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荒淫无道的帝王,最出名的就应该是隋杨广了,但是在杨广之前还有一位荒淫无道都出了圈的帝王,就是北周的宣帝宇文赟,他生于公元559年,卒于公元580年,他出圈就在于同时册封过五位皇后,为了沉醉于酒色,过早地让位于其子,并独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弄假妇人”。什么是弄假妇人?唐朝段安节所著《乐府杂录·俳优》中这样写到:“咸通以来即有范传康、上官唐卿、吕敬迁等三人弄假妇人”。清朝俞樾《茶香室丛钞·弄假妇人》中又说:“《隋书?音乐志》云:周宣帝即位,广召杂伎,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妇人服而歌舞,此又弄假妇人之始。”由此而见,弄假妇人,也就是让年轻漂亮的男人,打扮成女人去歌舞演艺,供其玩乐,这也就是男旦的前身了。而始作俑者则是周宣帝
周宣帝荒淫不理朝政,很快就被杨坚取代而建立了隋朝,到了隋炀帝时,弄假妇人兴旺起来,特别是到唐朝时“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见《新唐书·礼乐志》)也就是说,唐玄宗在梨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正规的戏曲学府,学员们被称为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在此时也由简单的歌舞演故事,逐渐丰富发展了,为后来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虽然当时并未禁止男女同台,一些简单的女性角色由女人来扮演,但是弄假妇人在此时也开始红火起来,不仅在当时的舞台上能见到弄假妇人身影,就是在秦楼楚馆,也不乏这样的男人,在明朝之前弄假妇人是命令禁止的。 虽然唐明皇培养了众多的梨园子弟,并成为了梨园行的祖师爷,但并没改变他的徒子徒孙们的社会地位,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伶人(也就是梨园子弟,现在所说的演员)不过是达官权贵的一种玩物,供他们消遣娱乐,因此而不能与其他人一样享受一些应有的尊重与待遇,所以伶人的地位很低,甚至于排在娼之后,子孙也很贫贱,旧时代也只有穷苦的孩子才被送去学戏,这种低微的地位,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才稍有改观。
其实历代都有男宠,明朝之前弄假妇人一直存在,供达官贵族们享乐,到了明朝这种现象达到了一个高峰,内臣总会选一些年少俊秀的小男做宠儿,所以明朝宫闱是历代陋习最严重的。
到了清代就有明确规定,凡是官宦封爵的,不得嫖妓,故大员显吏都不敢去勾栏,(其实勾栏最早跟风月场无关,这个在稍后会讲到)为求赏心娱情之处,只有私坊最合适了,于是有了“跨相公”之风,也就是这些官员们对平时赏识的相公,凡酒宴豪筵,就把他们招来,陪着娱乐,阔佬豪吏多以跨一两个相公而不被别人耻笑,相公均是妩媚多姿的小男。
在民国初年,经俞菊笙、谭鑫培、田际云等一些名伶的努力下,通告同业,相公制度被废除,这是一个很大进步,1912年5月1日,北京政府也发布了严禁相姑的通告,至此,相姑才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精彩回顾
话说梅派男旦
话说男旦坤生
再说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