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6节回春医疗保健操
1、游臂; 2、转腰; 3、甩臂; 4、双摇臂;
5、推拳; 6、拍胸; 7、叉跳 8、打背;
9、扩胸; 10单摇臂 11、甩拳; 12、搂拳
13左右弯腰; 14原地跑步 15 慢游臂 16、捺手;
17、上摇球 18、中摇球; 19、下摇球; 20、抓空;
21摇放辘轳 22、摸鱼; 23、大转腰; 24、挖泥;
25、打膝盖 26回头看足跟 27、打弯腰; 28前后弯腰;
29、转腰; 30、转膝 31、压腿; 32、前踢腿;
33原地小跳; 34、七敲; 35、八打 36、蹲堆;
37、大膝盖; 38抱脑颠足 39、托腹; 40左右蹬腿;
41、后踢腿; 44、洗眼; 45摩眼皮; 46、摩鱼腰
47、晃承泣四白 48、揉眼睛; 49、洗鼻; 50、按迎香;
51、指耳; 52、震耳; 53、搓手; 54全身抖动。
五、增补16节
55、干洗脸; 56十指梳头; 57、揉风池; 58、揉太阳;
59、转眼珠; 60两张熨目; 61、鸣天鼓; 62、搓耳;
63搓降压沟; 64、揉耳垂; 65、叩齿; 66、转舌;
67搓颈动脉 68按揉内关; 69搓涌泉; 70腹式呼吸
回春医疗保健操(教学版)
版本: 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发行时间: 2002年12月
地区: 大陆
对白语言: 普通话
简介:以下内容转自国家体育总局的介绍:
回春医疗保健操回春医疗保健操于70年代创编,在北京和其它地区推广,有众多的人参加锻炼。它集中了我国导引术,按摩学,养生学,针炙学等医学原理,方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经络,脏的基本理论,并吸取了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物学以及预防,治疗和康复医学等基本理论和实践精华。长期锻炼能达到强身健体,医疗康复的作用。
此操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体质的人,不需任何器具。
练习方法
准备:两脚分开同肩宽,头正,眼平视,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上虚下实,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体要虚灵,好似空灵无物,下实是指脐以下的下体要充实,好似精力充沛,内气满盈。思想安静,排除杂念。
1. 游臂;动作:右掌心拍打肚脐,呼气,同时左手背拍打身后命门穴(与肚脐相对称),力量稍重。拍打时手起吸气。两臂一前一后交替进行。配合拍打,两膝一屈一伸。拍打32下。
作用:勾通任督二脉,舒展经络。这是准备活动。
2. 转腰;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掐住命门穴两旁各1点5寸的肾俞穴。顺时针方向转腰,带动肚脐以下的两胯和两膝做小幅度旋转16圈,转向后时呼气,转向前吸气。上身和两脚不动,两腿要伸直。再逆时针方向转16圈。
作用:舒通经络,增加腰部血液供应,防治腰肌劳损,预防闪腰岔气,缓解肠粘连,消除腰疲劳,防治习惯性便秘。
3. 甩臂:动作:两臂高举头顶,手心向前,自然下甩,下限不超过臀部,双膝配合一屈一伸,轻松自然,上甩吸气,下甩呼气。甩16次。
作用:活动肩肘关节,增强末稍神经的经络活动,舒展五脏,防治肩周炎,手臂麻木。
4. 双摇臂:动作:双手置面前,手心向里,再左右分开,臂伸直,以肩为轴,双臂由前,下,后,上摇转16圈。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方向相反,再转16圈。,摇臂完毕时,臂向前伸直,然后还原。
