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大宋高参

时间:2024-01-16 04:14:52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纵观历史,人们口中常提到的“唐宋元明清”,很多人都会以他们作为中国的历史而看待,像是辽、西夏、大理等等,被很多史学家列为非中国的政权统治,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来分析一下“辽”,这个由契丹民族建立的统治政权到底属不属于炎黄子孙华夏子民。

关于契丹这个民族的起源有一个“青牛白马”的故事。据契丹人自己记录关于自己的始祖是传说中一位天宫的仙女,因为久居天宫比较枯燥寂寞,于是有一天这位仙女就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水流而下,恰巧这时有一位仙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沿土河一直向东,这时青牛与白马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相遇了,仙女与仙人也自然相会,并且相爱,繁衍后代生育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契丹八部。

抛去传说,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一个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王朝曾在中国的北方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与当时的宋、西夏属于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实长期以来直到现今还有很多西方人仍然用契丹来称呼中国。但是有很多的人认为华夏的历史就是汉人的历史,其实在我们大中国有着56个民族,华夏的历史是由56个民族共同来创建的,不能单单的归属于汉人的历史,虽然在56个民族中是没有契丹这个民族的。

既然在56个民族中都没有契丹族,那么契丹到底还算不算是华夏历史中的一部分呢?契丹人是不是炎黄子孙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历史,在契丹人自己的记载中一直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并且认为黄帝是契丹人的始祖,不仅仅是契丹人自己的认为,就连当时中原的宋朝也是同意契丹为炎黄子孙的说法的,宋朝承认辽朝的政权是属于中国。所以说契丹、西夏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应该跟宋是平等的关系,同样属于我们大中华的历史,仅仅以汉人建立的政权作为华夏历史是完全错误的说法。

契丹族源于鲜卑族而鲜卑族是由明确证据证明属于黄帝后裔的,正史《北史》中记载鲜卑是黄帝的后人,慕容与拓跋同为鲜卑族故慕容氏也属于黄帝后人,跟《魏书》中的记载是一样的,而契丹属于鲜卑族的后裔,故里契丹也应同鲜卑族一样是属于黄帝的后人。契丹民族应该是名正言顺的炎黄子孙。

不论草原民族的族称是否继续存在,其草原文明的基因早已植入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中,其族群也一直繁衍在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里。公元907年契丹联盟部落首领的即为仪式,木柴在大火中熊熊燃烧,浓烟直上云霄,象征着对上天的宣誓,经过前一年的推选,从此时起,耶律阿保机正式成为契丹的首领,可汗。但谁也不会想到,四年之后,阿保机所遭到的最大挑战就来自契丹内部。

很久以前,有男子骑白马从土河而东,有女子架青牛自潢河而下,他俩在两河汇合处的西南的木叶山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繁衍称契丹的八个部落。契丹人有坚强的意志,但由于各自为营,力量分散,强敌压境时,曾屡遭惨重的失败,他们先后归附隋、唐,也曾长期被突厥、回鹘所统治,但最终他们在内部联合起来,形成契丹部落联盟。

当回鹘汗国灭亡,唐朝衰落时,契丹终于等到了最好的契机,先后蚕食了鞑靼、室韦、女真等部落,成为契丹大规模对外征伐的核心人物,阿保机还试图在中原政权的争夺战中获利,以便为契丹赢得最大的发展空间。契丹这个可汗的选举制度是很有特色的一种制度,我们传统上称为世选制,世选制就说它即有这个世袭的因素,也有选举的因素,但是他不见得是嫡长子,就是谁合适就传给谁。

早在公元909年,契丹内部就应该重新推举可汗,这样一来,阿保机的弟弟迭剌等人和阿保机一样,有资格通过选举成为新的可汗。但阿保机另有打算,他强烈的意识到契丹长期衰弱的根本原因,正来源于以选汗制为核心的世选制,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契丹的所有胜利都将是短暂的。阿保机下决心废除旧制,仿效中原王朝建立世袭的君权,以达到最高统治权的集中和长久。

