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后辈在谈及前辈高人之时,多数都是仰望的姿态,比如《侠客行》一书中的武林高手在谈及张三丰时,就将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原著道:“听说武当派创派祖师张三丰武术通神,所创的内家拳掌尤在少林派之上。依小人之见,达摩祖师乃是胡人,殊不足道,张三丰祖师才算得是古往今来武林中的第一人。”
(张三丰剧照)
张三丰的武艺自然是极高的,但他或许谈不上是“古往今来武林中的第一人”,比如被他视为前辈的神雕五绝就未必在他之下,甚至是高于他的。
不过在张三丰自己看来,他似乎是达到了和前辈五绝一样的高度,他曾感叹自己堪比杨过、郭靖等高手,他与五绝不过只有一面之缘,却敢自诩堪比五绝,是否高估了自己?
一、华山奇遇
金庸的故事总是让人意犹未尽,《神雕侠侣》末尾,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故事在此结束已算得上是圆满,但金庸却神来一笔,让觉远带着小徒弟张君宝登场,为后续的《倚天屠龙记》埋下伏笔,张君宝也正是在此一役与五绝打了个照面。
(杨过剧照)
不过虽说张君宝是有幸得见当世五绝,但他其实并没有真正见识到五绝的强大,除了杨过之外,其他几人其实都没有展露手脚,而杨过也不过只是轻描淡写的传了张君宝几门粗浅的功夫罢了。
当然,这只是读者看到的信息,书中之人的经历未必都被文字呈现出来了,或者说杨过指点他的“推心置腹”、“四通八达”以及“鹿死谁手”这三招或许是让他茅塞顿开,即便达不到“打通任督二脉”的效果,至少也是让年幼的张君宝开了窍。
或许正因为如此,张君宝才会判断五绝级别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但无论如何,张君宝对于五绝,对于杨过的了解都是极少的,毕竟他们始终是只见过这么一面,他如何敢断定自己就堪比五绝级别的郭靖了呢?
二、徒孙显身手
张三丰何时吹嘘过自己堪比郭靖?其实他也不是吹嘘自己,因为他自比郭靖的时候其实是在抬举张无忌。
当赵敏带着一帮人闯上武当时,张三丰已是受伤的状态,一旁伪装成小道童的张无忌是再也沉不住气,跳了出来,誓要为武当出这口恶气,他一出手,便让张三丰内心赞叹连连。
(赵敏剧照)
原著道:“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的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因自己练功数十载,积力深厚,来力尚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汩汩然、绵绵然,其势无止无歇,无穷无尽,一惊之下,定睛往张无忌脸上瞧去,只见他目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爱之意,显得内功已臻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神雕侠杨过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达此境界。”
老张倒挺凡尔赛的,先是夸了张无忌,再夸老一辈的五绝,最后则夸自己,这些人都很强,但自己也不弱于他们。
(郭靖、杨过剧照)
老张固然是《倚天》时代的武林天花板,他在这个时代说自己的天下第二,怕是没人敢站出来认那“天下第一”的头衔,但要自比五绝,他真有那实力吗?
其实拿郭靖的境界来对比就很明显了。
三、杨过与张三丰的境界
郭靖后来达到了何种境界?他和那杨过不同,杨过最倚仗的武功是那“剑魔”独孤求败的玄铁剑法,而后他用了十余年探索“木剑”乃至“无剑”境界,至于他最后是否达到了“无剑”境界,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但郭靖但他的武学境界则有另一个描述,那就是“随心所欲”的境界。
原著中是这么形容郭靖的境界的:“此时郭靖的武功真所谓随心所欲,不论举手抬足无不恰到好处,他右手双指微微一沉,那剑倒竖立起,剑柄向上反弹。那瘦道人正挺剑刺向杨过头颈,剑锋恰给剑柄撞中,铮的一声,右臂发热,全身剧震,只得松手放剑,向旁跳开。”
也恰恰是这番描述,说明了张三丰的确是堪比郭靖的,那刚相偷袭张三丰的时候,旁白就能够证明。
(刚相剧照)
原著道:“这一下变故突如其来,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在一瞬之间,他还道空相悲伤过度,以致心志迷糊,昏乱之中将自己当作了敌人,但随即知道不对……便见张三丰左掌挥出,啪的一声轻响,击在空相的天灵盖上。”
张三丰与其说是被“偷袭”,更应该说是他错信了刚相,他被偷袭的一瞬间就对刚相发起了反击,如条件反射一般轻松反杀刚相,足以证明他也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所以尽管张三丰未必真了解五绝的全部实力,但从他在书中的表现来看,他的确是没有错估自己的实力,他的确是达到了和郭靖一样的“随心所欲”的境界。