作用:活动背、肩、肘部经络,防治肩、臂、肘、腕关节疾病。
5. 推拳;动作:两脚分开,一肩半宽,两腿稍屈,臀下坐,如骑马势。双手握拳,拳心向上置两侧腰间。先右拳用力向前推,拳心随即改向下,呼气;再用力把右拳收回腰侧,拳心改向上,吸气。换左拳,用同样方法,左右交替,共推32次。
作用:活动肩臂胳膊经络,增强臂力,强身壮力,辅助治疗全身无力,腰酸腿软,消化不良。
6.拍胸;动作:右手掌拍打左胸心前区,吸气,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胸肺区,呼气。交替进行。拍打的力量稍重为好,以自我感觉舒适为限。两边共32次。
作用;促进胸部心肺区气血畅通,对消除气闷,胸闷,胸痛有一定疗效。
7叉跳动作:两臂自然下垂,交叉在身前,两臂一左一右,互相摆动。第一次摆动,右臂在前,左臂在后,第二次摆动,左臂在前,右臂在后,交替进行。同时两脚一上一下,大腿稍抬高,原地跳动。抬高右腿时吸气,放下右腿时呼气。跳三十二次,冬季加倍。
作用:这是全身运动,轻松舒适,活动全身关节,促进血液循环。
8.打背;动作:右手掌经身前用力拍打左侧肩井穴(在颈旁肩部高处),吸气,同时左手背经身后用力拍打右后腰肾俞穴,(与肚脐对称后背正中的命门穴旁1.5寸处)换左手掌和右手背用同样方法拍打右肩和左腰,呼气。左右手掌交替拍打。两边共32次。
作用:防治高血压、肩周炎,调节气血,解除肩背酸痛。
9.扩胸;动作:两手握拳,掌心向内,肘平屈,左拳在右肘上,拳稍微超过肘,吸气,两臂用力向胸两侧扩展,挺胸、呼气。两拳回复平屈,左拳回到右肘下,用同样方法向胸两侧扩展,交替进行,共做32次。
作用:宽胸健肺,增强心肺功能,疏通气血,运肘练臂,增强免疫功能,起防癌作用,并能纠正鸡胸。
10单摇臂;动作:左手叉腰,拇指在后。右臂斜上举,以肩为中心,由前、下、后、上方向划12圈。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再由前、上、后、下方向划12圈,最后一圈手指向前甩出后,拉回叉腰。然后换左臂单摇,方法同上。
作用:活动肩、肘、关节和经络,防止肩周酸痛,上肢麻木,舒筋活络,使气血畅通。
11甩拳;动作:两手握拳,腰向左转,左拳向左甩出,与肩平,吸气,同时右拳移放左胸处,头随着左拳转动,眼注视左拳的前方。然后,腰向右转,用同样方法甩右臂,呼气。左右交替,共甩16次。
作用:活动颈、肩、臂、腰各关节,对老年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有疗效。
12.搂拳;动作:两脚分开,一肩半宽,两腿稍屈,臀半蹲,上身挺直,骑马姿势。两手握空拳,置于两侧腰间,拳心向上。右臂向前平伸,掌心转向右面,吸气,用力往腰间拉回,拳心转向上,呼气,再换左拳,方法同上,交替进行,共搂24次。
作用:导引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活动上肢关节和肌肉,并起调理脾胃作用。
13左右弯腰;动作:双手叉腰,拇指在后。上身渐渐往右弯,臀稍左移,重心落在左脚。弯腰呼气,起来吸气,一弯一起,连续8次。同样方法再往左弯8次。
作用:活动腰部和脏腑,防止脊柱活动不便,起调理脾胃作用。
14原地跑步;动作:握拳,屈肘,两臂摆动,原地跑步,脚平放落地。抬右腿时吸气,抬左腿呼气。跑64步,冬天加倍。
作用:活动肩、肘、腿经络,蠕动内脏,加快血液循环,对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15慢游臂;动作:右臂向前上摆,与肩平,左臂同时向后摆,不要用力。自然上下,上摆时吸气,放下呼气。配合手臂运动,两膝一屈一伸。共32次。
作用:解除跑步疲劳。
16捺手;动作:肘平屈,两手平放,手心向下,并齐在右腰前,由右向左用力捺4下,力量在前臂和手掌上,颤动手指。下捺时呼气,手起吸气。再由左向右用力捺4下,交替进行。共32下。
作用:增强臂力,防治手颤抖。
