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长寿路652号

时间:2024-01-17 21:42:29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长寿路,上海名街。其位于普陀区东南部,从前叫劳勃生路(Robison Road),东起长寿路桥,西止曹家渡,全长3140米。19世纪末,公共租界向吴淞江(即苏州河)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一带拓展,1900年工部局开始在该地界辟筑马路,以曾做过上海领事的英藉官员——劳勃生来命名这条路。1943年改以四川省长寿县命名。筑路以后,中外厂商纷纷沿路设厂开业,如商英白礼氏洋烛厂、公益纱厂、美商安迪生电器公司、日商内外棉各纱厂、华商溥益纱厂等。1926年,日人在劳勃生路小沙渡路口建筑川村纪念塔,周边百姓习称之“大自鸣钟”。是年,周边有商铺46家,形成沪西一条著名商业街。到1936年增至111家。上海解放前夕,大小商店多到414家。1993年10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批准,长寿路上有19家商业企业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誉。我以长寿路为专题,分集发一些与长寿路搭界的收藏品,以飨朋友圈同好,请多指导!

第二集目录

【11】长寿路416弄1号/大新振漂印染织厂(织厂) “海上神仙”、“美人花”、“巧克力”、“大星球、家常”蓝布、“古今美人”(五张布广告)、“新锚霖布”(书式火柴商标)

【12】长寿路582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全体同仁摄影,49.4.9摄于本厂”

【13】长寿路153~155号/顺昌祥兴记绸布庄 布庄包装纸(2K)

【14】长寿路582号/内外棉株式会社第一、第二工场 “新兴布保单”、“少女”、“聚贤村”、“四 君子”、“四君子”(五张布广告)

【15】长寿路227~229号/大华百货公司 商店包装纸(大32K)

【16】长寿路1118号/上海裕民毛纺厂 “上海裕民毛纺厂细纱、织布、修补能手合影,59.5.14”

【17】长寿路652号/上海纺织工业学校 “上海纺织工业学校棉纺科第十四班全体同学 毕业留念,56.10.1”

【18】长寿路1118号/上海裕民毛绒线厂 “双手牌”羊毛细绒商标

【19】长寿路582号/上海第一棉纺织厂 “紧跟毛主席就是胜利”(宣传画,16K),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9第一次印刷

【20】长寿路582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概况》,1947.6编印

【21】长寿路735弄78号/上海中华制线厂 绣花线颜色样本(硬纸板)

11

长寿路461弄1号/大新振漂印染织厂(织厂)

1936年,浙江镇海人史久茂购进闸北柳营路“大新染厂”。1938年将企业迁移至极司菲尔路(1943年改名梵皇渡路,1964年又改为万航渡路)676弄50号。1943年兼并了开设在劳勃生路(即长寿路)461弄1号的“曙光布厂”,改名“大新振漂炼染织二厂”。根据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编《1957年上海纺织工业企业概况》,解放初期大新振一厂在安远路674号; 二厂在长宁路296弄21号; 三厂在长寿路765弄1号。1966年大新振合并改为“国营上海第九印染厂”,厂址安远路674号。

12

长寿路582号/中纺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

该厂于1921年由日本三井洋行派遣川村千山在上海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创办,初名内外棉株式会社第十三、十四工场。1932年改第一、第二工场,有职工3000余人。抗战胜利后,翌年1月由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管,改称中纺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解放后由市军管会接收,1950年7月改名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国棉一厂)。1966年改上海第一棉纺织厂(上棉一厂)。在厂区主道南侧有一幢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三层楼洋房,1950年6月中共普陀区委正式成立就设在该幢楼内办公。当年小沙渡路劳勃生路交叉路口中央有一座高耸的“大字鸣钟”,就是为纪念日商川村去逝而树建的。久而久之,附近周边百姓以“大字鸣钟”取代该地块路名了。解放后,市政管理部门考虑该钟影响交通而被拆除。(上海第一纺织厂全体同仁摄影,1949.4.9摄于本厂)

13

长寿路153~155号/顺昌祥兴记绸布庄

长寿路解放后最大的百货商店就是“中百四店”了,而顺昌祥即是“中百四店”的前身。1951年12月28日,国营中百公司上海市公司第四门市部在顺昌祥布庄(153/155号)和南华袜厂第四分号棉织部(157号)原址上宣告成立,同时并入的还有万丰烟纸店(159号)、联合胶鞋商店(161号)、万乾油酱店(151号)等小单位,在以顺昌祥绸布店为主的基础上合并创办并诞生了普陀区第一家大型综合型国营商店——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简称“中百四店”)。之后,中百四店在1951年又将私营新公大南货店(278/280号)、大寿生药店(274/276号)、西陆正大布店(270/272号)并入,1960年又将天翔鞋帽店(197/199号)、大中华鞋店(193/195号)并入,1976年再将鸿茂祥五金店等一一并入,经营范围广而全之,有日用百货、针棉织品、棉布服装、文化用品、五金电料、鞋帽雨具、烟酒糖果、南北土产,以及后又增设的家用电器、呢绒绸缎、空调设备、黄金首饰、劳保用品、消防器材、工业用线等,一应俱全,近万个品种。

