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作品 | 篆体字知识 | 加入收藏 篆体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体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体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体字网 > 知识库 >

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时间:2024-01-19 23:59:17 编辑:篆字君 来源:篆体字网

: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回途中经由此地,在现在的唐山大城山驻扎,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爱妃,特别允许使用国名,将此山命名为唐山。之后成为市名。
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在纳西族被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又因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故又称为“黑白雪山”。
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
云雾山(河北):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县城东南20公里处。从北京经111国道或从承德经112国道、承丰公路均可到达。距承德市区140公里。因山高多雨,雾气迷漫,故得名云雾山。
河南 :因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
平顶山 :“山顶平坦如削”。
湖北:因处于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内江:原名中江。沱江北段叫牛鞞水,为北江;南段为枝江,称南江,此为中江。隋文帝避其杨忠之讳,改为内江。1951年设为内江市。一说因取内水(即沱江)为名,盖市县位沱江西岸,江至此,曲流成弧,有如半岛,城居其内故名。
香格里拉:原名迪庆。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后被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地名。
五台山: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
爱晚亭 :此亭原名“红叶”,又名“爱枫”。毕沅取“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改作“爱晚”,遂称爱晚亭。
安康:据《兴安府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
大雁塔:《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江苏: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
镇江: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苏州: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匀吴的“匀”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匀吴即吴。由于笔误,匀吴也被误写为勾吴)。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
瘦西湖: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南京莫愁湖: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因家贫远嫁江东富户卢家,移居南京石城湖畔。莫愁端庄贤惠,乐于助人,后人为纪念她,便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据说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爱的模样,也称“和合二仙”。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
赣州:赣,源于境内有两条江,一条章江,一条贡江,章、贡两江在赣州老城区北端汇合成为赣江。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从江西南部的赣州出发,纵贯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简称“赣”字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两江汇合而得名。赣州是全球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庐山:相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三清山 :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
黑龙江:这不用说,当然是因为其境内那条著名的黑龙江而得名。而黑龙江(当然是那条河)的由来是这样的: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黑龙江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别称,公元13世纪成书的《辽史》第一次以“黑龙江”来称呼这条河流。
唐山:因市区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
华山:华山由中(玉女)、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北(五云)五个山峰组成。远望主峰状如金元宝,与周边环绕几小山远望形似莲荷;西峰翠云宫前又有倒扣莲花花瓣石,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称“花山”。又因为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故名。
有趣的地名来历
2010-03-30 15:22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最高峰九龙顶海拔1301.9米,由东西秀玲组成,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莲花山(广州番禺):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条孽龙,在珠江口兴风作浪,作常淹没田地,颠覆舟船,沿岸居民饱受其害。适逢南海观音云游此地,眼见孽龙为祸,生灵涂炭,便大发慈悲,于是将其乘坐的莲花掷向水中,镇住孽龙。这朵莲花则化为巨石,永镇山中,成了今日莲花山南天门边的莲花石。莲花山由此得名。
济南:“济”指济水(即俗称大清河),“南”指在南边,作为词汇意思是济水的南边,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
青岛:“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
烟台:烟台名称,源于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则生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烟台山由此得名,烟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四川:川峡四路,故名四川。即: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和夔州路。
汕头: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则叫“汕头”。
攀枝花:攀枝花即木棉花。木棉花是我国广东省广州市、台湾省高雄市、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市花。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岳阳楼: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唐李白赋诗:“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之后,始称“岳阳楼”。
遂宁: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成汉国统治者内部也为争权夺位斗争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遂宁郡,取“谯纵乱后,移于石坪。盖其地多獠,官方力弱,不相威摄”,故名遂宁。取遂宁兹土为名。表示“平息战乱,达到安宁”的意思。从此,川中丘陵中的这片红土地,便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遂宁”。
黄鹤楼: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达州: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成立地级达州市。清设达县。因此地联络金房,翼带汉沔,西出渠阆,东下夔巫,地居四达之路,故名。