17上摇球;动作:两手如抱球, 举在头前部略抬头,沿上、左、下、右方向摇12圈,眼跟手转。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用同样方法,方向相反再摇12圈。
作用:活动肩、肘经络,增强脑垂体平衡能力,增强视力。
18中摇球;动作:两手如抱球,放在胸前,沿上、左、下、右方向摇12圈,眼平视前方,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用同样方法,方向相反再摇12圈。
作用:同17节。
19下瑶球;动作:两手如抱球,弯腰50°,两手从头顶部上方,沿上、左、下、右方向划大圈12圈,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用同样方法,方向相反再摇12圈。
作用:同17节,并活动腰部经络。
20抓空;动作:两臂下垂左右体侧。伸右臂,高举于头顶前方,手指松开,掌心向外,吸气,右手向头前方用力一甩抓空握拳,立即使劲收回体侧原位,呼气。换左臂,用同样方法,交替进行。共做32次。
作用:活动手臂关节经络,防治肩臂疾病,有调整心、肺、肝、胆作用。
21摇放辘轳;动作:右腿跨前一步,两臂前伸,两手握空拳,手心向下,如摇辘轳,由上往下摇,右腿微屈,左腿伸直,呼气;由下向上摇,左腿随着微屈,右腿伸直,摇到胸前要挺胸后仰,吸气。摇16圈。换左腿跨前一步,两手放辘轳,方法同上,方向相反。摇16圈。
作用:活动肩、肘、腰经络,增强脏腑蠕动,调理脾胃。
22摸鱼;动作:左脚向前方跨一步,伸直,右膝稍弯,肘平屈,两手伸平并齐,从右向左划大圈。划到左前方,左腿微屈,右腿伸直,上身挺直向前倾,呼气;沿左胸向右划,左腿伸直,右膝微屈,上身挺直向后倾,吸气,划12圈。换右腿向前方跨一步,用同样方法,再划12圈。
作用:活动腰、腿、肩、肘各关节经络。
23大转腰;动作:两脚分开,一肩半宽,两臂伸直举过头,沿上、左、下、右方向转6圈,下转时头稍低,两手到膝部,呼气;上转时,稍抬头,上身略后仰,吸气。转圈要缓慢,防止摔倒。用同样方法,方向相反,再转6圈。
作用:活腰健肾,使气血通畅,增强腰力,防治腰肌劳损。治腰痛,对腰、胯酸麻有治疗作用。
24挖泥;动作:两臂举在头顶两侧,吸气,手心向外。右手从右侧,左手从左侧下移,同时两腿慢慢下蹲,呼气;待两手移动到脚部前方时,手心转向上随身上托,两腿跟随慢慢直立。反复8次。
作用:活动腰、膝、髋关节,对五脏六腑起调理作用,并防治肥胖症。
25打膝盖;动作:上身微屈,双手交替拍打膝盖。打右膝吸气,打左膝呼气。共32下。
作用:解除两腿酸疼感,防治膝关节疾病。对腿软有疗效。
26回头看足跟;动作:肘平屈,两手并齐放在左侧腰部,头向右后转动,带动上身,两眼看到右足跟时,双手随着转到右后方吸气,双手向下按一下,呼气。然后头向左后转,用同样方法,交替进行。共16次。
作用:防治腰、肩、肘、脊柱关节骨质增生,对颈椎软骨骨质增生有疗效。
27大弯腰;动作:两手交叉在一起,手心向上,手臂往上伸直,连举3下,连续吸气3次;向前弯腰,两手向下慢慢按压3下,连续呼气3次。初练时按不到脚面,经过锻炼,逐步达到,腿要直,不能弯曲。重复2次。两手交叉再举3下后,腰向右转,用同样方法从上向右脚面按3下。重复2次。腰向左转,从上向左脚面,用同样方法按3下。重复2次。
作用:防治闪腰岔气、腰背酸疼、脊柱侧弯。
28前后弯腰;动作:在后腰处两手抱肘,上身向前尽可能弯腰,呼气。再尽可能向后仰,吸气。共16次。
作用:增强腰椎功能,沟通任督二脉,防治驼背,对体虚、肾亏、腰酸、背痛和腰椎骨质增生有疗效。
29转腰;动作:与第2节转腰相同。转32圈。
作用:与第2节转腰相同。这里重复一遍,消除以上各节弯腰活动可能引起的腰肌疲劳,防治外伤和闪腰岔气。
30转膝;动作:上身稍微前俯,两腿下蹲,两膝并拢,两手分别按紧左右膝盖,膝关节从右、前、左、后方向旋转16圈,向前转呼气,向后转吸气;方向相反再转16圈。
作用:活动膝关节,增强腰腿足膝功能,抵抗衰老。防治足膝痿软,酸痛、乏力和鹤膝风等症有疗效。