公元911年,他的弟弟拉格等人密谋背叛,阿保机没有采取任何报复措施。公元912年,阿保机仍然没有采取任何报复行为,他不断采取妥协的方式,就是试图以和平稳定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公元913年,迭剌部发生了最大的叛乱,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阿保机最终取得胜利,这一次,阿保机体现出政治家刚毅的一面,果断的将参与叛乱的族叔等核心人物处死,对弟弟也做了象征性的处罚。

公元915年,七部酋长联合起来,拦住了阿保机,一起谴责、围攻,在强大的压力下,阿保机不得不交出可汗旗鼓,不再担任契丹首领。不过,在交出可汗旗鼓的同时,他提出请求,因所得汉人众多,希望建立一个汉城,自为一部,七部酋长答应了阿保机的请求。在汉人韩延徽的建议下,阿保机在滦河附近仿照幽州建造起了汉城。与汉人的交往中,阿保机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建立世袭君权便是在一位汉人的力劝下开始实施的。在草原地区你可以建立城市,所以这是他们一个很大的创举。

契丹地图

契丹族在北魏时,自号契丹,自此以契丹为名。

耶律阿保机时,契丹分为八部,可汗由八部部长选举产生,每三年选举一次。耶律阿保机当上可汗后,拒绝选举,连续当了九年可汗。其他七部部长不服气,要求他下台。

耶律阿保机听取了他老婆述律平的计策,邀请其他七部部长来他的地盘吃饭聚餐,把他们灌醉后杀死,而从一统契丹各部。

统一契丹后,耶律阿保机攻打北边的室韦、女真,夺取西边的原突厥土地,击败奚族,分奚族为十三部,立奚王统治,以契丹人监管。

在征服了周边的部落后,耶律阿保机派使和朱温通好。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派康令德要求和契丹联盟。耶律阿保机带着七万骑兵在云州和李克用见面。见面后,耶律阿保机和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勗结义为兄弟,约定在当年冬季共同攻打朱温。

耶律阿保机留了十天左右,走的时候,李存勗赠送几万黄金给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留下三千匹马、一万头牲畜作为回礼。

不过耶律阿保机回到契丹后,并没有按照约定攻打朱温,反而和朱温通好。

耶律阿保机

公元907年正月,耶律阿保机在西楼邑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号为天皇帝,其妻述律平号为地皇后,国号为大契丹。从此,契丹,既是族名,也是国名。当年,朱温废除唐哀帝李柷,建立后梁。

耶律阿保机初建契丹国,主要是契丹人、幽州逃亡到契丹的汉人、奚人等为主。契丹人保持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汉人在西楼邑旁的汉城居住和耕种。契丹国保持有一种开放的包容精神,有别于以往的匈奴、突厥的排他性文化。

32年后,后晋杜重威以20万晋军投降契丹。耶律德光进入后晋首都汴州后的次年(公元947年)1月,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身份在崇元殿接受契丹和后晋文武官员朝拜。2月,耶律德光改国号大契丹为大辽,改元会同,意指契丹和后晋的统一。

不过由于耶律德光北回契丹途中病死,侄子耶律阮在镇州称帝,对抗留在契丹国的述律平太后并获胜。但随着耶律阮的北归,导致南方权力真空,中原地带在后汉刘知远称帝下,迅速陷入后汉。虽然耶律阮试图巩固北汉,但在皇位尚未巩固,契丹国内反汉思潮未平的情况下,南下援助北汉的途中,最后被察割所杀,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辽世宗耶律阮死后,继任的耶律德光儿子耶律璟即位。但耶律璟与前两任皇帝对南方中原的热心经营不同,他是反汉思潮的拥护者,更崇尚契丹族的狩猎生活,对于南方中原毫不关心。即便是对于辽国的幽州被攻打,耶律璟也仅仅是淡淡的说一句:那里本来是汉人的地方,汉人要拿回去,有什么不可以呢!

