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兼京昆的青岛
“双胞胎”杨姐一、杨凤一
吕铭康
(选自:吕铭康著《青岛与京剧》)
在北京的京昆舞台上,有一对“双胞胎”姐妹格外引人注目,姐姐杨姐一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武旦演员,妹妹杨凤一现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无独有偶的是,她俩是我们地道的青岛人。记得2003年,我在北京采访了杨凤一。
2003年在北京采访。右起:刘桂欣、吕铭康、王忠信、杨凤一、孙爱青
杨姐一、杨凤一
1962年11月,杨姐一在青岛出生,她的孪生妹妹杨凤一在9分钟之后也来到了人世间。这对“双胞胎”姐妹倒是天性迥异,姐姐深沉内敛,妹妹外向活泼。但有一点非常相似,姐妹俩都有着非凡的美貌和艺术天赋。她俩的父亲是个普通工人,也是个京剧票友,喜欢唱老生。他发现这对女儿确有艺术天赋,能歌善舞,就安排女儿们天天在家里学唱当时流行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和《杜鹃山》等戏的旦角唱段,学得非常惟妙惟肖。1973年夏天,姐妹俩以优异的成绩双双考入北京中国戏曲学院。杨姐一工京剧武旦、杨凤一工京剧刀马旦。她俩寒窗9年,学文化、学演唱、学武功、学表演。1973年至1979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1979年至1982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学习。
1983年毕业后,姐姐杨姐一被分到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而杨凤一则被分到了中国昆曲剧院。
姐姐杨姐一,早在戏曲学院上学期间,她的膝盖内侧韧带、外侧韧带、十字韧带在练功时全部断裂,医生严肃宣布,你根本不可能上舞台了。可杨姐一是唱武戏的,还没毕业,这是怎么也不可能答应的。于是,医生就说给她一个最残忍的办法:每天半蹲着。半年后,她终于重新登上舞台。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种奇迹。因为所有的重力都靠半月板来支撑着,姐一上舞台后,膝盖的半月板整个又碎了,半月板被取了出来,也就是说这里面的软骨没有了,走路都够呛,而她是武旦,又要翻又要打。医生早宣布这是条废腿了,姐一愣给练出来了。她的孪生妹妹杨凤一饱含热泪:“她腿上的大疤特别吓人。她说她都9年了,必须坚持下去。但她一直在舞台上!”
杨姐一
妹妹杨凤一,起初对自己分到中国昆曲剧院很不情愿,她甚至认为自己才华出众遭人排挤。这样一转轨,岂不是隔行如隔山了?幸运的是,当时剧团里的昆曲名旦洪雪飞不断开导杨凤一。她对杨凤一说:“傻丫头,你可不知道,这昆曲可是咱们戏曲界的龙门呢!可不是谁想唱就能唱的呢!”现在众所周知,洪雪飞正是在现代京剧《沙家浜》成功地扮演了阿庆嫂。本来就是京剧、昆曲不分家嘛!梅兰芳就非常熟悉而且是毕生钻研昆曲,他还与京昆小生大师俞振飞合拍过昆曲电影《游园惊梦》呢!而俞振飞也是经常演出京剧,其夫人梅派名旦言慧珠也是艺兼京昆……这时的杨凤一开始豁然开朗,她对昆曲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恰在这时,杨凤一又无意间看了一场黄文漪演的《牡丹亭》,对昆曲就更加热爱了。
很快,杨凤一挑大梁的机会来了。她被指定为昆曲新剧《夕鹤》的第一女主角。尽管《夕鹤》是一出文戏,而杨凤一擅长的是武戏,但院长王玉明和导演夏淳却坚决支持她。杨凤一苦练两个月,终于一炮走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几年时间,她连续出演了《扈家庄》《碧波潭》《大英杰烈》《天罡阵》《挡马》《村姑小姐》《借扇》《赠剑》等戏,好评如潮。一些老昆曲艺术家老泪纵横地感叹道:“昆曲有救了!昆曲有救了!”
一些影视导演开始邀请她出来拍片。面对巨额片酬,杨凤一却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舞台。那时她年轻,想得也很简单:我走了,谁来唱昆曲?