31压腿;动作:两腿分开一肩宽,伸直,上身前俯,两掌心分别压住左右膝盖,用力压16次。掌心下压时呼气,掌心起来时吸气。
作用:舒展膝关节经络,防治腿病。消除30节转膝后的膝关节疲劳。
32前踢腿;动作: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右大腿抬平,吸气:脚尖向下,脚面绷平,右脚尖向前踢,呼气,右脚还原。换左腿,用同样方法前踢。交替进行,共踢32下。
作用:活动腿、膝、踝关节,防治下肢无力、风湿麻木、酸痛,大小腿痉挛症。
33原地小跳;动作:两臂向前平伸,手心相对,先右臂,后左臂,交替上下摆动,同时两腿交替抬高,一上一下原地跳动,脚平落地。左腿抬高时吸气,放下时呼气,32次。
作用:活动全身关节、肌肉和五脏六腑,促使全身气血畅通。
34七敲;动作:一敲大陵穴:两手握空拳,拳心相对,两手腕关节横纹的正中两筋之间的大陵穴,对敲32次。二敲腕骨:两手握空拳,放松,右拳在上,拳心向上,左拳在下,拳心向下,腕骨穴对腕骨穴,用力敲打16次。换左拳在上,用同样方法,再敲16次。三敲合谷穴:双手握空拳,拳心向下,手臂向前平伸,用右拇指关节的高处,敲左手合谷穴16次(找穴方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边缘上,拇指尖到达之处,就是合谷穴);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敲右手合谷穴16次。四敲后溪穴:肘屈两手握空拳,拳心向里,第五掌骨小头后方的掌横纹头为后溪穴,双手对敲32次。五叉虎口:两手拇、食指分开,掌心向下,对叉虎口(相当于合谷穴),叉32次。六叉八邪穴:两手十指张开,手心向里,十指相对、叉五歧骨间的八邪穴,32次。七打内劳宫;右拳掌骨高处敲左手掌心的内劳宫穴。屈指握拳时,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即内劳宫。敲16次。换左拳敲打右掌心内劳宫16次。
作用:防治腕掌、手指肿麻无力,增强肺腑功能,灵活手指,防治手指麻木疼痛。
35八打;动作:右腿向前跨一步,左腿微屈,上身向前弯一打三阴交:左掌心拍打右脚内踝骨直上四个横指处的三阴交穴,右掌心在右脚外侧对应处同时拍打24次。二打足三里:右掌心拍打右腿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足三里穴,左掌心在右腿内侧对应处同时拍打24次,三打阳陵泉:右掌心拍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的阳陵泉穴,左掌心同时拍打内侧对应处24次。四打风市、血海穴。直立时,两手垂直中指尖触到处是风市穴;髋骨内上缘二寸是血海穴。以右掌心拍打风市穴,左掌心同时拍打血海穴24次。五打箕门;右腿向前跨一步,以左掌心拍打血海穴上六寸处的箕门穴,右掌心同时拍打右侧对应处24次,然后两掌心从三阴交沿着腿的两侧向上连续拍打到箕门,再从箕门向下连续拍打到三阴交。右腿还原。换左腿向前跨一步,用同样方法拍打左腿各穴。拍打完,还原直立。六打居髎:(即胯轴,在十一肋骨前端之下六寸三分处)右掌心拍打右腿居髎穴,左掌心同时拍左腿居髎穴24次。七打承扶(坐骨神经):两膝微曲,臀下蹲,右掌手指拍打右臀下横纹之中央处的承扶穴,同时左掌手指拍打左臀承扶穴24次。八打环跳:(在股骨大转子的后方,并足直立时出现的凹陷处)右掌心拍打右腿环跳穴,左掌心拍打左腿环跳穴24次。两掌心从两腿的居髎,经承扶同时连续拍打到环跳穴各3次。再从环跳穴连续拍打到居髎穴。
作用:对下肢穴位进行拍打,产生刺激作用,疏通经各,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防治下肢关节酸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偏瘫和功能性腰腿痛。
