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们以宁静的心凶猛的剑,委身于杀戮与死亡
——《交叉小径的花园》
屠杀继续进行,为了让莎士比亚后代们构思的悲剧获得成功
——《麦克斯白》
我徒劳地期待
入梦之前的象征和分崩离析。
——《失眠》
我心想,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 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水流和风的仇敌。
——《交叉小径的花园》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英文诗两首》之一
我是人人,我是无人.我是别人,我是他而不自觉,他曾见过
另一个梦——我的醒.他评判着
他置身局外而且微笑。
——《梦》
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象循环小数
在下一次循环中回归;但是
我知道有一个隐蔽的毕达哥拉斯轮回
夜复一夜地把我留在世上某个地方。
——《循环的夜》
日子是一张琐碎小事织成的网,遗忘是由灰烬构成,难道还有更好的命运。
——《致诗选中的一位小诗人》
拂晓时我仿佛听见一阵喧嚣,那是离去的人群;
他们曾经爱我,又忘了我;
空间、时间和博尔赫斯已把我抛弃。
——《界限》
它和我们一样逐渐卷入
这个由声音组成的迷网,涵盖了以前、以后、昨天、现在、左右、你我、其他,等等。
——《假人》
他宽慰地、惭愧地、害怕地知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环形废墟》
永生是无足轻重的;除了人类之外,一切生物都能永生,因为它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永生的意识是神明、可怕、莫测高深。
由于一种永恒的存在,世界上谁都不会勇敢幸福
越是无所顾及,越能让人相信这不是骗局;越是明目张胆,越不会露出马脚。
我们管千百个变化不定的原因的无限运作叫做命运。
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天使对我说,绵羊的毛皮不是老虎的颜色,撒旦对我说,强大的上帝要它变成那种颜色,利用了我的技巧和染料。现在我知道,天使和撒旦都在颠倒黑白,一切颜色都是可恶的。
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某些道德家认为拥有钱币不一定表示幸福,另一些幸运的形式也许更为直接。
知道某些幸福只是偶然的机遇会减少幸福的魅力。
任何决定都不是最终的,从决定中还可以衍化出别的决定。无知的人以为无限的抽签需要无限的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时间无限地细分就行。
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
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和所有的人都有共同之处,因此,把花园里的一次违抗说成是败坏了全人类不是不公平的,说一个犹太人被钉上了十字架就足以拯救全人类也不是不公平的。
我们往往为小说人物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结果我们自己的不幸更让人伤心。
你的醒并不是回到不眠的状态,而是回到先前一个梦。一梦套一梦,直至无穷,正像是沙粒的数目。你将走的回头路没完没了,等你真正清醒时你已经死了。
领悟的幸福远远超过想象或感觉。
过去是构成时间的物质,因此时间很快就变成过去。
博尔赫斯名言
1、上帝在克莱门蒂诺图书馆的四十万藏书中某一卷某一页的某一个字母里。我的父母、我父母的父母找过那个字母;我自己也找过,把眼睛都找瞎了。
2、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3、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4、我们管千百个变化不定的原因的无限运作叫做命运。
5、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和所有的人都有共同之处,因此,把花园里的一次违抗说成是败坏了全人类不是不公平的,说一个犹太人被钉上了十字架就足以拯救全人类也不是不公平的。
6、任何决定都不是最终的,从决定中还可以衍化出别的决定。
7、我们往往为小说人物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结果我们自己的不幸更让人伤心。
8、他不是为后代,也不是为上帝写作,因为他对上帝的文学喜好一无所知。他殚精竭虑、一动不动、秘密地在时间的范畴里营造无形的迷宫。
9、越是无所顾及,越能让人相信这不是骗局;越是明目张胆,越不会露出马脚。
10、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钢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11、知道某些幸福只是偶然的机遇会减少幸福的魅力。
12、领悟的幸福远远超过想象或感觉。
13、过去是构成时间的物质,因此时间很快就变成过去。
14、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
15、无知的人以为无限的抽签需要无限的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时间无限地细分就行。
16、天使对我说,绵羊的毛皮不是老虎的颜色,撒旦对我说,强大的上帝要它变成那种颜色,利用了我的技巧和染料。现在我知道,天使和撒旦都在颠倒黑白,一切颜色都是可恶的。
17、某些道德家认为拥有钱币不一定表示幸福,另一些幸运的形式也许更为直接。
18、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博尔赫斯经典语录
1、拂晓时我仿佛听见一阵喧嚣,那是离去的人群;他们曾经爱我,又忘了我;间、时间和博尔赫斯已把我抛弃。——《界限》
2、它和我们一样逐渐卷入这个由声音组成的迷网,涵盖了以前、以后、昨天、现在、左右、你我、其他,等等。——《假人》
3、任何决定都不是最终的,从决定中还可以衍化出别的决定。无知的人以为无限的抽签需要无限的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时间无限地细分就行。
4、知道某些幸福只是偶然的机遇会减少幸福的魅力。