一般人眼里演员很是风光,但多年舞台生涯给杨凤一的却是一身的伤病。1994年,她去意大利演出时拉伤了韧带,医生说韧带只差一点就断了,决不能再登台。但演出计划还有15天,没有替补演员,如果停演,对中意双方都要造成很大的损失。她请求医生给她采取措施,从大腿根到膝盖下都打了绷带,临时改掉一些演出动作,白天拄着拐棍,晚上照样上台又打又唱。当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从没掉过眼泪的杨凤一,站在舞台上哗哗地流泪,陪同的意大利人感动地说,这只有中国演员能做到。
天道酬勤,杨凤一为昆曲艺术奉献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但她说自己很幸运,虽然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回报。1994年她获得第12届戏剧梅花奖,同年被北京市授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还获得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新剧目调演表演奖。她于1998年担任了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
2006年3月26日清晨,她在意大利荣获了“2006佛罗伦萨国际妇女奖”。这是该奖首次授予亚裔女性。会议主席说:此举旨在表彰她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推动意中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以杨凤一为代表的昆曲界精英功不可没。在她的不断努力之下,不仅让世界认识了昆曲,更让世界爱上了昆曲,让一批精英回归了昆曲。2002年10月她又参加了中国第三届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杨姐一、杨凤一现在都在北京,隔得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必通一次电话。这对孪生姐妹在京剧、昆曲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尽管前些年她俩共同拍过一部古装电影《侠骨风流》,但两人却从来没有在舞台上合作的经历。
看过昆曲《贵妃东渡》的剧本,总策划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张和平就希望姐一和凤一一起上,姐姐却在此时有些犹豫,毕竟是自己从未涉猎过的姊妹艺术形式。在局长与总导演曹其敬的极力说服下,姐姐最终欣然上台,扮演日本的孝谦皇后,她决心在第一次舞台合作中,配合妹妹完成好杨贵妃这个角色。姐一说,孝谦皇后可以依托的资料很少,这是个不能过分张扬又要有分量的人物。和凤一合作对手戏,是以前多次梦想的实现。“我希望能在相同中区别开不同,在不多的戏分中创造精彩。”也可能是双胞胎有灵犀相通的特异功能,她俩在戏里配合得非常默契。尤其是当戏中的杨玉环扮成落难村妇逃至日本,又来到孝谦皇后面前时,两位女人相见一惊,如同照镜般的对视良久。“恰一似菱花双照,定睛处,两相瞧,端的是玉环画稿,活脱脱孝谦细摹描。”双方都被对方“若非天设地造,便是嫡亲同胞”的相似之处所感染。这时,这对孪生姐妹在舞台上的一动一举、一唱一和,眼神、手势都必须完全进戏。与其说是剧中人物的外在表演,倒不如讲是这对从小一起长大至今几十年的亲姐妹,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与写照。
于是在本世纪初,《贵妃东渡》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从大年初一演到初七,场场爆满好不热闹。那悠扬的曲调,那优雅的对白,那精彩的桥段、华丽的服饰,加之庞大的交响乐伴奏和辉煌的灯光布景,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的光辉岁月。尤其是令广大观众深感惊奇的是,令人们好奇的是,戏里杨玉环与孝谦女皇的两位扮演者,不仅扮相俊美、举止风流,且相貌生得十分相似,舞台上的这两位女人惊然对视——“恰一似菱花双照,定睛处,两相瞧,端地是玉环画稿,活脱脱孝谦细摹描”。某一刻观众也跟着恍惚起来,陶醉于这种超现实的情景之中。仿佛杨凤一就是杨贵妃,杨贵妃就是杨凤一,真乃人戏不分,物我两忘。在《贵妃东渡》之中,导演还运用了双人舞、照镜子等手段,将在一片花团锦簇当中,让姐一和凤一这一对姐妹花尽情争奇斗艳。一时间京城争看《贵妃东渡》,保利剧场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一些老观众感慨道:“当年《十五贯》的风光又在京城重现了!”回来,这对孪生姐妹又同《贵妃东渡》剧组,两次赴日本演出,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
杨姐一、杨凤一《贵妃东渡》
是的,杨姐一总说妹妹的运气比她好,包括彼此的家庭,人们都以为她是一个娇弱的演员,其实姐一是里里外外自己操心。虽然不是凤一的责任,她对姐姐总是充满愧疚:“我们两个就差九分钟,命运却完全不同,但现实就是这样,这个圈子就是这样。看到她这么难,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努力。”
杨凤一在“十八大”
党的十八大的时候,杨凤一长发披肩,黑色套裙,妆容精致。她对采访的记者说,她在上会前特意琢磨了自己的穿戴仪表:“谁说党代表都得素面朝天,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代表形象乃至心态、思想也应跟上时代变化。” 北京团讨论开始前,有代表希望杨凤高歌一曲有关十七大的昆曲。当她身旁的王海平代表写好唱词后,杨凤一立即就用京剧唱腔来演唱。代表们意犹未尽,又请她再唱一段昆曲。杨凤一“趁机”做起了“广告”:“昆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可以说是百戏之母,到了清朝,由于花雅之争,昆曲逐渐衰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持力度,昆曲又开始振兴繁荣。” 接着她就来了段《牡丹亭》,一唱三叹的曲调引来阵阵掌声。
杨姐一、杨凤一这对青岛的孪生姐妹,她们体会最深的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2023-5-2青岛 夹缝斋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