大辽国历经35年,在公元982年,耶律阮的儿子辽景宗耶律贤去世后,其长子耶律隆绪十二岁即位,为辽兴宗。由于年纪小,辽国军政由承天太后萧燕燕垂帘听政。

其实,在辽景宗耶律贤刚刚即位时,由于身体病弱,军国大事都是交给皇后萧燕燕决策。耶律贤只是举举手、点点头即可。辽景宗在位十三年,加上辽兴宗二十七年的垂帘听政,萧燕燕实际执政三十年之久。

萧燕燕在耶律隆绪即位时,改国号大辽为大契丹,改元统和。击退宋太宗两次北伐契丹,擒获杨业、王继宗,逼迫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结束契丹和北宋之间的战争,缔造百多年的和平,都是在萧燕燕的执政下。统和的年号,反映了萧燕燕的战争和和平两种手段共用思想。

大契丹历经60年,辽兴宗的儿子辽道宗耶律洪基在公元1065年正月,改国号大契丹为大辽,改元咸雍,意指和平共处,合作发展。

经过契丹和北宋二十多年的和平,耶律洪基对于汉文化极为仰慕。他曾在咸雍元年前一年,向刚即位的宋英宗要来宋真宗、宋仁宗的画像,每天让宫人供奉,名曰“烧饭”。仪式之严肃,如同祭天和祖宗一般。

几次更改国号,反映的是契丹国内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想。耶律阿保机时期的契丹国号,主流思想是契丹的游牧文化为主,兼以吸收汉族农耕文化。

耶律德光灭后晋,改契丹为辽,呈现的是耶律德光对于汉文化的重视,入住中原的雄心。虽然其继任者耶律阮对汉文化也重视,但国内政治不稳定,契丹人要求重返游牧文化,导致耶律阮在南征途中被杀。契丹的汉化进程中断。

萧燕燕改辽为契丹,正式回归耶律阿保机建国时所确立的契丹游牧为主、汉人农耕为辅的思想潮流。萧燕燕对于北宋的战争,多数都是属于防守反击,很少是因为契丹出动出战所致,并在契丹和北宋僵持的情况下,答允和平协议。

耶律洪基在契丹和北宋和平二十多年后,改契丹为辽,再次掀起对汉文化的重视。但已经中断很久的契丹汉化,在耶律洪基死后,随着北宋和金国达成海上之盟,南北攻击辽国,而再次中断。

契丹,还是大辽,不同的国号,展现的是不同时期契丹人的思潮和战略重点。

回顾中国历史,涌现出了无数女性政治家或者女强人,例如武则天、吕雉、孝庄太后等等。但是在一千多年前,有这么一位心狠手辣的女强人,不仅屠杀兄弟姐妹儿子女儿,狠起来她连自己都砍!她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字月里朵,回鹘述律部人。她与耶律阿保机两人结婚时,耶律阿保机年仅二十岁,而述律平仅十四岁。可是年纪虽小,却是她丈夫的重要的谋士。

当时,耶律阿保机在连任可汗之位后,便有了将可汗改为世袭的野心,其他部落肯定不愿意啊!都是贵族凭啥你一个人说了算?于是乎,述律平就策划了第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她先是将各个部落的首领聚集在一起,然后亲自为他们倒酒。而述律平素以美貌著称契丹部落。因此各个首领无不开怀大笑,就这样很快契丹部落首领们都被灌醉了。

这时候,突然一声令下,冲出来了几十名手持砍刀利斧的壮汉一顿乱砍,于是契丹部落首领全部命丧于此。很快耶律阿保机便吞并了这些部落。这就是契丹版的鸿门宴!

紧接着,耶律阿保机便登基称帝了。为了扫除宗室对他皇位的威胁,述律平竟然将他的兄弟姐妹全部斩尽杀绝,上至七十多岁的亲叔伯也全部斩杀。

耶律阿保机自幼和他妹妹的关系很好,不忍心加害,述律平就亲自带人将他妹妹全家老小全部斩尽杀绝,因此,耶律阿保机登基后其宗室大都是远亲。如此狠毒的手段,恐怕后世避之不及!

