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教学设计卞鑫淼教学目的: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洛阳的“古”“美”“绝”“奇”。2、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3、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4、通过朗读欣赏和训练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2、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2、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导入课文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三百年的中国,请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五百年的中国,请到北京;如果你想了解三千年的中国,请到西安;如果你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国,请到洛阳。”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才俊辈出,人文荟萃,那么怎样选取典型的材料,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就立体全方位的再现它的美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文玲女士的散文《洛阳诗韵》(板书课题),看看她是如何来展示洛阳的美的。二:解题(1)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西周初期,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写《汉书》,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都曾云集此地。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2)诗韵——诗一般的韵味三:初读课文结合课文导读,在预习的基础上注意字词音义,自由朗读,初品诗韵并思考:1、开头哪些语段抒写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2、文章从哪些侧面选取材料描绘洛阳诗一般的韵味?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学生讨论后明确:1、1-5段抒写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2、关键性语句: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四、理清思路结合上述思考题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教师点拨)一(1—5)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二(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绝奇五、细析课文(一)读析1— 5自然段,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朗读设问(用原文中的话回答):1、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的原因是什么?特殊的机遇和亲缘、特殊的况味2、据上下文理解,“特殊的况味”指的是文化味,具体表现在哪里?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精神财富(二)从古、美、绝、奇四个不同侧面再品诗韵抓取关键语句品读文章(讨论;点拨)1、古:(1)、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 (中国佛教之源)(2)、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文化使者的象征,从域外“走”进洛阳)2、美:文中与牡丹相关有哪些美景美事?美景:王城公园,牡丹园。美事:牡丹花会 ,洛水之畔看牡丹(文化盛事)3、绝:唐三彩——造型如何?色彩,用途分别是什么?造型:优美、生动、逼真色彩:赭,白,绿用途: 馈赠亲友;文化使者,“走”向世界4、奇:龙门石窟的奇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修建历时久,文物数量多,奉先寺,卢舍那塑像(民族文化精华)5、集体读最后一段,找出点题句,明确“诗韵”的内涵。点题句:“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正徐徐向你展开……”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洛阳诗意浓郁,韵味悠长六、重点再现(教师点拨)一〔1—5〕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果) 展现了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二〔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绝奇(因) 民族文化挚爱的感情七、课堂练习洛阳亲友如相问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一片冰心在玉壶谁家玉笛暗飞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散入春风满洛城即从巴峡穿巫峡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便下襄阳向洛阳八、比较、拓展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是中国的四大古都,我们今天了解了洛阳,其他三个古都的命运如何呢?(学生提前查阅关于西安、北京、南京的资料,交流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通过比较这四个古都,我们不难看出,北京、南京已经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是国际化的大都市。而西安,除了它的故都底蕴,也已经是科技重城。只有洛阳,依旧保留了她作为文化古都的韵味,从这个角度也印证了本文作者所说“特殊的况味”。就像《绝版的周庄》中所说的,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那么北京、南京包括西安,他们的崛起是不是以古文化的毁灭为代价的呢?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我们以属于民族的东西的毁灭去走近世界时,世界会不会因此愈行愈远?我们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更企盼中国的富强,在这两者之间找一条合适的路,是我们今天更是未来所需要做的。九、课外作业查资料,从某一个具体的方面出发(如徽建筑、徽菜、庐剧、黄梅戏等),了解安徽的历史文化。教学反思:课上完后,总体感觉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在赶时间,在讨论的环节因时间的问题而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思维,同时,课堂上,教师的个别语言表达也不如人意。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外,还要进一步的考虑好课堂时间的安排,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附 录西安(十三朝古都):13朝——依照时间次序为: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西晋(愍帝4年)、东汉(献帝6年)。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机械制造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中国重要的武器制造地、中国唯一的大飞机制造地。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城市之一。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北京: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国际交往中心,是综合性产业城市。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循着北京经济发展要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思路,对经济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2005年在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北京被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政治、经济与文化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南京: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城市发展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目前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