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建军大业

时间:2024-01-19 01:23:41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电影《建军大业》

想告诉人们什么?

上个世纪前叶,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翻天复地的大事,也成就了许多的大业。这其中有两件格外举世瞩目的,当属中国共产党建党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军队这两个大事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这两件大事不算久远,中共建党建军也还不到百年。可在这一时期里,这两件事让中国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也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作为后来人,记录研究这许多伟大的历史和片段,通过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讴歌缅怀这段历史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以及为历史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英雄人物,都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有能力的人们应该做的事情。

1

在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一部名为《建军大业》的电影出品了,上映伊始就招来了一些争议,而且争得还十分热闹。主要围绕拍片该不该征求烈士后人意见,该不该启用大量的“小鲜肉”来出演,这些让我看来没多大意思的话题吵来吵去。

而真正需要探讨的就是,既然是反映一个重大的历史故事,尤其是让百年后的人们真正需要正确认识和了解的那些历史故事,特别是对未来有何意义,这部作品做得究竟如何,却鲜有讨论。包括咱们的官媒和互联网媒体。

我的看法是,这是一部名不副实的文艺作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严重误导甚至有害的文艺作品。

为什么?

一,主题有误,概念不符。二,虚无历史,有损英烈。三,情节荒唐,胡编乱造。

2

第一个问题。影片片名《建军大业》。顾名思义,建军者,很显然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大业者,是伟大的事业的意思。

影片所叙述的内容,大体从“4.12”政变屠杀共产党起,然后浓墨重彩南昌起义的过程,也叙述了一段秋收起义,一句话说了三湾改编,一段字幕说了古田会议。如此的电影叙事和表现,这就为观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大业?观影之后,真的让多少了解一些中共党史军史的人们对此啼笑皆非!

建设一支军队,从形式上说,总得有名号有建制吧。从思想上说,总得有灵魂吧。功成一番事业,那也得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影片既然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大业,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简单讲,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大业,起始于国共联合创办黄埔军校,奠基于湘赣边界,鄂豫皖,湘鄂西和陕北这几大暴动成果,我们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打出了成建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先是称工农革命军)旗帜。

至于南昌起义,只不过是借国民党左派的名义,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因为当时部队打的旗号仍然是国民革命军,成立的是以邓演达,宋庆龄为首的革命委员会,目标也是南回广东,再次北伐。

至于后来为什么把“八.一”南昌起义这一天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说法很多,也没有必要去论来论去。能让我们后人记住这个值得普世庆祝的节日,缅怀那可歌可泣的岁月就可以了。而既然要讲建军大业,仅仅浓墨重彩南昌起义是远远不够的,而不表述清楚人民军队形成过程的许许多多的重要事件和史实,能称之为建军大业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还在于它从建军伊始,就确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归属,要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就必须保证军队始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就是俗话说的,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

今年建军节阅兵,走在最前面的是三面旗帜,第一面就是党旗,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人民的军队,有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有了新中国。人民军队的这一建军原则由毛泽东同志在三湾和古田确定的,迄今九十年不变,又说明什么?对我们今后的意义和影响这里暂且不展开。

影片既然讲的是中共的建军大业,为什么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对于中共真正确定了全面的建军思想和原则,这么重要的史实和精彩的过程都只是一句话和一块字幕,就这么一晃而过?是历史的无知还是其它什么?

3

第二个问题。电影《建军大业》是讲述历史的一个文艺作品。再现久远的历史,而且当事的重要历史人物都已故去,具体的情节和场景要如实再现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些不得已的,只能虚构。这不是不可以,但绝不能无中生有,肆意胡说,尤其是涉及的还是真名实姓的历史人物。

这部电影有两处涉及我党领袖人物的场景画面,要么是无中生有,要么是别有用心,令人十分不解和愤怒。

一是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血战,将士们前赴后继,血肉横飞,捐躯沙场。不料画面一转,切到了香港一间装潢考究的屋子里,周恩来一身西服马夹,十分淡定地喝着茶。这是要说明什么呢?难道朱老总们和千万将士的浴血奋战,就是为保他一人全身而退到香港?