辽朝建立后,开始征西伐,不断扩大地盘。述律平紧紧跟随耶律阿保机,出了不少好主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高参和助手。耶律阿保机自诩为汉高祖刘邦,赐述律平家族为萧姓,帝后两族共享荣华富贵。所以萧姓终辽一朝都十分显赫。

耶律阿保机有三个儿子,本应该是长子继承大统。但是她喜爱三儿子。因此将大儿子耶律倍派到边境。耶律阿保机死后,她以殉葬的名义诛杀了大批反对自己的大臣。

因此朝内怨声载道,其后一个大臣当众质问她为什么不殉葬,哪知道这个女人如此心狠手辣,拿起刀对着自己的右手一刀斩断,送去陪葬。随后满朝文武大臣被吓破了胆子。跪在地上久久不敢起来。

长子一看,也不敢登基了,便让给了他的弟弟,但是二儿子登基后不久病逝。述律平看此良机迅速拥立三儿子登基,谁知大臣不买账。原本就这么狠心,她宠爱的儿子再登基了那还得了?

于是大臣拥立长子耶律倍的儿子,也即使述律平的亲孙子耶律阮登基。述律平大怒,差距逼着自己的三儿子出兵讨伐她的亲孙子。她甚至自己上战场。但是最后失败。

耶律阮对自己奶奶如此做法深恶痛绝,奈何是亲奶奶,因此把她软禁起来,最终,这个史上最心狠手辣的女人抑郁而终。

绍兴十三年(公元1163年)的一天,西辽宫廷内外忽然全部戒严,昔日的锦衣华服转眼都变成了白衣葛素。臣民们意识到,皇帝辽仁宗驾崩了。文武百官闻召而来,悄然立于恢宏的大殿之下,惶惶不安地等待新皇帝的驾临。谁也不敢多言,只能用目光、表情交换着各自的猜想。

这时,在众多护卫的簇拥下,帷幕后走出一位身形曼妙的女子,她一袭白衣,仪态万方,一颗硕大的白色珍珠镶嵌在她的帷帽上,那颗珍珠光芒四射,显得整个大殿都有点儿暗淡了。她没有丝毫迟疑,坚定从容地走近御座,端然坐了下来,俯视着下面的文武大臣。

又一位女主登上了最高权力舞台,大臣们连忙上前拜见,可在俯首下拜的同时,却无比惊疑:这不是大辽历代皇后临朝的模样啊!皇后身边理应有小皇帝,并且,那幼主才是主角啊!这时皇位上的女主朱唇轻启:“众卿平身。”不过是一句话,就充满了威严魄力。大臣们更加疑惑了。有人偷偷抬眼望去,意外地发现这位女主果然不是辽仁宗的皇后,后面更没有跟着小皇帝,而是辽仁宗的妹妹、开国皇帝耶律大石的小女儿——公主耶律普速完。怎么会这样?皇后呢?太子呢?不知道内情的大臣将领们顿时浮想联翩,冷汗迭出。

其实朝臣们想多了。普速完不是像他们想的那样,通过血腥政变上台的。她那么美丽骄傲、那么聪明自信,那么气度恢宏,她具备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全部素质,更拥有父母、兄长无与伦比的宠爱。所以,她根本用不着什么阴谋诡计,她的皇帝哥哥临死前就“遗命妹普速完权国”,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只是,以公主的身份执政,还出于皇帝的正式传位,确实有点儿非同寻常。别说在契丹历史中绝无仅有,就是在整个中国也是极为罕见的。那么,普速完为什么如此邀得命运的眷顾?

