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写诗有一个误区,以为写诗必须格律,其实不然。在旧体诗中,除格律诗外还有另外一种体裁——古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较,没有格律的限制,形式比较自由,但也有其规则,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古体诗。
古体诗可分为乐府诗、柏梁体、歌行体与言体诗。
乐府诗常以配乐而唱,乐府是古代官方音乐机构,今人只需了解即可,流传较广的有《上邪》、《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柏梁体相传为汉武帝所创,建柏梁台与群臣联句作诗,句句押韵。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歌行体始于南朝,为鲍照所创,在乐府诗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自成一体,平仄不拘,以七言为主。代表作品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
言体诗的形式比较丰富,常见的有四言到七言,也有杂言并陈,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种形式比较常见。
古体诗没有格律的要求,平仄不拘,句式与篇幅也没有规定,但最基本的要求是押韵。
在古体诗中,既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去与处,同属平水韵六语,仄声部。此外,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甚至换韵,一般是在篇幅较长的诗中采用。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用平水韵,上、去声不可与入声混押。新韵中没有入声,则不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