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留住城市记忆,近几年里,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与著名摄影家吴正中老师开始联袂编发青岛城市记忆回顾图文。先后记录下了诸如幸福楼、波螺油子、崂山大院、胶州路、高密路、聊城路、辽宁路、上海路、第三公园、四方路等饱含老青岛城市情感的老街、老建筑的变迁,当这些曾经浓缩着老青岛独特城市风貌的老街旧影重现眼前时,依旧会勾起无数老青岛们各种难忘的回忆。
昨日开始,公众号用上下两篇篇幅编发吴正中老师的最新图文《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博山路(上篇)老街故事,(下篇)院落人家。几十张精彩照片,感怀回望大鲍岛老街博山路的难忘时光。博山路·院落人家博山路的院落与人家,它的烟火,要远比菜市场要丰富得多,它有洞穿人间故事的能力。悲欢离合,物是人非,它都是默默的见证者。斑驳的里院,雕花的屋檐,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初始的风光。老街的建筑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坐落在多年被遗忘后的的保护改造路口,那些逐渐老去的院落和梁架楼梯,收藏着岁月的痕迹,收藏着生活中的故事,也收藏着很多扑朔迷离的传说。“院落人家”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像一首歌唱响着城市的往昔。而吴正中老师镜头下的这些照片,再度引领我们走进那条似曾相识的老街中,把那儿的屋、那儿的院、那儿的路、那儿的人……那儿的点点滴滴记录在他的镜头中。博山路42号(泰兴里东门),2014年。
泰兴里,这座极具特色的“L”型里院,有房间150间,是仅次于广兴里的青岛地区规模第二大的里院。里院位于门牌号为潍县路19号的南院,在博山路、潍县路与四方路之间。作为青岛最大的里院综合体——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完成后,这里将打造成集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博山路84号,2016年。
博山路9号,2012年。
不断增加的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加盖的临时房不断的出现,使原本敞亮的院落逐渐变得杂乱不堪。
博山路19号,2008年。博山路42号,雨后,历经沧桑岁月的老院里用石板铺就的路面,光亮可鉴。
博山路106号的门脸,2008年。
“向阳院”是“批林批孔”的产物,所谓“批林批孔结硕果,大院盛开向阳花”,发起于73年,盛行于74、75年。以居委会所辖的街巷为单位,用“向阳院”这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教育活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黑白电影,片名叫《向阳院的故事》,据说全国很多城市在这部电影公映后更是掀起了创建向阳院的热潮。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老建筑上的时代印迹已是愈来愈少了,希望这些照片的过往,也能勾起读者一段那个年代的回忆。
博山路与周边其他建筑一样,这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渐成规模的青岛里院建筑,不仅是见证青岛历史的典型建筑,更是青岛人生活中那种邻里间相互照应,相互依赖、互融和谐关系的典型印记。青岛最大的里院广兴里就坐落在博山路、易州路、海泊路和高密路之间。如今,修缮改造一新的广兴里,已成为一处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博山路42号院,老居民在打理花及晾晒鲅鱼,2003年。博山路53号,设在老院里的一个服装加工点和正在忙碌的职工,她们来自浙江温州,2008年。
博山路42号,清晨,来自淄博的高山与妻子清理海鲜,夫妻俩在博山路街头摆摊卖海鲜,2009年。
在一次次的旧城改造的洪流中,代表青岛城市符号的“里院”,正在逐渐消失。“里院”凝聚着老青岛几代人的生活情感,它们看起来虽已破败,但是,今天的破败可能就是明天再也找不回来的景色与记忆......
博山路53号,接水的新房客。老里院的公用水龙头依旧发挥作用,2008年。
博山路53号,二楼居民晾晒的鲅鱼和一楼正在家门前洗头的新房客,2014年。博山路53号,旧时有名的“义德栈”总部就在此处。查阅资料:“义德栈”成立于1909年,由潍县庆和堂、永睦堂等8家堂号联合出资而设。总部在青岛,分别在潍县、济南、天津、上海、周村、博山等地设有分号。主要从日本进口白糖、海带;从广东、香港进洋广百货;代办铁路、公路、轮船运输。潍县纺织业发达,所用棉纱的60%—70%由义德栈代理。青岛“义德栈”设在博山路上,两座楼房,近百间客房,担负着潍县商号绝大多数的进出口业务。
2022年7月18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市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C14、C15地块(芝罘路60号、易州路8号、博山路19号)修缮更新批前公示》。根据规划,将对博山路19号等三座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修缮更新。在尊重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尽可能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对建筑进行最小干预的改造。
随着历史文化街区大张旗鼓的改造,以及与博山路相关的潍县路19号青岛最大里院建筑群的全面施工,曾经的博山路老街最终将以何种面目再重新面对世人还不得而知,真的很期待能如效果图上的画面实现。曾经的岁月与博山路一并成为回忆,那些存留的里院,连同这条老街,正在等待改造后下一个轮回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