36蹲堆;动作:两臂前伸与肩平,手心向下,两腿慢慢弯屈下蹲,上身挺直,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反复8次。最好深蹲,蹲到底,但不要勉强。
作用:活动腿踝、膝关节经络,增强腿力,防治腿、膝酸软无力、疼痛,辅助治疗髋,膝关节炎。
37打膝盖;动作:膝关节略屈,右手掌拍打右膝盖一下,吸气;再左手掌拍打左膝盖一下,呼气。交替进行,共打32次。
作用:解除36节蹲堆对腿、膝的疲劳,防治膝关节病,对腿软、腿痛有疗效。
38抱后脑颠足跟;动作:双手叉在一起,抱着后脑颠足跟,脚跟颠起吸气;脚跟落地,呼气;要收腹提肛。一起一落为1次,颠8次。
作用:防治足跟骨剌足跟病和痔疮。沟通任督二脉,使脊髓大脑充满活力。浴话说:"背后七颠百病消"就是这个动作。
39托腹;动作:身体放松,两手叉在一起,手心向上,身下沉,两手托住小腹不动,两腿膝盖上下颠动200次。膝盖下颠时呼气,上颠时吸气。
作用:对五脏六腑起调理作用,防治习惯性便秘、肠胃病;肥胖症,能减轻体重。
40左右蹬腿;两手叉腰,拇指在后。右腿侧屈收回,吸气,随即足跟用力向右蹬出伸直,呼气,换左腿用同样方法交替进行,左右共16次
作用:活动腿关节,膝髋关节酸痛无力有疗效。
41.后踢腿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右腿后屈,足跟踢臀部,吸气;腿落地呼气。换左腿,用同样方法,交替进行。左右共16次。
作用:活动下肢关节,防治腿膝酸痛无力。
42转脖颈(或搓脖颈)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两眼微闭,头由右、下、左、上方向慢慢转6次,向下转,尽量低头,呼气;向上转,尽量仰头,吸气。方向相反,用同样方法再慢转6次。
作用:防治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晕车、晕船和神经官能症。
注意:高血压者不做"转脖颈",改做"搓脖颈"。方法:两手手掌紧按后脖颈,用力向左右往返搓32次。向左搓呼气,向右搓吸气。搓毕,右手掌紧紧抓住后脖颈的中心捏5下。
作用:高血压患者后脖颈有僵硬的痂结,搓擦后,逐渐软化,有利于降压,活动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对神经性疾病有疗效,使颈项灵活,精神焕发,防治颈椎增生、落枕和扭伤。
43.揉搓压膝动作:右腿向前跨一步,伸直,左腿微屈,双手摞在一起,右掌在下,放在右膝上,从右、下、左、上方向揉16圈。向下搓呼气,向上搓吸气。方向相反再揉16圈,揉毕,不要站立,双手上下搓膝16次。向下搓呼气,向上搓吸气。搓毕,双手用力在膝盖上向后慢压16次。向下压呼气,掌心略起时吸气。压毕,右腿收回还原。换左腿,用同样方法做揉膝、搓膝和压膝。
作用:活动膝关节,防治膝关节病。
44洗眼动作:两手半握拳,眼微闭,两拇指弯曲,拇指背分别轻轻地压在左右眼球上,将上眼皮向内眼角晃动,呼气,晃回吸气。晃32次。
作用:使眼四周组织气血畅通,维护肌肉弹性,防治眼睑下垂,对近视、远视、白内障、老花眼有一定疗效。
45摩眼皮动作:两手中指腹,轻轻地从左右两个内眼角顺着上眼皮往外眼角划圈,吸气;再往回沿下眼皮划到内眼角,呼气。共16圈。
作用:按摩白眼球,治疗眼病。
46摩鱼腰动作:两眼微闭,两手的中指和食指由两眉之间的印堂穴,分别沿眉毛用力按摩到太阳穴,吸气。手指离开太阳穴,呼气。反复做16次。
作用:鱼腰穴在眉中心凹陷处。按摩鱼腰,防治角膜炎。此节同时按摩印堂穴、攒竹穴(眉头内侧凹陷处)、丝竹空穴(眉梢外侧端凹陷处)和太阳穴。按摩印堂穴,治眼病和头病。按摩攒竹穴,使眼明亮,治近视,流泪、头痛。按摩丝竹空穴,防治眼病和偏头痛。
47晃承泣四白取穴方法:承泣穴:眼平视,瞳孔直下,在下眼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眼眶下正中一横指。动作:两眼微闭,两手中指指腹压住承泣、四白,同时分别向里晃动,呼气;晃回吸气。共16次。