5、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和所有的人都有共同之处,因此,把花园里的一次违抗说成是败坏了全人类不是不公平的,说一个犹太人被钉上了十字架就足以拯救全人类也不是不公平的。
6、某些道德家认为拥有钱币不一定表示幸福,另一些幸运的形式也许更为直接。
7、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
8、你的醒并不是回到不眠的状态,而是回到先前一个梦。一梦套一梦,直至无穷,正像是沙粒的数目。你将走的回头路没完没了,等你真正清醒时你已经死了。
9、我们管千百个变化不定的原因的无限运作叫做命运。
10、日子是一张琐碎小事织成的网,遗忘是由灰烬构成,难道还有更好的命运。--《致诗选中的一位小诗人》
11、越是无所顾及,越能让人相信这不是骗局;越是明目张胆,越不会露出马脚。
12、我们往往为小说人物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结果我们自己的不幸更让人伤心。
13、由于一种永恒的存在,世界上谁都不会勇敢幸福
14、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15、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象循环小数在下一次循环中回归;但是我知道有一个隐蔽的毕达哥拉斯轮回夜复一夜地把我留在世上某个地方。——《循环的夜》
16、领悟的幸福远远超过想象或感觉。
17、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18、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英文诗两首》之一
19、他宽慰地、惭愧地、害怕地知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环形废墟》
20、我徒劳地期待入梦之前的象征和分崩离析。——《失眠》
21、我是人人,我是无人。我是别人,我是他而不自觉,他曾见过另一个梦——我的醒。他评判着他置身局外而且微笑。——《梦》
22、屠杀继续进行,为了让莎士比亚后代们构思的悲剧获得成功——《麦克斯白》
23、过去是构成时间的物质,因此时间很快就变成过去。
24、英雄们以宁静的心凶猛的剑,委身于杀戮与死亡——《交叉小径的花园》
25、永生是无足轻重的;除了人类之外,一切生物都能永生,因为它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永生的意识是神明、可怕、莫测高深。
26、天使对我说,绵羊的毛皮不是老虎的颜色,撒旦对我说,强大的上帝要它变成那种颜色,利用了我的技巧和染料。现在我知道,天使和撒旦都在颠倒黑白,一切颜色都是可恶的。
27、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28、我心想,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水流和风的仇敌。——《交叉小径的花园》
梦幻与内蕴的共舞
——谈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
汉语言文学0605 孙雷
摘要: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最杰出的艺术成就是散文、诗歌与小说。而他在短篇小说方面的成就更是三者中最独特、最杰出的。他的小说叙述方式多样,角度独特,取材丰富,意蕴深厚,语言睿智幽默,其中使用了大量的虚构、象征和戏仿,想象天马行空,行文洒脱毫无阻滞。在他的创作中既有为了满足创造欲望和审美需求而进行的文字与头脑的游戏,又不失深刻而多元的思考。
关键词:博尔赫斯 短篇小说 叙述技巧 多元选材
博尔赫斯是阿根廷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他仅以短篇小说便跻身于文学大师之列,其成就对于拉美文学乃至世界现当代文学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人说他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有人说他是学院派后现代主义的巨擘,有人称他的小说属于“极端主义”、“宇宙主义”、“表现主义”对于博尔赫斯归属什么文学流派,文学评论家们各执一词。但是大师本人对此却不以为然,否认自己属于任何流派,他认为文学流派“只不过是文学史家们创造的便利条件,最多只是用来激励作家生产作品的手段”。①他说,他写的故事“旨在给人以消遣和感动,不在醒世劝化”,其作品中展现出一种玩味人生的意趣。博尔赫斯的小说极富智慧,充满天马行空的幻想,同时也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叙事打破常规。读他的小说,能够使人获得非常独特的文学感受与审美体验。一、一场华丽、诡谲、典雅的叙述实验
博尔赫斯的小说构筑了文学创作的新格局,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依靠因果、性格刻画、平铺直叙地记事以营造小说的手段模式,开辟了叙事艺术的新方向。他在创作中全方位的观察世界、描绘气氛、编织人事,这使他在小说的叙述中角度多样、构思新颖、结构精妙,通过奇巧多变的独到叙述释放出自己的卓越的文学天才。他的文字干净利落,却能够在简洁中表达最多的意念,使他的小说“自然而不平淡,奇崛而不怪异”。②
博尔赫斯叙述的颠覆性,像弓箭一样在作品中穿针引线,将不同体裁和叙述手法熔于一炉,在他眼里小说压根就是一种没有文体界限的东西。他在小说集《恶棍列传》中对于传说或有所记载的人物事迹进行复述,这种复述却不是简单的内容复制,而是对于事实巧妙地施以“篡改和歪曲”,③在犹如二百年前的作家娓娓而谈的叙述口吻中将故事演绎发挥,展现出诸多意味,虽然叙说风格非常典雅却又让人耳目一新。作家在《恶棍列传》的序言中称自己的这个小说集具有巴洛克性质,这点可以从小说定语丰富的标题可见一斑。小说的语言具有郊区语气,非常随意,但是也略带些文雅词汇,显得生动、通俗而不粗鲁。
小说《环行废墟》中,作家用第三人称制造了一个看似确实存在的主人公,让主人公又用自己的梦制造了一个幻影,并且使幻影相信自己是确实存在的人类实体,最后在结尾突然说明主人公是别人梦中的幻影;作家创作人物、人物创造幻影、人物也只是幻影,抑或作家也只是生活于梦幻之中?故事环环相扣,却没有任何先行后续的关系。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把每一个梦境描绘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让读者和主人公都确信这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与结尾处梦境破灭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小说的情节出人意料,富有趣味。
