记和类似图纸研究。不久后,他成功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想通过翻译告诉外国专家,却遭到无视。于是,他故意与翻译谈论焊机无法启动这一话题,并将解决办法翻译给他们听,两位专家听到后瞪大眼睛看着他。按照他的办法,焊机很快就启动了。焊花闪烁的那一刻,不仅“宣告”着“土专家”战胜了“洋教授”,也为中国工人赢得了尊严。
来源: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