作用:防治近视、远视、老花眼。
48揉睛明动作:左手叉腰,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轻轻地捏揉两眼内眼角的凸部分,这是泪管头,手不离开,连捏带揉16圈。向下揉呼气,向上揉吸气。16次。
作用:防治见风流泪、近视、远视、老花眼,改善眼球四周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及眼肌功能,消除视力疲乏。
49洗鼻动作:两手中指指腹紧按鼻翼两侧,同时从两边向鼻尖处挤一下,用力沿鼻梁向上搓到内眼角,吸气;再轻轻搓回鼻翼两侧,呼气。上下为1次,做16次。
作用:促使鼻粘膜血液循环加快,减少冷空气对肺脏的刺激,增强耐寒力,防治感冒、鼻炎、鼻窦炎、鼻出血,并使嗅觉灵敏。
50按迎香动作:双手食指按揉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揉16圈。向上揉,吸气;向下揉,呼气。
作用:防治鼻塞、感冒、鼻炎、鼻窦炎,维护嗅觉功能。
51指耳动作:双手握拳,食指伸直,分别捅进左右耳孔向前转3圈,再向后转3圈,往里一捅拔出来。每圈向上时吸气,向下时呼气。做8次。
作用:防治耳鸣、听力减弱、耳聋,增强听觉功能。
52震耳动作:两手掌心用力按压左右耳孔,其余四指按压后脑枕骨不动,吸气;把掌心突然离开,可以听到耳膜的震动声浪,呼气。反复10次。
作用:同51节指耳。
53.搓手;动作:右腿跨前半步,伸直,左腿微屈。右手放在右膝上,左手心按在右手背上,从手背用力搓到手指,呼气;从手指搓回手背,吸气。共32次。右腿还原,左腿跨前半步,用同样方法搓左手32次。
作用:防治手部麻、痛、无力。
54.全身抖动动作: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膝稍屈,一屈一伸,带动全身抖动。手和上肢有病,两手下垂;高血压和腿病患者,手90°平放;腰疼和心脏病患者,手50°斜放。两手、两膝和全身肌肉、内脏、乳房、男子阴囊、女子阴部等,都有抖动感,上下牙齿也抖动,即"叩齿"动作。手、膝下抖时呼气,上抖吸气。速度不宜太快。共200下。
作用:抖动全身,使内脏运动,消除疲乏,增强全身血液流通,睡前做,防治失眠。
五、增补16节
55干洗脸;动作:两手掌心紧按两腮下部,手指向上,两个中指分别按紧鼻两测,用力向上搓擦,经过双眼到上额时,吸气,改变方向,右掌在前,手指向左,左掌在后,手指向右,继续用力搓擦,经过头顶到后颈时,呼气。两掌分开,右掌沿右脖颈,左掌沿左脖颈,回到两腮下部为一次。共洗16次。
作用:调整血压,高血压可降压,低血压可增压,明目醒脑,防治眩晕,工作过累可消除疲劳,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减少皱纹,久练使老年人少生皱纹,满面红润。
56十指梳头;除母指外,两手手指并列一字形,置于前发际的中间,吸气,手心向后,用指尖和指甲往后梳头,经过头顶梳到后颈。呼气。反复梳16次。两手手指分别置于前额两角的头发边沿,吸气,向后梳,经过耳后到后脖颈,呼气,梳16次。
作用:反复梳头,通过摩擦产生电感应,刺激头部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使脑神经和脑动脉舒展,松驰,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对脑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利于防止脑动脉硬化,防止中风,促进脑部新陈代谢,延缓头发憔悴,早衰,有利于头发呼吸及油腻、皮屑的消除,使头脑清爽,能提高思维力和记忆力。
