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慕荷

时间:2024-01-12 22:54:44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孔黎翔,男,汉族,1972年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澄之印社副秘书长、岳麓印社名誉社员,8岁时遭电击失去双臂, 1988年开始以脚代手学习书法篆刻,后经名师指点,篆刻水平突飞猛进,风格独树。作品屡获大奖,被业界誉为“神足”。其作品广受国内资深藏家及东南亚金石收藏家喜爱。中央电视台、香港翡翠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韩国KBS电视台、浙江卫视等国际媒体曾作专题报道,多次受邀出访日本并作演讲,曾获浙江省十佳残疾青年,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杭州市残疾人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他足握刻刀,与汉韵越风并肩而坐

他没有双手,用右脚握刀。坐在四尺案上,匍匐身躯,欲将那左脚叼着的一方石头望穿。随心而运的刀刃,一刀冲进秦汉,一刀切回元明,一刀游走前清。碎了三千年星辰,去了冥顽不灵枯槁,只消轻轻一吹,方寸之内,坐着雄浑而质朴、拔正而灵变的汉韵。那上面,还坐着护送汉韵而来的习习越风。

他就是“神足艺术家”孔黎翔,孔圣人第七十四代后裔。

他对双手的记忆止于八岁。那年,调皮的他用四肢爬上围墙,双手不幸被墙头的变压器吸了过去。从此,命运只给他留下一双脚。他用脚学会梳洗吃穿,用脚学习写字珠算,然后在十四岁那年,他用这双脚徜徉于书法篆刻的艺术海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启蒙受艺于浙江宁波篆刻家陆天波先生和镇海书院院长王惠定先生,再得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肖像印领军人物”张耕源大师悉心指点,自强不息,百难不屈,躬身与石“对话”三十个寒暑,苦修足上功夫,不落前人窠臼,运刀流走自然,开创“足印”新风。

201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午后,西子湖畔吴山脚下,他将自己磨砺三十年的印存宝集虚心地推到我的面前,说:“请指正”。再过一个月,他将东渡海峡与一位台湾书画友人在台北举办一场以《诗经》“友声”二字命名的联合艺术展。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他多次前往日本交流,东瀛金石界不少专家为他的惊世才华所震撼。

我如饥似渴地打开这本名曰《慕荷草堂印存》的珍辑,眼前的惊艳一片接着一片,总计一百九十七方印存。果然,这书中自有黄金屋,万钟粟,颜如玉。

这一章章,一方方,完全因了他有别于常人手刻的“寸趾之劲”的审美新境界,寸地之间,飞朱舞白,疏密、参差、呼应、虚实,得鼎彝的浑朴,显汉魏的俊雅,蕴明清的风流,不涉前规而饶有奇致。

有几方从文及印,留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以为,它们既饱含孔黎翔不凡人生的写真,也彰显他“神足”艺术的追求。

“一病身心归寂寞,半生遇合感因缘”一印,之所以取如此沧桑至柔的文字,作者借边款余地袒露心迹,说是曾见篆刻界的两位先贤以此文入印而“颇有同怀之慨”。印文分四列,列间极富感情色彩的灵动的线条,使得印面不拘一格。作者偏于印左侧边略施冲刀,边线内陷而与印文浑然一体,达到平中求奇、舒畅通气的审美效果。

此印也可谓是孔黎翔情感生活的一方缩影。2000年6月的他在江南书画界“小荷已露尖尖角”,先后斩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二等奖、江浙沪残疾人书法美术摄影展一等奖等诸多荣誉,引起浙江省残联的格外关注,于是邀请了浙江电视台专程为他录制一档节目。

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来电来函如雪片般飞来,有一位新疆石河子的姑娘杨新慧通过电视台给孔黎翔寄来一封信,她在信中坦率地表达了对他的爱慕之情。三个月后,她只身前往宁波镇海与孔黎翔会面,二人一见倾心,喜结连理。2002年,夫妇二人迁居西子湖畔,恰巧又成全了孔“慕荷”的因缘。

“都云作者痴”一印,语出《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的自我评价,后一句“谁解其中味”。作者以大篆字体入方,“云”字窄狭,力扛“都”字成险象,独一“痴”字最是逍遥,令满纸洋溢浓厚的古玺趣味,中间留白转圜使人有拨云见日之感。此印正是孔黎翔痴心于艺术的极好写照。

“惟精惟一”一印,前三字笔画繁复,而一字至简,易陷布局于困境。因此,作者篆以阴文,先在两个“惟”字上采用字形差异微调章法,再将布于右下角的“一”字重心稍稍上提,留较多朱红于右下压住阵脚,如此一番处理,不显头重脚轻,顿觉峰回路转。

此印语出《尚书·大禹谟》。如今,成语“惟精惟一”指用功精深,用心专一。我觉得,用它来形容孔黎翔三十年艺术生涯的孜孜追求再贴切不过了。

“无心与时竞”一印,佳句选自“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五言绝句《芳草》,诗云:“芳草知谁种,缘阶已数丛。无心与时竞,何苦绿匆匆。”

此印是典型的高古汉印风格,虽有五字,却似四字局布,“心”字扁平,几近于无。《道德经》云:“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心即是有心的一种,此印传达出作者有心恭谦、与世无争的大气度。

以“几生修得到梅花”入印的闲章,细白文与细朱文各治有一方,不仅朱白交辉的秀雅工致值得玩味,妙趣横生的文字内涵也别有意趣。此句节选自南宋诗人谢枋得的《武夷山中》,其诗云:“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还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这大概就是年近半百的孔黎翔站在艺术的殿堂,以梅花自喻,发自肺腑的一声感叹。梅花之品,“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孔黎翔对其人生后半程的艺术向往一如他自己在印存书末所作的结语那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慕荷草堂印存》一书是由孔黎翔先生著作的印谱,精选孔先生三十年来篆刻作品集册而成,宁波陆天波先生题签并序言,张耕源先生题词:"既然路过,留下脚印",在此祝贺"神足"孔黎翔先生,本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


《慕荷草堂印存》作品选

▲ 一砚梨花雨

▲ 持山作寿


▲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

▲ 梦里依稀

▲ 神功

▲ 佛像

▲ 乐琴书以消忧

▲ 丁辅之肖像

▲ 佛像 不忘初心

▲ 乐尽天真

▲ 煮雪洗心

▲ 乐寿

▲ 五世其昌

▲ 春酒杯浓琥珀薄

▲ 一期一会

▲ 烟斗存在

▲ 抱朴守真

▲ 墨戏

▲ 别时容易

▲ 积健为雄

▲ 东鲁遗斋玺

▲ 烟雨来听龙夜吟

▲ 澄怀观道

▲ 岭上白云

▲ 永受嘉福

▲ 几生修得到梅花

▲ 遇之自天

责任编辑:陈家琦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