这还得从她的父亲耶律大石说起。耶律大石原本是辽国最有威望的重臣,辽国在后金与北宋的两面夹击下灭亡后,他率领仅存的数百人西征,会合一路溃散的契丹将士,经过无数艰辛困厄、生死考验,终于在中亚建立起一个崭新的西辽王朝,他的小女儿普速完就在这时候降生了。和世界上所有历尽苦难才成功的父母一样,耶律大石和妻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这个小女儿,恨不得让她享受到所有的荣光和幸福。尤其是这个女儿又漂亮又可爱,又聪明又能干,不仅知书达理,骑马射猎也样样精通,所以宫中上下人人都喜欢她。耶律大石死后,妻子、儿子辽仁宗先后执政,天生具有政治家智慧的普速完开始参与国事,很快显露出过人的天赋。她为母亲和哥哥出谋划策,深得他们的信任和激赏。辽仁宗深知妹妹不仅文武兼备,更格局开阔,所以临终时,他才断然改变契丹传统,将所有的权力都给了普速完,他相信妹妹一定能将父母九死一生建立的国家带向新的辉煌。事实证明,普速完果然优秀不凡,她没有辜负兄长的期待,将西辽王朝带向了鼎盛。

普速完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大规模用兵。她早就发现在河中地区曾经臣服于西辽王朝的葛逻禄人有问题,这个强悍的民族随身携带武器,一遇到矛盾就与其他部落开战,让人十分头疼。这个问题父亲没有来得及解决,母亲和哥哥执政时又一心求稳,不肯动手。普速完决定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她下令葛逻禄人全部迁到她指定的区域,从此不准再携带武器,而且要从事农业生产。葛逻禄人不肯,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结果葛逻禄人战败,西辽的控制力量进一步上升。

随后,普速完又讨伐邻国花剌子模,取得重大胜利,随即扶植她亲自选定的国王即位,使花剌子模从此沦为西辽的附庸国,每年都要给西辽王朝进贡大量的金帛。

在对外用兵的同时,普速完也注重国内建设,鼓励民众进行农牧业生产,使西辽的国力不断加强。

对外扩张,对内生聚,普速完将父母兄长留给她的国家治理得繁荣强盛。这个从小被富养长大的西域女皇视野开阔,她不仅喜欢权力,更是一个有理想的政治家,她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在大辽历史上,承天皇太后萧绰是最有成就的女主,普速完从小就仰慕崇拜这位前辈,梦想成为萧绰第二。她在称制不久就改年号为“崇福”,并且授意属下为她上了“承天皇太后”的称号。现在她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中,承天皇太后二世已经呼之欲出了。

转眼间,她统治西辽已经十几年,与其他从后妃位置上一步步辛苦走上权力巅峰的女人不同,普速完的权力之路实在太顺遂了。她有给她打下坚实基础的父母兄长,有天生的政治才华,所以,她不需要跟大臣们斗智斗勇,也不需要处心积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现在,她又有了赫赫功绩,威望更是如日中天。她时常忍不住独自微笑,一个这么大的国家都能被自己轻松驾驭,这世界上还有自己做不成的事情吗?

答案是,有。

此时的她已经进入了中年,她已经将父母兄长的事业发扬光大,现在她想要好好爱自己了:她是呼风唤雨的西域女皇,她有资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爱自己想爱的人。

然而身为被寄予厚望的国家女主人,普速完的婚姻当然不能自主,完全是政治婚姻。

她还年幼时,就被父母许配给了与父亲一起艰苦创业的一位开国重臣的长子萧朵鲁不。虽然她不以为然,但实际上她的执政之路之所以顺利非凡,不仅有父母兄长的余荫,更有丈夫一家对她的鼎力支持。在与花剌子模的征战中,正是驸马萧朵鲁不统率大军取得的胜利。

尽管萧朵鲁不能征善战,为妻子的事业立下殊功,但普速完不爱丈夫,一点都不爱。这个从小随父亲在军营中长大的男人只喜欢战场的热血澎湃,完全不懂女人的柔情浪漫。但武力是大辽立国之本,也是强国的支撑。满怀政治理想的普速完懂得这一切,所以不喜是不喜,她一直对丈夫尊重有加,给他充分的权力让他驰骋疆场,为她的帝国效命。不过内心深处,普速完还是有点儿怅然若失。

她心中另有爱人,不是别人,正是丈夫的弟弟萧朴古只沙里,那个又儒雅又知情达意的温润君子。而且她与萧朴古只沙里更有共同话题,彼此心意相通。可是当初父母为了政治考量,还是干涉了她的爱情,将她嫁给了身为长子的、同样爱慕她的萧朵鲁不。那时候,普速完身负家国重任,不能随心所欲,只能忍痛割舍了自己的爱情。

