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特里伊格尔顿

时间:2024-01-17 05:36:27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是当代西方文论界继威廉斯之后英国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一直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左派”自居,对马克思的坚守和发展使其理论独树一帜,倍受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百度百科对于伊格尔顿做了如上这样一番表达,而这样一位大师,他具有怎样的烟火人生,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性感的灵魂和出众的觉察力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大师的生平。

特里·伊格尔顿在1943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附近萨尔福地区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他的家就在荒郊边上,一个世纪前那里曾是曼彻斯特宪章运动者的聚集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伊格尔顿众多的作品中充满了博智的思想和焕发活力的语言,但在这样一位大师的背后,是一段特殊又充满坎坷的人生经验。

通过阅读特里·伊格尔顿和马修·博蒙特所著的《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的对话》一书,我了解到很多他生平的趣事。而在整本书中,激进的家族基因和幽局式知识分子这两个词显得异常耀眼。

伊格尔顿的父母是第一代爱尔兰裔英国人。外祖父母来自爱尔兰共和国,他们在政治上具有强烈的共和主义意识。在伊格尔顿7岁的时候,外祖父就会唱一些很老的爱尔兰起义曲,有一次还坐在巴士车顶上放声高歌,但没唱完就被母亲制止了,伊格尔顿似乎感觉到了歌曲中的一些意味,虽然无法言状,但这却在他年幼的心里留下了痕迹。这大抵是伊格尔顿幼小身体中那种激进的家族基因,第一次进行了个体的涌动。

伊格尔顿的父母都接受过一部分中等教育,是有志气的工人,渴望让孩子也能接受中等教育。而在伊格尔顿所受到的为数不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带给他的影响很深。伊格尔顿的特殊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思维方式,始终萦绕在他作品的深处,儿时的懵懂思考,也是他能够站在文学潮涌中冷静洞察事物而不随波逐流的一份支撑。

伊格尔顿的父亲15岁时辍学,勤勤恳恳地工作升职,伊格尔顿感受到了他身上“有进取心,做事主动,足智多谋”的特质,从阶级的角度来说,父亲正在向小资产阶级靠拢。一位爱尔兰族谱学专家曾经告诉他:伊格尔顿家族在历史上多是19世纪后期的反叛者,有着激进的基因。这种激进,有时表现为研究问题的“刁钻角度”,有时体现为阐释问题的独特口吻,就如同他在《文化与上帝之死》中讨论的那个深刻的问题:上帝死后,如何在假定无信仰的世界生存?他带领着读者翻阅现代社会在寻找上帝替代者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困难与意义,为你打开思维的大门,进入一场属于这条激进染色体的头脑风暴,让人欲罢不能。

父亲有时候也会跟伊格尔顿聊政治,在那个天主教高度专制的年代,父亲作为一名正统的天主教教徒,其政治言论常常让伊格尔顿颇感震惊。伊格尔顿的父亲虽然话不多,但思维活跃,经常思考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这也为伊格尔顿对信仰的独特思考奠定了基础。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将这种头脑清晰的思考转化成了一份对于文学变革性考察的报告单。在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人总是顺流而下,看似浩浩汤汤,但伊格尔顿却始终坚持一种理智的思维方式,逆潮流而上,来讨论文学所拥有的道德价值,在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占据主导之时,拨云见月,引导读者打破这种新的迷信的崇拜。

“狄更斯是我文学道路的引路人”,伊格尔顿欣赏狄更斯的雄辩和活力,觉得他极富智慧,也很欣赏他的文字功底、词汇运用和他对人物的刻画,这些给伊格尔顿在语言上提供了很好的指引。但伊格尔顿似乎已经从狄更斯颇能恰当运用的那些艰深词汇中跳脱了出来,形成了一种诙谐又不失风雅的语言风格,在《文学阅读指南》中你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伊格尔顿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本书将文学理论阐释得风趣幽默,又促使人产生联想,以令人无法拒绝的姿态和理由向读者推荐一本又一本好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在时间紧迫的当下,读这样一本有趣且充满奥妙的书,实为一种欢喜。