《刀疤》中,小说中有两位叙述者。第一位“博尔赫斯”采用第一人称,是用来引导读者进入文本之中的,在此之后就把叙述权完全转交给了第二位叙述者,即脸上有刀疤的男子。第二叙述者又开始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一个关于英雄“我”被叛徒“他”出卖的故事。在讲述的结尾处,疤脸却推翻了前面英雄与叛徒的关系,坦承“我”才是叛徒,而“他”是被出卖的英雄。对于这样的结果,作者在行文之中已经有所暗示,读到这里令人恍然大悟。而这种独特的倒转人称的叙述,也把叛徒内心中的挣扎与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两篇构思独特,都是在小说中虚构出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然后对其进行文学评论与分析鉴赏,从而通过戏仿完成一种饶有趣味的文字游戏,并且表达出一些自己的文学见解和哲学思考,形式打破传统小说叙事的常规,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博尔赫斯的小说中最具有典型性的还是《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所创造的迷宫式结构。小说中的种种关系错杂,余准与马登是逃亡与追杀的关系;余准与艾伯特,一个是蓄意谋杀对方的凶手,一个是研究对方祖先文学作品的汉学家,这两层关系都是出于巧合;余准与彭冣,看似相隔遥远的已故祖先与后人,却被用迷宫的线索串在了一起;彭冣与迷宫,即是创造者与创造物,但那个神秘的迷宫却不曾被人发现过。这一条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时空交错的花园迷宫。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展开了一个一战背景下的主人公以谋杀传送情报的间谍活动,营造了传统的侦探悬疑故事的气氛,使人相信这只是一篇侦探小说,但是在作者几句随意的交代之后,小说却以大量的笔墨转向了那个虚构的“迷宫”探讨之中。小说的情节原本很简单,普鲁士间谍余准身份败露,躲避着英国军人马登上尉的追捕,为了向柏林的总部汇报进攻艾伯特市的情报,不得不谋杀了汉学家艾伯特来进行暗示。在这个故事里,彭冣和他的“迷宫”本身对情节并没有任何推动作用,似乎没有叙述的必要,却耗费了大量的笔墨。这是作者的一个暗示——事实上迷宫才是小说的重点,作者用各种情节、各种关系搭建了迷宫的墙,把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藏在了迷宫深处。读者最终会发现,原来“迷宫”真正的构造者正是作者本人,他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和彭冣进行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要的就是这个庞大而复杂迷宫。
二、奇幻、智慧、哲理与文化内涵的交响
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充满奇异的幻想,但又不流于怪诞,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作家在小说中时常借想像表达自己对于哲理的思考,令人思之不尽、回味无穷。
迷宫和镜子是博尔赫斯经常使用的意象,那些接连分岔的路径和多重折射的镜像似乎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无限之意,但这里完全没有那种难以忍受的延宕,倒是花样迭出的变数叫你应接不暇。他用这种方式演绎事物的诸多可能,以表现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多灾多难,于是时空的多维关系和现实的多重构成进而抽绎出错综复杂的画卷。他善于模糊时间和虚构空间,在《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中,作家全面地虚构出了一个叫做“特隆”世界,这是我们所处现实世界的一个镜像,表现了事物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永远致力于了解与探索。而《巴别塔图书馆》则揭示了大师所关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宇宙与无限,他写到宇宙由无数的六角形组成,世间任何事物透射到宇宙之中都会被无数的六面体折射出无限的光彩和形象。这种关于万物本源的思考是上古以来人类就已经开始苦苦思索的命题,作家则运用自己的想像赋予哲学思考以生动的形象。
博尔赫斯小说的选材很多样,囊括各种时代各种地域各种人事,有对传奇、有对史料、有对神话、以及虚构故事的演绎,这与他深邃渊博的知识系统密不可分。博尔赫斯从小就开始大量阅读,精通多种语言,后来又一生从事图书馆工作,知识来源多种多样,兼容并蓄。他曾说:“如果有天堂,我想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由此可见他对阅读的热爱。
因此,博尔赫斯也热爱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他说:“我一直是百科全书的读者,我觉得这是我最喜欢的文学品种之一,因为它以某种方式出人意料地提供了一切。”④百科全书象征着理性与秩序,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就曾经以狄德罗为旗帜形成了百科全书派,在启蒙运动以及后世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用理性与科学作为武器无情地刺向黑暗丑恶的封建特权制度。但是在博尔赫斯笔下,百科全书却是一种象征性反讽,象征着虚幻和无序。《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就是在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幻想下创作而成的小说,模拟出一个无所不包的虚幻的世界,却与现实世界不断发生碰撞,以致使人怀疑了现实存在的真实性。