现在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拥有最高权力的女皇当然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爱自己想爱的人。

普速完与萧朴古只沙里终于走到了一起。爱情的甜蜜让他们欢喜不已,觉得耽误了太多时光,现在只想朝夕相处,缠绵缱绻。与此同时,普速完越看丈夫越不顺眼了,开始频繁派丈夫外出征战,然后随便找个过错将他降职。很快,萧朵鲁不发现了妻子和弟弟的不伦之恋,异常气愤。他无法与骄傲的女皇妻子争吵,便与弟弟大打出手。父亲得知缘由,也愤怒不已。可想到西辽建国不易,他真不愿意两个儿子就此失和,只能反复劝说调解。

得知丈夫反应这么激烈,普速完大怒,多年女皇的经历,治国取得的显赫业绩让她变得更加自信张扬,以为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她完全失去了政治家的底线,成了一个只在意个人情感的普通女人,甚至下令诛杀丈夫。

可杀人容易善后难,得知长子被杀,一向忠心耿耿的开国重臣再也无法忍耐:这个儿媳怎么这么冷血无情?这么得寸进尺?他当即领兵杀进皇宫,亲手射死了普速完和自己的小儿子萧朴古只沙里。

作为一代女皇,普速完有智慧、有才华、有气魄,在位14年的文治武功证明了她的本事。只是,她在关键时刻忘记了政治禁忌,甚至触犯了做人的底线。她过于相信自己,不知收敛,不懂敬畏,终于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家国悲剧!

普速完被杀后,那名开国重臣扶持普速完的侄子即位,可惜他没有姑姑的本领,西辽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述律平(879年―953年),小字月里朵,回鹘(即回纥)族述律部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耶律阿保机即位后,群臣上尊号称她为“地皇后”。916年(神册元年),加称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924年(天赞三年)耶律阿保机前往攻击党项,而黄头、臭泊两个室韦部落的家族要偷袭阿保机。述律皇后得知,便率军奋击并大破敌军,从此威震四方。

926年(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逝世,述律皇后称制摄政,掌理军事与国事。耶律阿保机要下葬时,述律皇后砍下自己的右手,装入阿保机的棺木里,作为陪葬。耶律德光即位后,尊她为皇太后,会同初年又上尊号为“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

947年(大同元年),耶律德光过世,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自立为帝。述律太后派自己最心爱的幼子耶律李胡去讨伐,但是李胡战败,太后遂要亲自率军出击。后经耶律屋质进谏,才让太后打消此意。事后被送到祖州(今内蒙巴林左旗西南)软禁。

953年(应历三年),以75岁之龄过世,与耶律阿保机合葬于祖陵,谥贞烈,后来改谥为淳钦皇后。

早年经历

述律平小字“月理朵”,“平”是她的汉名。她的父亲述律婆姑是回鹘人的后代,她的母亲则是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按照氏族传统,耶律和述律是通婚的两个部落,彼此都在对方部落寻找配偶。算起来,述律平与自己的丈夫阿保机是姑表兄妹,亲上加亲。

述律平生于公元878年(唐乾符五年),十四岁的时候她按照氏族的习俗,嫁给了二十岁的表哥耶律阿保机(小字啜里只,汉名耶律亿)。

公元901年,阿保机成为了本部酋长。有了权力的阿保机开始东征西讨,掳掠周围部族,获取了大量的奴隶和牛羊财富。而述律平也紧紧地跟随在阿保机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四处征战。

公元907年,契丹各部联盟的可汗痕德堇去世,契丹八部首领共同推举耶律阿保机为新任可汗。按照氏族的规矩,可汗三年选拨一次,由八部酋长共议。由于阿保机在成为可汗后,持续地为契丹开疆拓土,功勋卓越,因此他一连连任了三届可汗之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保机的谋士中汉人越来越多,受他们的影响,阿保机有了要用汉法将选举可汗的制度改为世袭制度的念头。而这个念头,也得到了述律平的强烈支持。夫妻俩开始运用权谋,为这个目的而暗中准备。