但在另一方面,令人难以想象的,作为一个研读过那么多人文类书籍的人,伊格尔顿竟然会有社交上的障碍。而他甚至一直到中年,才克服这种社交上的不自信。关于此,伊格尔顿曾说:“当时我作为一个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通过十年寒窗摆脱了贫苦的工人阶级。所以尽管我成功地脱离了原来的环境,进人剑桥,但相比之下,我的社交和情感发展是落后的,尤其缺乏为人处世的技巧。”伊格尔顿的整个青年时代都是这样。他意识到自己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却没有人教导他在知识分子的生活圈中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公共压力。而在他渐渐形成的躲避式社交中,伊格尔顿自己慢慢发展出了一种幽居式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以抵御冷漠的外部环境。

也许只有在了解过伊格尔顿的人生经历后,我们才能大致明白其中的苦涩,从而也更能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所要表达的东西。伊格尔顿成长于一种冷酷的功利主义的环境,这种环境背后是一个不安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服务于生存,而文学是最不重要的活动。因此,尽管他极力反抗情感上的匮乏,但他的情感还是受到了这个环境的制约。他也曾花了很长时间去克服这种制约和恐惧,才成为今天的伊格尔顿。

在他的青年时期,伊格尔顿被一种不自信的心态支配,但今天他笔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文学理论作品,却一扫这种阴霾,无论是《文学事件》构造叙述的文学的五个维度,还是《文学阅读指南》中为映衬理论所列举的生动形象的例子,都是文学理论中值得一读的精品,既富有生趣又逻辑严谨。在读到他的文字时,也许你会觉得这个人或者风趣幽默、或者专业精深,但他经历过的很多煎熬,和生活赐予他的磨炼,都会透过纸张若隐若现地铺开在读者眼前。伊格尔顿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说实话,我对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仍然有些不适应,就好像有的人在艰苦跋涉达成目标并获得了一定声望后,发现自己仍然开心不起来一样,我们总觉得眼前的事物不真实,我们并不属于这里,一切都好像是别人的故事。”

孟子讲:“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其人,然后重读作品,会有更加不同的美妙体验。

特里·伊格尔顿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萨尔福一个工人阶级家庭,1961年进入剑桥大学,1964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作助理研究员。1969年转到牛津大学任教,长期担任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论讲座教授,现任曼彻斯特大学英文讲座教授。从60年代末直到现在,伊格尔顿已出版美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十多种。这些著作在当代西方美学界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界都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以至于有人把他和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三巨头。

联合书单活动获奖名单公布(5人)

《联合赠书|叮咚!您的贺岁礼已经上线啦~》

(精品已准备快递,请查收)

abr&歌

若水

秋水长天

那么

赫珥墨斯

《联合赠书|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获奖名单已于2月5日推送中公布

《文学事件》

作 者:特里·伊格尔顿

推荐语:本书反转了《理论之后》将文学边缘化的立场,伊格尔顿把目光转回文学,首先探讨被种种反本质主义话语简单处理掉的“文学性”范畴是否还能焕发生机。被乔纳森·卡勒称之为“最好的伊格尔顿”。

《文学阅读指南》

作 者:特里·伊格尔顿

推荐语:是什么让文学作品或好或坏?读者如何可以自由解释呢?诸如《黑绵羊巴巴叫》之类的童谣,是否可以充满隐藏的厌恶、反感以及侵略?在这本书里,特里·伊格尔顿比较有趣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文学阅读指南》对于文学研究的学生,以及所有其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都是一部加深他们理解、丰富他们阅读体验的理想选择。

策划 | 石见萌萌 文案 | 怪力神神

编辑 | 谠论侃侃 校对 | 石见萌萌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