57揉风池;眼平视前方,两手指分别紧按在后脑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的左右两个“风池穴”(与耳垂相平),顺时针方向,揉十六圈,向下揉呼气,向上揉吸气,方向相反再揉十六圈。
作用:风池穴是风邪入脑的要冲,中医治风的要穴。去风散寒,增强抵抗力,防治中风,头痛、感冒、落枕、颈项强疼、耳鸣、失眠、健忘、腰背疼和腿软无力。
58揉太阳;太阳穴在眉梢和外眼角外一横指的凹陷处。两个拇指腹分别压住左右两个太阳穴,顺时针方向,用力稍强,揉十六圈,方向相反再揉十六圈。向下转呼气,向上转吸气。
作用:按揉太阳,疏通脑部经络,去虚火,是大脑发生反馈反应解除疲劳,清脑明目,治头昏眼花,起健脑作用。太阳穴附近有许多毛细血管,按摩此穴,加快血液循环,使脑血管畅通,促使脑动脉硬化逆转,对预防中风有效。
59转眼珠:头和颈不动,两眼珠同时顺时针方向转六圈,向前看一会,方向相反,两眼珠再转六圈。转的幅度要大,眼珠尽量转到每个方向的顶点,向下转呼气,向上转吸气。
作用:明目防花,消除眼疲劳,防止弱视,近视和视力衰退。
60两掌熨目:两手掌合拢,手心相对,用力搓掌心,越搓越快,越快越用力,使掌心搓热,产生电感应,乘热将两掌心迅速按住眼珠,眼要睁开,睁大,使热源接触到眼珠,手指向上,手掌心按住眼周围的穴位,顺时针方向,两掌心同时压揉十六圈,向下转呼气,向上转吸气。方向相反,再揉十六圈。
作用:电热熨润两眼,防治视力模糊,头晕眼花,远视和近视。
61鸣天鼓;两手紧紧按住两耳,听不到耳外声响,除拇指外,其余四指轻轻敲打小脑,(再脑后中央两条脖筋的上部高骨处)。敲三十二下,听到咚咚击鼓声。敲时呼气,手指提起时吸气。
作用:小脑是12条经络的各条阳经聚会之所,轻击可清醒头脑,增强记忆力,恢复脑疲劳,有健脑之功,防止耳疾,耳聪目明。
62搓耳;两掌心置于两耳尖的上方,两掌向下搓擦,将耳尖搓弯,盖住耳孔,搓到耳垂下部,呼气,再将耳垂推向上,使耳垂弯曲,盖住耳孔,吸气,反复搓到耳部发热为止。
作用:防治耳动脉、脑动脉硬化,防治耳鸣,维护听觉功能。
63搓降压沟;两手握空拳,拇指按住耳壳后部上方三分之一(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在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即“降压沟”。两食指按住耳前上方,拇指沿着降压沟,从上往下搓,呼气,拇指回到上方吸气,反复32次。
作用:促使高血压降低。
64揉耳垂;两食指从前侧按住两个耳垂,两个拇指分别从耳后按住耳垂,两食指同时快速揉搓耳垂,揉搓一次,轻轻将耳垂向下拉一下,呼气,食指回到耳垂上部时吸气。共32次。
作用:疏通全身气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65叩齿;双唇轻闭,上下牙相互叩击,铿然有声,用力自然逅增,共32下,叩齿后产生的津液要咽下。
作用:开通脾胃,顺滞气,增强消化系统机能,健齿、固齿。增强口腔嘴嚼机能,防治老年齿槽脱落。
66转舌;双唇轻闭,舌尖舔住上颚,暂停呼吸,舌尖顺时针方向与龈外嘴唇里转舌16圈,方向相反再转16圈,转毕,舌尖平放,把口中的津液,即唾液,鼓腮漱口3下后咽下。
作用:增多津液有益胃助消化,提高食欲,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增强脾胃功能。津液为人体之宝,有杀菌、解毒、防癌、提高免疫力、补肾气,防止老年人口干舌燥的作用。
67搓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位于颈部前方喉管的两旁,用手触摸,感到搏动的即是。解开上衣的第一粒纽扣,头稍抬,右手四个指肚并拢横着按在前颈部下方喉管的左边,手的右上方按压着喉管,手指的中央和左下方,按压着颈总动脉,及其旁的颈内动脉,以及周围的甲状腺,用口呼,由下向上直线搓擦到前颈的上部和额下,吸气,再轻轻向上搓回,铿然有力,反复16次。换左手用同样的方法搓擦喉管右边的颈总动脉16次。