成为皇后

公元907年,可汗痕德堇去世,契丹八部首领推举耶律阿保机为新任可汗。阿保机在成为可汗后,持续地为契丹开疆拓土,因此他连任了三届可汗之职。而且阿保机的谋士中汉人越来越多,受他们的影响,阿保机有了要用汉法将选举可汗的制度改为世袭制度的念头。

而这个念头,也得到了妻子述律平的强烈支持。夫妻俩开始运用权谋,为这个目的而暗中准备。[2] 契丹部落联盟原本除可汗之外,以下的“管理阶层”都同掌军政民大权于一手。阿保机将他们的权力分散,分为北、南两院。契丹部落联盟的主要权力握在了阿保机手里。阿保机试图集权并世袭地位的做法渐渐引起了周围契丹贵族的反对,而首先站出来反对并且态度最坚决的正是他自己的亲兄弟,之后就发生了历史上的“诸弟之乱”。

阿保机刚开始倒还有点香火情,曾经想要释放卷入叛乱中的一部分亲戚。然而述律平却帮他下定了斩草除根的决心。

随后,迭剌部进行了一场针对“反阿保机势力”的大清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力斗争结束之时,有上百名皇亲国戚被处死,就连阿保机唯一的同胞亲妹妹余卢者见姑公主夫妇也未能幸免。迭剌部终于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归于平静和忠心。然而这仅仅是摆平了契丹八部中的一部,另七部贵族仍然在暗中做着推翻阿保机的准备。 公元915年,七部贵族终于等到了机会,在阿保机征讨黄头室韦部返回的路上,七部贵族一鼓而起,将阿保机劫持并要求他下台。一时寡不敌众的阿保机只好自动辞去可汗之职,带着迭剌部和契丹部落中先后被掳掠或归附而来的其他民族迁徙至滦河一带。

就在这里,阿保机用汉族谋士的建议,模仿汉地建起了一座城市,并大力发展农业盐铁。很快迭剌部的军事实力和人口数又雄居契丹八部之首,其他七部反而都要由他提供盐铁。

述律平抓住了这个机会,又向阿保机提出了一个将挡路者一体斩草除根、自己东山再起的主意。这个主意立即被付诸实施。麻痹大意的七部酋长定下一个日子,准备齐聚迭剌部饮宴。就在七部酋长贵族都喝得醺醺然,宴会气氛最热烈的时候,早已安排好的伏兵一拥而上,所有的来宾都不由分说地被一刀两断。契丹部落联盟中所有的阿保机反对者,在述律平导演的这一场契丹版鸿门宴之后,几乎荡然无存。阿保机顺利统一契丹八部。建立起辽国,阿保机成为辽国第一位皇帝。

临朝摄政

述律平不喜欢长子耶律倍,偏爱自己的幼子耶律李胡,一心想让他做将来的皇帝。

在耶律阿保机率部西征的岁月里,次子耶律德光战功卓然,逐渐掌握了契丹国的军事实权;耶律阿保机西征的过程中,建立东丹国,耶律倍被册封为东丹国主“人皇王。

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26年去世。927年(天显二年)十一月壬申,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在传统的燔柴礼之后,于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即辽太宗。

然而述律平的偏心眼并不因为长子主动让位就罢休,为了巩固耶律德光的契丹国主地位,她对远避东丹国的图欲百般防范戒备。耶律德光自然与母亲有志一同。

公元930年(天显五年)十一月,图欲带着汉族宠妾高美人等部分眷属随从,泛舟海上,远奔后唐而去。曾经离契丹皇位仅仅一步之遥的图欲,就这样被母亲逼上了弃国出走的不归路。

公元947年(天显二十三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北返途中,身染急病,高烧不退,在栾城死去,年四十六岁。他死后,当地被称为“杀胡林”。

横渡之约

耶律德光死了,辽国高官贵族们都心怀恐惧。不甘坐以待毙的他们决定另奉新主,求个生路。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中了一个人:述律平长子图欲之子永康王耶律阮。