博尔赫斯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可以说图书馆时常出现在他的逻辑思考之中。《巴别塔图书馆》就是有关图书馆的构思。这篇小说受到了卡夫卡的一定影响,应用了神学知识对“图书馆”这一意象进行了重新诠释,指出图书馆是由书构成的巴别塔,充满神秘主义气息,引申出对时间、空间的哲学思索。
博尔赫斯的小说中,有大量作品与神话、传说与宗教相关,读起来深沉而厚重,又不是奇异诡谲的气息。这样的作品很多,如《阿斯特里昂的家》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忒休斯击杀牛头怪米诺陶斯的故事,《永生者》中幻想荷马成为了永生的穴居人,而《凤凰教派》、《神学家》、《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神的文字》、《三十教派》等作品中,又有关于真实或虚拟的宗教的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博尔赫斯的小说中有一类具有非常浓郁的“游侠”气息。这类作品中抒写的大多是阴沉的黑帮打手、流浪的罪犯、果敢的海盗、豪放的恶棍等形象,对于这些人物形象,作者本人有的持欣赏态度,有的持鄙夷态度,但总体上讲还是非常推崇这种超脱在制度之外的自由不羁的存在。在他的很多小说和诗歌中,都曾经以崇慕的口吻写到拉美民族史诗中的英雄形象马丁·菲耶罗——一个自由狂放、行侠仗义的荒野浪子。这类的作品有小说集《恶棍列传》中的部分篇目,以及《南方》、《结局》、《决斗》、《釜底游鱼》等。
在他的小说中,有些写到中国的人事与文化,如《女海盗寡妇金》、《小径分岔的花园》等。事实上,他虽然不谙中文,但借助语言优势,通过英、法、德等文字阅读了《诗经》、《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还读过韩愈的名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甚至老庄周易都有所涉猎。如此广阔深湛的阅读成就了大师的渊博,也造就了其作品深蕴的文化意味和内涵,想来这也是博尔赫斯之所以被人称为学院派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原因吧。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穿梭时空的旅者的印象,把一幅幅现实的时空里无法得见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注释:
①费·索伦蒂诺:《博尔赫斯七席谈》,第135页。②墨西哥诗人帕斯语。③博尔赫斯:《恶棍列传》1954年版序言。④马凌:《后现代主义中的学院派小说家》,第194页。参考文献:
1、《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林一安主编。
2、《后现代主义中的学院派小说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马凌著。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者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原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我把一生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我认为读书是一种幸福。”阅读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延续,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阅读对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阅读个人可累积与创新知识,产生自我学习、提升自我的功效。特别在网络社会,阅读已成为人们创新的重要能力,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阅读需要是人类精神需要的一部分。
徐雁是国内阅读学研究会的理事,他在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长暑期研修班上的专家报告中指出,“人生必须阅读,阅读积累知识,知识造就文化,文化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要让“导读”成为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抓手,借助阅读真正提升学生们的品味,树立人生理想.语言阅读专家(Clarke,Silberstein和Widdewson 1978,1983)则把阅读看成是积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的交流过程,宛如两人面对面谈话,有问有答。在阅读中,作者根据文字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既存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世界知识,对读物依次作出反应。他说:“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1979年,Coady 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提出第二语言阅读设想:第二语言阅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概念能力(Conceptual abilities)及其运作技巧(process strategies)相互作用,产生对读物的理解。自那以后产生了第二语言阅读的自上而下模式,这一模式强调,读者是阅读的积极参加者,他们利用现存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读物预测、经检验对预测作出反应,或肯定 反驳。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语言知识,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有关读物的背景知识,读物的修辞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