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李振翩

时间:2024-01-15 05:26:12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前言

李振翩是世界闻名遐迩的医生,是一位美籍华人,在细菌学和病毒学方面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小儿麻痹疫苗就是他发明的,现在全世界都在用。

但很多人不知道,李振翩青少年时期和毛泽东曾有过密切交往,杨开慧和毛泽东的第一个孩子毛岸英,就是李振翩亲手接生的。那么后来李振翩为什么远走美国,又怎么会成为美籍华人,毛泽东又为什么要邀请他回国访问呢?

李振翩给毛泽东取外号,李振翩被反动政府列为通缉对象

李振翩是湖南娄底人,和毛泽东同是湖南老乡。但在1919年之前,两人素昧相识,两人相差,一个已经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投身革命和教书事业,一个还在长沙仁术护校(湖南医药学院)学习,投身医疗事业。

李振翩

李振翩第一次知道毛泽东,是通过《湘江评论》,认为毛泽东这个主编很有才华。可惜很快《湘江评论》被当地军阀张敬尧查封了,李振翩和几个朋友一商量,打算邀请毛泽东来当《新湖南》的主编。

1919年,两个青年人因为《新湖南》第一次见面,叫他们过程中,毛泽东发现李振翩湖南乡音非常重,说“我”的时候经常是“喔”,和水牛叫声很像,于是给李振翩取了个“水牛”的外号。

青年人都有脾气,李振翩不服气,认为湘潭人都很狡猾,毛泽东确实处事圆滑,因此叫毛泽东“水佬倌”。年轻人不打不相识,吵吵闹闹结下了深厚友谊,日常总用外号称呼对方。

快乐是时光没多久,1919年年底,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逐张敬尧军阀的爱国学生运动,李振翩作为湘雅医学院学生会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运动。

湘雅医学院

事情发展得很快,毛泽东在武汉汉口一家旅馆召开会议,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代表前往北京请愿。李振翩在活动中表现积极,表示愿意和毛泽东等大队人马到北京请愿。

于是一群年轻人莽莽撞撞冲到北京,到总统府大楼前,向当时的总统冯国璋递交了请愿书。实际上,冯国璋手中没有实权,更不敢动手中掌握兵权的张敬尧,毛泽东等人的请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好打道回府。

本身这件事到此就该结束了,但由于缺乏斗争经验,李振翩等13位青年暴露身份,被反动政府列为通缉对象。回到湖南之后,毛泽东就将李振翩介绍加入新民学会,李振翩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而且随着一同共事的时间增长,李振翩和毛泽东关系越来越亲密。李振翩为毛泽东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折服,成为了毛泽东的铁杆“追随者”,经常跟着毛泽东一起办事。

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和同学的合照

让李振翩和毛泽东分道扬镳的是一场意外,长沙两人的革命战友非常多,有位叫陈自宝的年轻学生和两人关系都很好,只有16岁的年纪,却因为一场天花突然去世。

年轻人很少面临生死,大家都重感情,对于陈自宝的去世非常伤心,毛泽东亲自为他办了一个追悼会,李振翩也参加了。李振翩很为这个鲜活年轻的生命惋惜,他自己从小学医,开始思考天花这种病究竟能不能医治。

他越想越意识到医学的重要,逐渐产生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抱负,希望能从事医院研究,拯救更多生命。

1921年,毛泽东准备离开长沙,前往上海参加和筹备党的“一大”。毛泽东给李振翩写信,希望好友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却没想到,李振翩拒绝了。李振翩的回信中是这样写的:

革命的路不是只有一条,你搞政治运动,我从事医院研究,我们走的道路虽然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救国救民,将来必定可重逢。

李振翩

毛泽东看了信,认为李振翩说得也有道理,两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最终目标相同,依然是志向相同的朋友,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选择。毛泽东就这样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

李振翩为杨开慧接生,李振翩第一次赴美国学习

这次分别时间却并不久,1921年夏天,李振翩从湖南医药学院毕业,开始到湘雅医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毛泽东开完党的“一大”后,回到湖南继续领导革命工作,他的妻子杨开慧还怀了孕。

1922年10月,杨开慧即将临盆,毛泽东又喜悦又担忧。这是毛泽东的第一个孩子,他自然是高兴的,但毕竟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杨开慧和毛泽东都没有经验,年轻的小夫妻难免慌乱。

24日凌晨,杨开慧已经腹痛了半天时间,因为身份特殊,毛泽东不敢送她去医院,想出门找个接生婆,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他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老朋友李振翩。

毛泽东和杨开慧

毛泽东告知了杨开慧,披了一件衣服,假装是个车夫,就往湘雅医学院跑。凌晨的街道很安静,毛泽东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达到学校门口,毛泽东给了传达员几个铜板,叫传达员给李振翩带了一张纸条,另外带话:“请你找一下李振翩先生,说水佬倌想见他。”

传达员找到李振翩,将纸条和话带到,李振翩立即明白过来,是毛泽东找自己,跟着传达员到门口见毛泽东。两人有一段时间未见,李振翩高兴地跑过去拍了拍毛泽东的肩膀说:“好你个水佬倌,好久不见怎么改行当车夫了?”