作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通道,又是颈动脉硬化、頚中风的常见部位。用脑擦疗法增强血管的灵敏度,促使动脉壁上的粥样斑块逐渐脱落,恢复血管弹性,对防治颈动脉和脑动脉硬化有良好作用。
68按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正中直上的两个拇指处(两筋之间)。右手拇指肚按揉左手内关穴,食指和中指拖住左腕背横纹正中直上,两个大拇指处的外关穴,与内关穴对应,沿顺时针方向,按揉内关穴16圈,向下揉呼气,向上揉吸气。方向相反再揉16圈。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按揉右手内关穴。
作用: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的重要穴位,以指代针,直接增强心脏供血,对稳定期的缺血性心脏病,坚持锻炼,有显著疗效。
69推搓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的正中凹陷处。睡前用热水洗脚,浸热涌泉穴后,左脚架在右大腿上,左手将左脚趾握住向上微翘,右手手指和手掌心从足跟向前用力推擦涌泉,呼气,手掌搓回,吸气,反复搓100——200下,越搓越快,越快越用力,掌心和足心均有热感。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搓右脚涌泉穴。
作用:热水浸涌泉,促气血畅通,消除疲劳。搓擦涌泉,温补肾经,益精填髓,防治腰酸腿软,下肢浮肿,降血压,养肝明目。治失眠,滋润肾水。
70腹式呼吸;坐式,最好仰卧式,全身放松,右手掌置于腹部中央,左手掌放在右掌上。腹式呼吸的要点是,先呼后吸,口呼鼻吸,呼收腹吸鼓腹,呼透吸足。初练呼气,两手轻轻压腹,以助呼尽氮气,吸气时鼓腹把手抬起。初练时一分钟呼吸15次,经过锻炼,逐步做到一分钟10次以下、每次练5分钟。
作用:以腹式呼吸法代替胸式呼吸法,可扩大肺活量,提高吸氧机能,改善心脏,血管和肺部活力,使心脏适应氧气较多或不足的环境,使肺良好的吐故纳新,使心静气活,消除忧郁,睡时练,防失眠,助熟睡。这是防治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的重要措施。
功能和原理:此操依靠自身的十四条经脉和众多的络脉与354个穴位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按摩,防治疾病,达到自我健康。经络是人体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调理)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经络失控是各种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反之,控制、激发经络,锻炼经络是使疾病得到治疗和康复的根本手段。回春医疗保健操的特点之一就是用拍打、按摩、蠕动等方法激发和刺激穴位,从而疏通十四经络,使气血畅通,达以防病治病的作用。
注意事项:1.撞伤、骨折、高热、手术卧床的病人、严重的脑血管、心血管病人,皆不可练。
2.锻炼动作的速度不宜太快,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限,制在30-45分钟之间,以全身放松舒服为度。
3.老年人不宜不低头,大弯腰,防止脑、心血管意外。
4.个别动作不适合本人练的,可以不练,少练几个动作不会影响锻炼效果。
报送者:北京市回春保健操协会
创编者:吴春田 北京市医疗保健操研究会
一、前言:
二、医疗保健操的产生和法展
三、医疗保健操的练习和效果
四、医疗保健操的动作、作用与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