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 mài tāng
生黃耆30克 當歸15克 白芷3克 通草6克
治產婦少乳或無乳。(下乳)
用七孔豬蹄1對,以水L5升,煮湯吹去浮油,代水煎藥。煎至300毫升,熱服,藥后須以厚被覆面而睡,使藥力運行通體,即有乳,如未效,再二服無不通矣。
《沈氏經驗方》
通脈湯
黃耆(生用)1兩,當歸5錢,白芷5錢。
通乳。補養氣血。
乳少或無乳。
七孔豬蹄1對,煮湯,吹去浮油,煎藥1大碗服之。覆面睡,即有乳。或未效,再1服,無本通矣。新產無乳者,不用豬蹄,只用水一半、酒一半煎服。
新產體壯者,加好紅花3-5分以消惡露。
《醫林纂要》:乳即經血所化,血下溢于肝則為經,釀成于胃則為乳,而兩乳則陽明胃脈所經行,肝脈交于脾,脾脈絡于胃,故乳得從胃化而出。是欲釀乳,補胃為本。黃耆充胃氣而壯衛氣,甘緩益土,生用則行,故能通也。乳本血也,當歸辛潤滋血,而惟血所歸,又所以為乳之本。合生耆即東垣補血湯,氣倡而血從,血充而乳足。白芷辛溫色白,行陽明胃經,宣木氣于土中,達血脈于經隧,除血中之壅滯,故用以為佐使。豬蹄,舊說須七孔者,然可不必,但要公豬前蹄,若后蹄則少力,母豬者不足用。蓋前蹄為全身筋力所在,味甘咸平,能補氣血,養虛羸,潤肌肉,又水畜也,故善通經隧,能通乳汁,又以血氣補血氣,古人多用之。煮湯去油,恐油膩能滯經絡,且滑腸。
本方方名,《仙拈集》引作“通乳煎”。
通脈湯
生黃耆1兩,當歸5錢,白芷1錢,通草2錢。
產時去血過多,或產后失于調養,以致乳少或無乳者。
用七孔豬蹄1對煮湯,吹去浮油,煎藥1大碗服之,以被覆面而睡,即有乳。或未效,再1服。新產無乳者,不用豬蹄,只用水、酒各半煎服。
新產體壯者,加好紅花3-5分以消惡露。
用整條生懷山藥,軋細過羅,每用一兩或八錢,煮作茶湯,調以蔗糖令適口,以之送服生雞內金細末五分許,當...
《醫學衷中參西錄》:[一、醫方(二十九)治女科方]17.資生通脈湯體羸瘦,漸覺灼熱。其脈五至,細而無力。治以資生通脈湯,服至五劑,灼熱已退,飲食加多。遂將方中玄參、...
《校注醫醇剩義》:[卷四]痿折而不可提挈。足脛縱緩,則脈不通而懈弛也。調營通脈湯主之。調營通脈湯(自制)天冬(二錢)生地(五錢...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上]乳少,血脈枯槁。或年至四十氣血漸衰,往往無乳,急服通脈湯。虛者,補之也。若乳將至而未能過暢者,宜涌泉散...
《傷寒論綱目》:[卷十四·少陰經癥]少陰經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目】楊士瀛曰。加豬膽汁于通脈湯中者。反佐之法也。必有陰盛格陽之癥。故用之。觀...
更多古籍中的通脈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