毛泽东没心情和李振翩玩笑,拉着人就要走:“你快跟我走,霞要生孩子了!”

李振翩一听也收起来玩笑的心思,边往回跑边和毛泽东说:“你等我一下,我回去取工具。”

杨开慧

之后两人才急匆匆回到毛泽东的住处,李振翩检查了杨开慧的情况,皱着眉对毛泽东说:“这样下去要难产,赶紧将人送去医院。”毕竟李振翩不是专业的妇产科医生,能帮上的忙也有限,只能建议赶紧送医院。

毛泽东却犹豫地问:“我最近领导了长沙工人罢工运动,当局的人盯着我,将开慧送到医院安全吗?”

李振翩保证道:“有我在,没事的!快走吧!”

杨开慧能顺利生下毛岸英,多亏李振翩的照顾和保护,可惜这个孩子后来不仅历经坎坷,还英年早逝在朝鲜战场,实在令人感慨。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泽东建立了根据地,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李振翩则继续深造医学,两人就再没有机会见面了。1929年,李振翩带着夫人赴美国深造。

抗战爆发之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北京被侵占后,辗转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地。他利用自己医学博士的身份,多次掩护共产党员的地下工作。

可惜抗战期间,毛泽东一直在延安工作,两人虽有过几次通信,但一直没能有机会相见。

李振翩第二次出国,毛泽东多次打听李振翩的消息

1948年,马歇尔邀请李振翩夫妇出访美国,李振翩到美国交流医学,主要研究细菌学和病毒学方面的内容。美国医学相当先进,李振翩夫妇都是学医的,便一同加入了美国国籍,李振翩更是受邀进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工作。

马歇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打听老朋友的下落,得知李振翩去了美国,让工作人员捎信,希望有机会李振翩能回国看看。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两国之间很难往来,通信都需要很久才能有回复。

正巧李振翩正潜心研究脊髓白质炎病毒,没法回国。后来由于美国反华势力的阻挠,李振翩一直没有机会回国。

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10月我国组织医学代表团访问美国,副团长林巧稚到美国后,特意去拜访了李振翩夫妇。见面后,林巧稚和李振翩寒暄一番,林巧稚迫不及待的告知:“毛主席托我带着口信,欢迎你们夫妇回国去看。”

美国总统尼克松、国防部部长施瓦辛格、国务卿万斯都多次找李振翩商谈,讨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步骤和方案。

李振翩

1973年7月,一切筹备妥当,李振翩带着夫人杨汉志回国。抵达北京后,李振翩第一时间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报告自己回国的消息。但不知道为什么,毛泽东没有马上安排接见,而是先安排李振翩和夫人走访了延安、南京等城市。

李振翩携夫人和毛泽东相见,老朋友追忆往昔

李振翩已经离开故土二十四年,和毛泽东也有五十多年未见了。8月2日傍晚,是毛泽东约李振翩见面的日子。一辆小轿车准时来到北京饭店接人,车内除了司机和李振翩夫妇,还有一位保卫人员,是极高的待遇。

小轿车驾驶平稳的抵达中南海,毛泽东在书房中等待老友。分别时,都还是青年模样,如今大家都是老头子了,两人激动地握手,久久不愿放开。

握手的照片

紧接着,李振翩就向毛泽东介绍身边妻子:“主席,这位是我的夫人汤汉志,她也是学医的。”毛泽东和蔼的和汤汉志女士也热情握手。毛泽东很少在自己家中接待外国来访的女士,据说多年来,只有四位女士由此殊荣,汤汉志同样心情激动。

李振翩和年轻时候一样,风趣地和毛泽东说俏皮话:“主席,我们分别了十几年,这次请你看看我究竟娶了个怎样的夫人!”

毛泽东笑着夸赞:“你们夫妇都是学医的,志同道合,好得很嘛。”

三个坐定后,毛泽东兴致勃勃和两人聊起医学:“我的中药就是饭和菜,但是我也提倡中西医合作。”毛泽东还邀请李振翩为他看病。

李振翩认真地说:“我看主席身体很好啊。”

毛泽东摇了摇头,指了指双腿说:“腿不行了,气管也不行了,眼睛也不行了。”

李振翩用一位医生的目光,简单端详了一下毛泽东的面色,指着夫人汤汉志说:“汉志是老年病专家。”

毛泽东笑眯眯的将目光投到汤汉志身上,汤汉志职业病就犯了,认真询问毛泽东的情况:“主席耳朵很好,听话很好吧?”

毛泽东点点头,用病人求医的态度答道:“耳朵还可以。”

汤汉志又问:“看书看得见吧?”