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
云雾山(四川):位于四川达州市大竹县民主乡西北边境的华莹山中脉,是大竹八景之一“西山积雪”。海拔1190米,山势雄伟,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山中藏煤丰富,遍布石灰石矿,所产云雾茶远近闻名。
绵阳:因城市地处绵山之南,民国2年按“山南水北”为“阳”的古义,故名绵阳。
六盘水: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字头而得名。
铜仁:铜仁历史悠久。溯其渊源,元时有渔者没入水底,得铜人三尊,挽而出之,府之名以此。
黄果树瀑布:以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
梵净山: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原来的正名为“三山谷”,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福建:简称闽。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名的简称和别称。“闽”是最原始的名称。《山海经·海内南经》说:“闽在海中”,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闽为蛮之别种,则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称。八闽,则是从北宋开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福建”名称。
丽江: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蝴蝶泉:据《徐霞客游记》:“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确也有这样的时候,来此聚会的彩蝶多得难以数计,色泽绚丽,如霞如锦。故名。
钟祥莫愁湖:莫愁女是楚国第一美女,楚国歌舞一代宗师。她貌若芙蓉,身如柳枝,可谓美貌无双;她能歌善舞,唱起歌来如流水行云,跳起舞来如嫦娥奔月;她在屈原、宋玉的指导下完美演绎了《阳春》、《白雪》,并传唱入歌,将楚国歌舞艺术推向颠峰;她与青年才俊王襄哥青梅竹马,倾心相爱,产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后来,楚襄王欲召其进宫,强纳为妃,但她品性高洁,不为财富所动,不为淫威所屈,毅然投江,以保名节,被誉为绝世“圣女”。后据民间传说,莫愁女并未死,而是被一渔民所救。自此,她游历于楚国的城镇乡村,广泛采集各地民谣,并将楚国宫廷歌舞与民间民谣相融合,成为楚国文化的传播大使。
湖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
安徽: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徽州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相传东晋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云游到此,看到这座嶙峋石山,认为很像印度灵鹫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出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此后,他就在这里建寺,名灵隐,将寺前石山称飞来峰。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龙井:在浙江杭县风篁岭,本名龙泓,亦名龙泉。钱镠自衣锦军还,至龙泉,闻部将叛据罗城,微服兼行,逾城夜入是也。宋元丰中,僧办才即其处为亭,秦观有记。其地产茶最佳,呼曰龙井茶,有雨前明前之别,世多珍之。
虎跑泉: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高僧寰中(亦名性空)来此,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后来。因为附近没有水源,他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跑泉。
莫干山:莫干山山名,来自干将、莫邪二人铸剑于此的古代传说。早在春秋末期,群雄争霸,吴王欲争盟主,得知吴越边疆有干将、莫邪夫妇,是铸剑神手,限令三月之内,铸成盖世宝剑来献。干将、莫邪采山间之铜精,铸剑于山中。时冶炉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断头发,发黄士拌揉,作为人状,投之炉中。炉腾红焰煅锤成雌雄宝剑。雌号莫邪,雄称干将,合则为一,分则为二,蘸山泉,磨山石,剑锋利倍常。时莫邪有孕,夫妻俩知吴王奸凶,莫邪留雄剑于山中,干将往献雌剑。吴王问此剑有何奇妙,干将说:“妙在刚能斩金削玉,柔可拂钟无声。论锋利,吹毛断发,说诛戮,血不见痕。”试之果然。吴王为使天下无此第二剑,杀干将。十六年后,莫邪、干将之子莫干成人。莫邪详告家史。莫干问宝剑何在。莫邪道:“日日空中悬,夜夜涧边眠。竹青是我鞘,黄金遮霜妍。”莫干机敏,在竹林中黄槿(金)树洞孔内得到干将雄剑。于是别母亲,持剑赴吴国京城,欲刺杀吴王。途遇干将好友之光老人。老人说:吴王禁卫如林,谋刺难成。若能借得莫干二宝,老人定能谋取吴王之头。莫干问中哪二宝?老人说:“干将之剑,莫干之头。”莫干即以剑自割其头,一手献剑,一手献头。之光老人至吴宫阶下,言献“稀世之宝”。吴王召见,之光以油鼎煮莫干头,头歌唱,之光邀吴王近看。吴王至,之光拔剑斩吴王之首,两头相搏于油鼎中。王头奸凶,之光亦自杀其头,两头共斗王头,得胜。时二剑化作两巨龙腾空而飞。后人为纪念莫邪、干将,将其铸剑、磨剑处叫剑池,将剑池所在之山名为莫干山。
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昆明: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厦门: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冠豸山:连城冠豸山(豸,读zhài),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九寨沟:相传,主管草木万物之神比央朵明热巴有九个聪明勇敢、美丽善良的女儿,来到十座雪峰上空,见蛇魔在水中投毒,人畜倒毙,气愤极了,便于蛇魔斗争。苦战之下,她们打败了蛇魔,留下来,与九个藏族男子结婚成家,一起重建家园,以后形成九个部落,分居九个寨子,因此这里就被称为“九寨沟”。
青海: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
西宁: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 改称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
春熙路: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的句子,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
开封:春秋时期,郑庄公(前743一前701)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镇附近古城村构筑城邑、取名启封(汉初因避文帝刘启讳、改为开封)。
邯郸:“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
三亚:“三亚”一名,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
五指山: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该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
深圳:“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珠海: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
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太平环宇记》记载,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青海湖: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罗浮山( 惠州):相传古时只有罗山,浮山从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名。
寒山寺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8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长大以后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日月潭: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潭中有小岛名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以此岛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似月钩,故名日月潭。

Copyright:2021-2023 篆体字转换器 www.dddt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