14

长寿路582号/内外棉纱厂第一、第二工场

内外棉株式会社(简称“内外棉”),1887年在日本大阪成立,资本50万日元,开始只经营印度棉花的进出口业务。日俄战争以后,于1909年决定在中国投资纺织业。在中国建厂之前,先招收了30名中国工人赴日到该社下属的西宫工厂学习纺织技术。1911年内外棉派遣棉花商川村利兵卫来沪,在宜昌路正式设立分社,下属的“水月工厂”(即内外棉第三厂,一、二厂设在日本)也在同月开业,拉开了内外棉在华投资实业的序幕。1921年,日本三井洋行派遣川村千山选择劳勃生路(即长寿路)582号,创办了内外棉第十三、十四工场。1932年后改称内外棉第一、二工场。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厂由国民党经济部接收,改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棉纺织厂。也就是后来的“上棉一厂”之前身,它也是我母亲生前的工作单位。

15

长寿路227~229号/大华百货公司

大华百货公司在劳勃生路大字鸣钟西第一家坐南朝北门面。东间是225弄永泉里弄口,西隔壁是祥泰银楼。大华百货公司与恒大绸布店(长寿路207~213号)中间正好隔了一条西康路。该店经售商品包罗万象,有各式鞋帽衫袜、毛巾手套、搪瓷器皿、保暖水瓶、化妆用品、手帕围巾、江西瓷器、各种料器、皮带皮匣等。经营口号是:“真不二价,童叟无欺”。

16

长寿路1118号/上海裕民毛纺厂

1935年,由“绒线大王”恒源祥绒线号沈莱舟携手兴圣街9家绒线批发店,集资20万元,创办了裕民国货毛绒公司。最初,与安乐纺织厂签约代纺绒线,由安乐厂生产双手牌、美女牌绒线,后设机自制。1937年5月,该公司改组为上海裕民毛绒线厂,资本增至35万元,除保留原来业务外,并委托章华二厂代纺地球牌绒线。为拓展规模,又向英商信昌洋行订购设备,准备在龙华谨记路口设置新厂,但随着日寇铁蹄踏入租界,建厂计划搁浅。1939年10月,该厂重新选择在马白路(今新会路)142号盖建新厂,有纺锭800枚。太平洋战争期间该厂营业受阻,曾一度停工达4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因双手牌细绒线市场上供不应求,裕民厂东山再起,以130万美金买下长寿路1118号英商怡和洋行下属的公益纱厂。至1948年该厂资本达50亿元,成为当年上海滩规模较大的毛纺织厂,专业生产双羊牌、地球牌粗绒线和双手牌细绒线。

17

长寿路652号/上海纺织工业学校

上海纺织工业学校,始创于1953年,位于普陀区长寿路652号(上海麻纺厂),前身为华东纺织管理局上海干部学校(后更名为上海纺织工业局干部学校),是经市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的、培养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该校座落于蜿蜒的苏州河畔,环境幽雅,闹中取静,适宜办学。几十年来,学校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了大专毕业生9332名,毕业生遍及全市及全国各地。图③是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纺专”),1959年成立。1960年改名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1961年11月,图①图②(上海纺织工业学校)与图③(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两校合并,校址迁长宁路1187号。图①这块地方过去是日本人开的东亚制麻株式会社和日华麻业株式会社(上海第一制麻厂前身),地址长寿路652号。照片的了望塔(主要用途消防)建筑今还在。

18

长寿路1118号/上海裕民毛绒线厂

该厂1939年10月在马白路(今新会路)142号建成开业,生产“地球”“双手”“双洋”牌高、中、低级粗、细绒线。1948年7月迁到长寿路1118号扩大生产规模,并向英国订购了1200锭绒线纺机,2600锭针织绒机,20台织机及呢织机300台。该厂1954年公私合营后,将安乐、恒丰、茂新三并入。1965年转产精纺呢绒,改名为裕民毛纺织厂。1966年9月改名上海第七毛纺织厂。

19

长寿路582号/毛主席视察“上棉一厂”

宣传画《紧跟毛主席就是胜利》,37.4X26.5(cm),上棉一厂工人业余美术组创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9月第一次印刷。画面描绘的是1957年9月18日毛主席亲临位于长寿路582号的上海第一棉纺织厂,在该厂区的通道旁驻足观看厂里工人们张贴出的大字报。

20

长寿路582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概况》1947年6月编

该厂于1921年由日本三井洋行派遣川村千山在上海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创办,初名内外棉株式会社第十三、十四工场。1932年改第一、第二工场,有职工3000余人。抗战胜利后,翌年1月由中纺公司接管,改称中纺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解放后,由市军管会接收,1950年7月改名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国棉一厂)。1966年改上海第一棉纺织厂(上棉一厂)。在厂区主道南侧有一幢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三层楼洋房,1950年6月中共普陀区委正式成立就设在该幢楼内办公。1960年上海科教制片厂拍摄纪录片《万紫千红》在全国上映,其内容就是宣传该厂大搞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的高涨热情。

21

长寿路735弄78号/上海中华制线厂

该厂专业生产缝纫机和手工绣花所用的各类漂染线。产品有“金福牌”木线团、独色绣花线及“金燕牌”闪色绣花线。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