毛泽东摇头说:“两个月前我还能看书,现在就很困难了。”此时毛泽东已经患上了老年性白内障,视力下降严重。

李振翩和毛泽东

汤汉志若有所思的追问:“是不是好像有一些不清楚。”

毛泽东肯定道:“就是那样。”

汤汉志抬手毛泽东眼睛两边比划一下,接着问:“左右两边是不是一样清楚呢?”

毛泽东认真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说:“比如对你们吧,大局看得清楚,至于细部,我就不能看清了。”顿了顿,毛泽东又说:“韩愈《祭十二郎女》里面写,'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我六十、七十了还没有事。”

汤汉志笑笑,伸手为毛泽东把脉,说:“主席很健康,脉平,而且很均匀,不是一跳一跳的。脚也不肿,耳朵也听得见,脑筋也很清楚,我看很好。”

毛泽东也笑起来:“你们都说我好,我是自己不信啊。”一边说,毛泽东指了指沙发扶手上一本书:“这样的大字我看得清,小字就不行了。”

李振翩和毛泽东

李振翩知道毛泽东酷爱读书,从年轻时就是如此,他劝道:“你看书不要看太多了吧,可以找人念给主席听。”

毛泽东说:“找不到人呦。现在的年轻人,至今不知古,不太认识古文。”

李振翩摇摇头说:“我也不行,现在连字都写不好了,我给主席写信......”

李振翩话还没有说完,毛泽东却略带抱歉的打断道:“都收到了。我们的外交部官僚主义,层层上报,结果我到7月26日才看到,你已经到了外地。”

李振翩这才明白,毛泽东没有早点安排接见,是因为很晚才收到信。毛泽东轻轻碰了碰李振翩的手,宛如老朋友一般抱怨道:“其实一个电话就行了,何必这样。”

周恩来和李振翩等人的合影

毛泽东对他还如往昔一般亲昵,李振翩感觉眼眶有些发热,不由回忆起1921年,毛泽东去参加党的“一大”,自己写信给毛泽东的内容:你搞政治活动,我专心学医,将来定可重逢。

如今这不是的的确确重逢了么。李振翩不由感慨:“在长沙的时候,有一次在草场门外聚餐,吃猪肉,最后还一起合影留念......”

两人不由回忆起曾经的岁月,沉默了好一会儿,毛泽东才又开口:“我记得解放后期,我到了北京,接到你一封信,从南京国防部发出的,你那时在那边工作吗?”

李振翩摇头否定,想了想,不确定的说:“可能是在国防部所属的国防医院工作。”

毛泽东点点头说:“后来来不及回信,南京就解放了。”

李振翩、汤汉志、布什的合影

说到这里,李振翩似乎有些惭愧,讲:“以后我到美国去了,没有再回来,那时候我的信上说有什么命令我可以服从,可我后来去了美国。”

汤汉志见谈话的气氛有些沉重,忙插话进来:“小儿麻痹疫苗是他发明的,现在全世界都在用。”

李振翩像少年时候一样,竟然露出一点不好意思的神情,说:“主席曾说过,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们做些工作是应该的。现在我把中医的精华介绍到美国,把美国的医学介绍到中国,为中美医院交流尽一点责任。”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点头赞许说:“那好,那好。”

这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期间李振翩夫妇担心打扰毛泽东休息,几次提出告辞。但毛泽东老友重逢,很有兴致,多次挽留夫妻两人。

毛泽东和李振翩

李振翩又用湖南家乡话和毛泽东聊天,汤汉志静静地在一边听着。夜色完全笼罩下来,汤汉志再次提醒李振翩:“主席该休息了。”

毛泽东还是挽留:“不忙呢。”但李振翩意识到时间确实不早了,恋恋不舍的站起来和毛泽东告别。毛泽东只好缓缓站起身,挽住李振翩的手,送两位客人出门。

走到门口,毛泽东轻叹一声:“走路不大方便了。”汤汉志闻言走到另一边,和李振翩一人一边扶着毛泽东。毛泽东今天心情特别好,提议道:“留个影吧。”

李振翩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他和毛泽东一样开心。3人合影后,李振翩和汤汉志再次和毛泽东告别,两人走到庭院大门边回头看,见毛泽东依旧站在门边。两人默契的挥手对着毛泽东高声说:“明年,明年回来给主席拜年。”

湖南蔬菜

李振翩夫妻两个回到宾馆,正洗漱准备睡觉,却突然传来敲门声。李振翩疑惑,大晚上谁来敲门呢?开门一看,两个人不认识的人,手上还拎着一篮子蔬菜。

李振翩更疑惑了,两人解释,是毛泽东让他们来的,并说:“这是毛主席给你们送来的礼物。”李振翩接过来一看,满满一篮子都是湖南本地蔬菜。李振翩心中感动,谈话中他提到了多年没有吃过湖南本地蔬菜了,没想到毛泽东放在了心上,还专门叫人送过来。

毛泽东和李振翩的友谊,早已超过普通友人,两人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拥有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真挚情感。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