二是南昌起义时,朱德同志有个任务是把敌方军官拖住,为起义提供保障。画面表现的是,在陪这些军官胡吃海喝的同时,朱老总还叫来一大帮妓女。朱老总招妓,这有历史史实吗?没有就是无中生有了!因为有《朱德自述》,关于这一段故事有详细的叙述,导演们为什么不花一二分钟的时间去读一读?何况在中国共产党的对敌斗争中,还没有证实有使用“美人计”这一说吧?没有的事,也亏导演们想得出!

还有,张国焘要求推迟起义时间,周恩来召集党的会议讨论。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居然强闯党的会议,掏出左轮手枪顶着张国焘的脑袋。恽代英居然还会说要他“意外死亡”,周恩来的表情竟然是一语不发……

共产党有过这样的会议吗?共产党员尤其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能有这样的会议表现吗?不懂共产党的常识可以请教啊,像我们这些普通的共产党员也不会在党的会议上有这种低级无聊的表现啊。

无中生有,肆意胡说,就是虚无历史,而且还是往故去的英雄烈士脸上抹黑,真的让人就像吞了个苍蝇般的恶心!

4

第三个问题。共产党什么时候表现得像江湖帮派,国共两党的斗争是黑道火併吗?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合作到分手再到几十年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为一党之私或政见不同,而是为人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战。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用一句说就是,本来说好两个目标,要共同“打倒列强,打倒军阀。”而北伐尚未成功,蒋介石就急不可耐地投靠了帝国主义列强,宣布国民革命军要做列强在上海的“好朋友”,“绝不用武力改变他们在租界的现状。”支持北伐的工农运动又触犯了许多北伐军官家里土豪劣绅们的根本利益。

于是蒋介石代表他们向共产党翻脸,以清党为名大开杀戒。结果尤为可恨的是,旧的军阀没消灭,又弄出一批新军阀来!

这个必须表现的历史背景,《建军大业》丝毫没有反映。影片一开始就是“4.12”大屠杀的场景,然后是共产党针锋相对,以武对武,以暴制暴。

恰恰本片导演又是以表现香港武打动作片的高手,最擅长表现黑道火拼故事。于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青年人,除了看到打打杀杀的热闹刺激,还能有什么呢?热闹看完了,再问为什么有南昌起义,乃至后面那么多的暴动,能不一头雾水吗?

党与党之间如此,更何况拼杀的双方几乎都是黄埔的同门兄弟,这就更像黑道帮派之争了。你看,共产党打死了国民党,贺龙向他们鞠躬致意。国民党打死了共产党,钱大均上前说,“凡是黄埔的,一律厚葬。”

为了把这种道上争斗表现得更丰富,影片更是不惜进一步地子虚乌有的,居然往真实的历史人物上瞎编故事。中共召开五大会议,把门居然是林彪和粟裕。而且两人很快就认了兄弟。

共产党内什么时候有以兄弟哥们相称的?其时,林彪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25师73团2营7连连长,粟裕是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教导大队班长。倆人就不是一个部队一个驻地,咋就给共产党的会议把门来了?如此戏说能不让人感觉喷饭么?

5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题材,确实值得书写与讴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通过影视作品,可以表现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建军大业》从影视表现手法和演员演艺技巧上,只要让人们愉悦的同时,帮助增加对一些历史的正确认知,即使是拍成了娱乐片,明星的粉丝片,也真没什么太过苛责的。

但在基本史实上有谬误甚至重大原则问题上有误导,那就不能一带而过或者一笑了之了。上述问题,也不能仅仅归于影视创作人员,最后为影视作品把关的文宣部门呢?也是这么没有基本的历史认知水平吗?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