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棠棣中文网

时间:2024-01-17 22:46:09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求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棠棣

棠棣之华,鄂五各反不韡韡音伟,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待礼反。

兴也。常棣,棣也。子如樱桃可食。鄂,鄂然外见之貌。不,犹岂不也。韡韡,光明貌。○此燕兄弟之乐歌。故言常棣之华,则其鄂然而外见者,岂不韡韡乎。凡今之人,则岂有如兄弟者乎。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叶胡威反,

原隰裒薄侯反矣,兄弟求矣。

赋也。威,畏。怀,思。裒,聚也。○言死丧之祸,他人所畏恶。惟兄弟为相恤耳。至於积尸裒聚於原野之间,亦惟兄弟为相求也。此诗盖周公即诛管蔡而作。故此章以下,专以死丧急难斗阋之事为言。其志切,其情哀。乃处兄弟之变,如孟子所谓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者。序以为、闵管蔡之失道者得之。而又以为文武之诗则误矣。大抵旧说诗之时世,皆不足信。举此自相矛盾者,以见其一端,后不能悉辨也。

脊音积令音零在原,兄弟急难叶泥沿反,

每有良朋,况也求叹音滩叶他捐反。

○兴也。脊令,雝渠。水鸟也。况,发语辞。或曰,当作怳。○脊令飞则鸣,行则揺。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而言当此之时,虽有良朋,不过为之长叹息而已。力或不能相及也。东莱吕氏曰:疏其所亲,而亲其所疏,此失其本心者也。故此诗反覆言朋友之不如兄弟。盖示之以亲疏之分,使之反循其本也。本心即得,则由亲及疏,秩然有序。兄弟之亲即笃、朋友之义亦敦矣。初非薄於朋友也。苟杂施而不孙,虽曰厚於朋友,如无源之水。朝满夕除。胡可保哉。或曰,人之在难,朋友亦可以坐视与。曰: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则非不忧悯。但视兄弟急难,为有差等耳。诗人之辞,容有抑扬。然常棣,周公作也。圣人之言,小大高下皆宜,而前后左右不相悖。

兄弟阋许历反于墙,外御其务音侮,

每有良朋,烝之承反也无戎叶而主反。

赋也。阋,斗狠也。御,禁也。烝、发语声。戎,助也。○言兄弟设有不幸斗狠于内,然有外侮,则同心御之矣。虽有良朋,岂能有所助乎。富辰曰: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叶桑经反。

赋也。上章、言患难之时、兄弟相救、非朋友可比。此章遂言安寧之后、乃有视兄弟不如友生者。悖理之甚也。

傧宾胤反尔笾豆,饮酒之饫於虑反,

兄弟既具,和乐音洛且孺。

赋也。儐,陈。飫,饜。具,俱也。孺,小儿之慕父母也。○言陈笾豆以醉饱,而兄弟有不具焉,则无与共享其乐矣。

妻子好去声合,如鼓琴瑟,

兄弟既翕音吸,和乐且湛音耽叶持林反。

赋也。翕,合也。○言妻子好合,如琴瑟之和,而兄弟有不合焉,则无以久其乐矣。

宜尔室家叶古胡反,乐尔妻帑音奴,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赋也。帑,子。究,穷。图,谋。亶,信也。○宜尔室家者,兄弟具而后乐且孺也。乐尔妻帑者,兄弟翕而后乐且湛也。兄弟於人,其重如此。试以是究而图之,岂不信其然乎。东莱吕氏曰:告人以兄弟之当亲,未有不以为然者也。苟非是究是图,实从事於此,则亦未有诚知其然者也。不诚知其然,则所知者,特其名而已矣。凡学盖莫不然。

常棣八章,章四句。

此诗首章,略言至亲莫如兄弟之意。次章乃以意外不测之事言之,以明兄弟之情。其切如此。三章但言急难,则浅於死丧矣。至於四章,则又以其情义之甚薄,而犹有所不能已者言之。其序若曰。不待死丧,然后相救。但有急难,便当相助。言又不幸而至於或有小忿,犹必共御外侮。其所以言之者,虽若益轻以约、而所以著夫兄弟之义者,益深且切矣。至於五章,遂言安寧之后,乃谓兄弟不如友生,则是至亲反为路人,而人道或几乎息矣。故下两章,乃复极言兄弟之恩,异形同气。死生苦乐、无适而不相须之意。卒章又申告之,使反复穷极而验其信然。可谓委曲渐次,说尽人情矣。读者宜深味之。

典故:

棠棣:

《诗·小雅·常棣》篇名,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也作“常棣”。后常用以指兄弟。

三国·魏·曹植 《求通亲亲表》:“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

唐·张九龄《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兴属蒹葭变,文因棠棣飞。人伦用忠厚,帝德已光辉。”

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明·沉鲸《双珠记·遗珠入宫》:“棠棣久飘零,几回寂寂,闻鸟顿心惊。”

傧豆:

《诗·小雅·常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傧,陈列;豆,食器。后以“傧豆”表示兄弟友爱和睦。

清·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承师奉函席,侍母升轻轩。约束戒僮隶,傧豆洽弟昆。”

鹡鸰在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咏叹。”郑玄笺:“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鹡鸰,也写作脊令,后即以“鶺鴒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典。

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鳩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鶺鴒在原之情。”

明 沉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猛省著鶺鴒在原,瞥见了荆花旧妍。”

鲁迅《徬徨·弟兄》:“你还是早点回去罢,你一定惦记着令弟的病。你们真是'鹡鸰在原’”。

脊令:

源见“鹡鸰在原”。喻兄弟,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脊令同鹡鸰,

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清·卓尔堪《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岂无鹡鸰,固镇名器。”

宋·叶适《送巩仲同》诗:“天催鹡鸰玉楼去,漱流不并龙洲旁。”

脊令飞:

源见“鹡鸰在原”。喻兄弟同来。

清·袁枚《二月中似村公子过白下值予游杭州不获相见》诗:“春梦过时蝴蝶老,好风吹处脊令飞。”

脊令原:

同“鹡鸰在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

清·吴伟业《观蜀鹃帝剧有感》诗之二:“二月东风歌《水调》,脊令原上使人愁。”

唐·孟浩然 《入峡寄弟》诗:“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明·谢榛 《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一对郫筒肠欲断,鶺鴒原上草萧萧。”

鹡鸰心:

源见“鹡鸰在原”。指兄弟友爱之情。

唐·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诗:“早闻牛渚咏,今见鹡鸰心。”

鹡原:

同“鹡鸰在原”。

清·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诗序:“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檣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鶺原。”

令原之戚:

源见“鹡鸰在原”。

指兄或弟去世。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序》:“绍定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录,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

令原之痛:

源见“鹡鸰在原”。

指因兄或弟去世而引起的痛苦心情。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此册乃伯兄圣常物,细书皆兄手迹。先公尝取而置诸案头,有讹则正之。其有当于理,则加圈点,此则公之手笔也。遗编犹在,而风木之悲,令原之痛,遂无已时。”

鸰原:

源见“鹡鸰在原”。

喻指友爱的兄弟。

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宋·范成大《新馆》诗:“鴒原定相念,因风报无恙。”

郁达夫《寄养吾二兄》诗:“与君念载鴒原上,旧事依稀记尚新。”

原鸰:

源见“鹡鸰在原”。

喻兄弟友爱,急难相助。

唐·李商隐《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文》:“原鴒奕奕,沼雁驯驯。”

在原:

源见“鹡鸰在原”。

指兄弟。

《北齐书·元坦传》:“汝何肆其猜忌,忘在原之义?”

《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太宗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

宋·洪迈《容斋五笔·<汉书>多叙谷永》:“予亡弟 景何 ……尝见梁弘夫诵《汉书》,即云:'唯谷永一人,无处不有。’弘夫验之於史,乃服其説。今五十余年矣,漫摭永诸所论建,以渫予在原之思。”

孔怀:

《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郑玄笺:“维兄弟之亲,甚相思念。”后因以“孔怀”代指兄弟。

《晋书·熊远传》:“尧取舜于仄陋,舜拔贤于岩穴,姬公不曲绳于天伦,叔向不亏法于孔怀。”

《隶释·汉慎令刘修碑》:“建宁 四年五月甲戌卒,二弟龙纯,挛哀孔怀。”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叙》:“辰不以闇浅,得因孔怀之亲,数与輅有所諮论。” 管辰,管辂之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璜 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心既痛矣,即为甚思,何故言有如也?观其此意,当谓亲兄弟为孔怀。”

唐·李峤《被》诗:“孔怀欣共寝,棣萼几含芳。”


阋墙:

《诗·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墙,外御其务。”谓兄弟相争于内。后用以指内部相争。亦作“鬩墻”。

明·吾丘瑞《运甓记·琅琊就镇》:“皇路多艰,鬩墙频构,愧拥节旄南控。”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使遭兄弟之变者尽如是,鬼尚有鬩墻之衅乎。”

郭沫若《贺日本内山书店成立三十周年纪念》诗:“如何垄断居奇者,尾逐妖星惯阋墻。”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