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保存至今完整大殿建筑木石接续的大柱和宋式斗拱《营造法式》规制的隔扇门东厢院碑园宋徽宗赵佶瘦金体手书碑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元妙观三清殿,典型宋代建筑风格,屋顶坡度平缓,正脊较短
时代:宋地址:福建省莆田市胜利南街
元妙观三清殿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莆田市内的兼济河畔,是一座道教宫观建筑。元妙观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重建,改名为“天庆观”,元代称“玄妙观”,至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讳,又改称“元妙观”。现存建筑有三清殿、山门及东、西岳殿各一座。
福建省莆田市元妙观三清殿顶部
三清殿是这座道观的主殿, 它是元妙观初建唯一存留下来的一幢建筑。内奉“太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玉清太上君”,故名“三清殿”。以后历代曾多次修葺。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原来面阔5间,后扩为7间,进深6间,殿堂结构严谨简朴。殿内有木石接续的大柱20根,每根直径约54厘米,柱头微具卷杀,柱础呈莲花覆盆形。斗拱硕大,斗底呈皿板形,高1.5厘米。斗拱和椽檩之间有彩绘的道教图案,隔扇门不仅很宽,也是唐宋习用的直棂式,整座殿堂保存有浓郁的宋代建筑风格。这座保存完好的三清殿对于研究宋代的建筑、彩绘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福州华林寺、宁波保国寺同被誉为江南古建筑之花,是古建筑专家经常引为经典范例的古建筑杰作。
元妙观三清殿宋代梁架
宋代规制隔扇门
元妙观东厢院为碑园,其中有立于南宋宣和元年(1119年)的宋徽宗赵佶瘦金体手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神韵丰采,精妙无比,为全国仅存的孤本,是研究道教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宋方昭手书的《兴化军祥应庙记碑》,详细记载泉州商人朱纺舟往三佛齐国(今印尼)的情况,是研究宋代外贸的珍贵史料。还有时期镌刻的《宋孝宗皇帝赐少傅陈俊卿札碑》、宋初王禹偁的《陈仁璧墓碑》以及苏轼、文天祥、文征明等历代名人题刻,荟集篆、隶、真、行、草各体书法,琳琅满目、古雅别致、弥足珍贵。
三清殿顶部为砌上露明造
元妙观三清殿
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梅园东路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