命运实在不济的图欲因为母亲的偏心落得个流亡他国,被谋杀的下场。契丹国人都十分愤愤不平,拥戴他的儿子也就是理直气壮之事。何况耶律阮也因父亲的遭遇而与祖母心存芥蒂,当然就更是众人的最佳选择。

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众人的拥戴下,在叔父灵柩前正式即了辽国皇帝之位。

耶律阮即皇帝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述律平耳中,一心想要宝贝儿子李胡当皇帝的她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李胡率兵“讨逆”。然而她这个宝贝儿子完全是根废柴,不但不得人心而且还毫无本事,很快就被打得大败而归。 述律平怒火更盛,亲自整顿兵马,准备和孙子决战。

在这个节骨眼上,出身至戚贵族的耶律屋质挺身而出,劝述律平与耶律阮讲和。耶律屋质对述律平说:“耶律李胡和耶律阮都是太祖与太后您的子孙,国家并没有落入外人之手,您何必如此固执?我愿意代表太后前往议和。”在屋质和大臣的百般劝阻之下,几天后,祖孙俩见面了,但双方各不相让。

在场的耶律屋质正色道:“人皇王舍父母之邦投奔他国,世上有这样做儿子的?至于太后,你为了自己的私心偏爱,就篡改先帝遗命,妄授神器,还至今不肯承认。你们这样还想讲和?赶紧开战是正经!”耶律屋质说着拂袖而去。最终祖孙俩都相互妥协,迫在眉睫的一场内战总算是在剑拔弩张的关头平息了。

述律平不甘心让耶律阮把皇帝一直当下去,同时也没有放弃让心爱的儿子当皇帝的想头,想要利用自己所余的影响力策动一起政变。然而述律平和耶律李胡的政变尚未来得及发动,就被人告发了。耶律阮先下手为强,将祖母述律平和叔父耶律李胡同时捉住,强行迁居到祖州圜土 “定居”,也就是把他们幽禁起来了。
953年,述律平去世。与耶律阿保机合葬祖陵。

【轶事典故】

青牛妪,曾避路

有一次到辽、土两河的交会处,有女子乘青牛车,慌忙让路,突然不见。不久,童谣曰:“青牛妪,曾避路。”谚语说土地神就是青牛女子。

推荐韩延徽

晋王李存勖想与辽结盟互为支援,以叔母侍奉皇后。幽州刘守光派遣韩延徽来求援,不跪拜,太祖怒,扣留了他,让他牧马。皇后说:“他守节不屈,是个有贤德的人啊。应该以礼起用他。”太祖于是召延徽,与他交谈,太祖非常高兴,就把韩延徽作为重要决策人。

断腕太后

阿保机在公元926七月甲戌日死在了返回皇都的路上。

她以主少国疑为由(其实图欲已经二十八岁),自行临朝称制代行皇权。开始不遗余力地铲除她认为可能会妨碍自己易储大计的“异己”。

曾经跟随阿保机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因拥护耶律倍,都被杀殉葬。汉臣赵思温当着满朝文武向述律平发问:“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正当众人等着看述律平哑口无言、承认过往之非的好戏之时,她挥动金刀,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镇定自若地命人将这只手送到阿保机棺内代自己“从殉”。这位太后顷刻间自断手腕的狠辣劲头,却比她从前逼别人殉葬更具杀伤力,从此后所有的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对述律平畏如虎蝎,对她的主张再不敢违抗。

【历史评价】

脱脱等《辽史》:后简重果断,有雄略。

蔡东藩:虏廷挺出女中豪,佐主兴邦不惮劳,只为立储差一着,被孙拘禁祸难逃。

【家庭成员】

述律氏家族本来起源于回鹘,述律后的曾祖魏宁做过舍利,即一种对契丹贵族中勇猛但没有官职的子弟设的称号,祖父是慎思,做过皇家总管梅里,父亲月碗也做过梅里。他和阿保机的姑姑结婚,生下断腕太后月理朵。 阿保机和述律平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耶律倍(图欲)、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