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聊斋之聂小倩

时间:2024-01-12 18:51:11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聂小倩

这篇<聂小倩>,对于很多七零八零的人,很是熟悉。就算不太熟悉内容,也都知道故事里的三个主人公,宁采臣,燕赤霞,聂小倩。估计主要是记住了电影里漂亮的王祖贤。

01原文

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

宁采臣,浙江人。性格很慷慨豪爽,而且人品好。这样的人谁都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不累。

说一个人的人品好,这是外人对他的一个评价。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很不容易的。当然也有自己说自己人品好的,这样说出来也没人信。

而且宁采臣还有句名言,大家都知道,因为他跟谁都说,说自己“平生无二色”。

意思就是说他自己,这辈子不找第二个女人。这虽然是个好的品德,可每天把这句话搁嘴边上,见谁跟谁说,这也怪神经的。

其实在那个时代,嫖妓是合法的。蒲松龄生在那个时代,也受当时思想的影响,很重男轻女,可他从心里很鄙视书生逛妓院。

他书里写的虽然男女的故事很多,可大部分都是私下认识,就算有妓院的,写的也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妓女。

这一天,宁采臣去金华办事,文中写正好有事去金华。什么事也没说,肯定不是什么急事。

他到了金华城的北面,找到个废弃的寺庙,就打算住在这儿了,为什么住寺庙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省钱。

当然现在出门,能不能免费住到寺里就不知道了,我出门也没去寺里问过,估计是不让住。

02原文

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惟南一小舍,扃键如新。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意甚乐其幽杳。

他进了这个庙,一看,里面还挺华丽。庙挺大,装修得也挺好。就是没人,地上的草长得都比人高了,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没人来过了。

这两句,说出了这个寺有问题,装修得这么好,按说应该香火旺盛,可没人来。这明显就是违反常理。

院里东西两边的僧房,就是庙里和尚的宿舍,都虚掩着门。他也没去看,估计是没人,草都这么高了。

唯独南面有一间小的房子,门上上着锁。这锁是新的。这间肯定是有人住的。

这种荒凉的地方门上锁,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让人知道这间房子是有人住的。

再看殿的东面,角落里长着一丛一丛的竹子,台阶下面还有一个水池,里面还开着野荷花。

这蒲松龄还给这个小院开了个脸儿,几句话,把这份清幽描写出来,让人心生向往。

宁采臣看到这个风景,也是很喜欢这里,喜欢这份清幽。

03原文

会学使案临,城舍价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归。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意。

当时的金华城,有一个官方的活动,就是学使案临。这个就是当时的教育部对当地秀才生员的一个例行检查。每年都有,相当于现在咱们的验车。

当地所有的秀才在这个时候都要来城里接受检验。合格的,你还继续当你的秀才,好的提拔,坏的淘汰。

因为当时的这个活动,城里的房价涨得很贵。这个现象,现在也是一样,当地有什么大的活动,那房价比平时贵好几倍。就像青岛这种沿海的旅游城市,每年一到夏天,房价比冬天高出好多。

宁采臣想着这个原因,就想着自己就住这儿得了。他想好了,就在这庙里来回溜达,等着庙里的和尚回来。

他是客人,要住这儿得问主人。要没人回来也就住了,有人得跟人打个招呼啊。

天快黑的时候,有人来了,看着也像个读书人。回来直接把南面带锁的那间房子打开了。

宁采臣遛了半天了,看见有人回来,赶紧过来打招呼。不管是不是主人,人家比自己早来,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过去打了招呼,跟这人说明自己的想法。看看啥情况。

04原文

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宁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几,为久客计。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

宁采臣跟回来的人打听这里的情况,这个士人跟他说:这些房子都没主人。这庙里也没和尚,这就是个废庙。

我也跟你一样,是在这借宿的,反正我是没看见庙里有人,我就挑了一间住下了。你要是能住在这儿,那太好了。早晚咱俩还有个照应,能聊会儿天,也不至于闷,真是万分荣幸。

宁采臣本来性格就慷慨豪爽,碰上个跟他一样的人,宁采臣也很高兴,在外面弄来点稻草铺在屋里,就当床,还弄了点破木板搭上,当成桌子。他想在这儿长住。

这回彻底省住宿费了,这趟出门就住这儿了。本来他是想着要是不行,或者主家不愿意,他凑合一宿再找别的地方。

当天晚上,月亮还挺亮,那个时候没雾霾。这新认识的两个人坐在院里聊天,各自做自我介绍。

哪像现在啊,估计再过几十年,跟城市里的孩子说星星,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小时候我们上课,还有自然课,老师还教星座呢。现在直接用肉眼,能看见月亮就不错。

05原文

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诸生,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既而相对词竭,遂拱别归寝。

士人说:我姓燕,叫燕赤霞。宁采臣以为他也是来赶这个学使案临的秀才,来接受检查的。

可听他这口音,不是这附近的口音,就问他,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燕赤霞说:我是秦人,陕西省,羊肉泡馍的故乡。

两个介绍完了,就没的聊了,本来也不熟,客气了几句,也就各自回屋休息了。

06原文

宁以新居,久不成寐。闻舍北喁喁,如有家口。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见短墙外一小院落,有妇可四十余;又一媪衣黔绯,插蓬沓,鲐背龙钟,偶语月下。

两个人各自回屋休息,燕赤霞休息了,宁采臣却睡不着。

人都这样,到一个新地方,有新鲜劲,看哪都新鲜,容易兴奋,不容易入睡。

他老睡不着,就在床上自己烙饼,忽然听见屋子外面有人说话,而且听声音像是女人的声音,好像是来自屋子北面。

他更好奇了,白天来的时候,他都逛了,没看见人,这时候突然又出来人了。他反正也睡不着,就起身,轻轻地走出门,来到北面的墙壁下,透过石窗往那边偷窥。

看见墙那边有个小院子,有个四十来岁的妇人,还有一个老太太,穿着一身红衣服,戴着个银钗,驼着背,老态龙钟的,够岁数了。两个人在那聊天。

虽说是两个上了年纪的人,可宁采臣一个慷爽的人,这个偷听的行为,是不老光彩的。当然他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想来看看这边啥情况。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土豆

“土豆说聊斋”是土豆在阅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过程中的一点感悟,纯属土豆个人观点。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