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黄葛树

时间:2024-01-17 03:51:47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终于,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城市,想起四年前初来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校的行道树——榕树和黄葛树。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重庆很有特色的植物——黄葛树。

上图呈现的是学校中图外的这株黄葛树在9天中发生的变化,由黄叶——叶落——发新芽——绿叶。这仅仅是一株黄葛树9天之内的变化,下图呈现的是3天之内自然博物馆外三株黄葛树的变化,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拍到这组图片实属偶然,4.23是周一,自然博物馆没有开门,所以在两天之后再去,就发现左边的那株黄葛树发出嫩芽,中间的黄叶掉光了,最右边的绿叶变化倒不是太大,但是更茂密了。

不仅仅是不同时间段,同一黄葛树的变化很大;从同一个时间段看到的不同黄葛树,变化也明显。

第二次在重庆自然博物馆正门外,看到了这一幕,感觉四季在同一个画面出现了!很奇妙!

关于黄葛树四季同框这一现象,很多人也有和小编一样的疑惑吧,所以就咨询了研究生态学的刘锦春老师(一个超温柔的女老师~)。

刘老师在进行大量的文献整理后,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黄葛树是一类介于落叶与常绿之间的物种——冬青物种,冬青物种春天落叶延长了叶片的寿命,可能有两个好处:(1)叶片能够更长时间地进行光合作用,为植株在春天的生长提供更多能量;(2)冬天没有脱落的老叶中的氮磷等养分可以被转运到春天的新生叶中,这样减少了因落叶造成的养分不足,有利于春天新叶的迅速生长。(当然啦,结论是基于实验才能得出的,发现问题,做出假设之后,需要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很感谢刘老师能将她提出的假设共享!)

此外,同时同一种群,不同植株个体会在不同时间落叶,就会导致在不同时间出叶,保证了群体叶片年龄的复杂化,在面对昆虫捕食和应对多样性的突发的不利环境时是有益的,体现的是一种进化上的优势。

此外,关于黄葛树为什么会造成四季同框的景象呢?西大科协委员罗键老师也提出了四个可能的原因:

可能原因之一:栽培时间

有的专家说,黄葛树什么时候栽的什么时候落叶。这与它的适应性、周期性有关。黄葛树因为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在栽种之前,都会把一些枝叶、根系修到合适的程度后再移栽。植物有应激反应,摘叶断根后,生长节律被打乱了。到来年栽种季节,经过一年的周期性适应,黄葛树就开始落叶。而没有移栽过的黄葛树,会遵循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习性。

可能原因之二:不同品种

有的专家说,黄葛树落叶时间与移栽时间无关,与品种有关。黄葛树分3个品种:大叶黄葛树、二叶黄葛树和柳叶黄葛树。大叶黄葛树一般在深秋初冬落叶,二叶和柳叶黄葛树多在仲春初夏落叶。重庆黄葛树主要品种恰好是二叶黄葛树,三至五月落叶。

可能原因之三:冬青物种

有的专家说,黄葛树是一类介于落叶与常绿之间的物种——冬青物种。这类物种秋天不落叶,而在春天脱去老叶再长出新叶。关于冬青物种的春季老叶光合和养分再分配,尚缺乏种群和个体水平上的时间动态、决定因素及其后效应的研究。

可能原因之四:原生节律

还有专家说,由于黄葛树在原生地的落叶和萌发时间有差异,在移植到其它地区后,依然秉承着故土既定的生长节律。正如巴蜀地区、华南地区的竹类,被引种到欧美园林若干年后,也一如既往、高度同步的保持着原乡同种的开花(生死)节律。

黄葛树在佛经里被称之为神圣的菩提树。旧时风俗,在我国西南一带,黄葛树只能在寺庙、公共场合才能种植,家庭很少种植。其寿命很长,百年以上大树几乎比比皆是。

说到这里,还是介绍一下黄葛树吧!

黄葛树[Ficus 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 Corner (Moraceae)] 是桑科 榕属高大落叶乔木。

其叶互生;托叶广卵形,急尖;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开,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7-10对,网脉稍明显。果生于叶腋,球形,黄色或紫红色。

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根深杆壮,枝繁叶茂,生长快,寿命长,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

花期5~8月,果期8~11月。

以前只注意到黄葛树枝繁叶茂,不曾想其他特征,上次刘老师提到黄葛树和榕树一样有气生根。此后走在路边总会去瞧一瞧黄葛树是否真的有气生根?但小编发现,黄葛树的气生根比榕树要少多了,有些并不明显。

为什么有些黄葛树满布气生根?是因为它历经沧桑和蹂躏或者树龄太高不能满足枝条的营养需要。枝条留恋热土,馋出了气生根;如果黄葛树的树干的皮部受伤,伤口愈合之处往往也会产生气生根。

《资源志》中关于黄葛树的记载:“根:微辛,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叶:涩,平。消肿止痛。用于风湿骨痛,感冒,乳蛾,目赤;外用于跌打损伤。”

遇见它,让我体会到了这句俗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就像刚刚分别同窗好友,希望下次再见,我们都能立刻认出彼此,淡然一笑:“噢?你也在这里?”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